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身心灵>> 身心智慧>>正文内容

特蕾莎修女:箴言录

       

发布时间:2010年06月11日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最艰难的事情莫过于面对伟大 因为良心要承受巨大的煎熬 如果你准备好了 那就以真诚面对修女特蕾莎 她的伟大源自于穿越时空的感动 她的力量源自于包容善恶的仁爱 当特蕾莎抚摸麻风病人的残肢时 当修女亲吻爱滋病患者的脸庞时 全世界都看到了划过苦难的一道阳光 正是这阳光给了人们 度过茫茫未来的勇气和信心

作者简介 特蕾莎修女(1910-1997) 生于南斯拉夫,37岁正式成为修女 1948年远赴印度加尔各答 且于两年后正式成立仁爱传教修女会 竭力服侍贫困中的最穷苦者 一九七九年获诺贝尔和平奖 一九九七年九月葬于加尔各答

箴言录

爱源自家庭:

今天的世界,每一个人都极度忙碌,渴求更大的发展和追求更多的财富等等,以致做子女的腾不出时间去关怀父母,做父母的也没有时间彼此关心。这招致家庭生活瓦解,直接扰乱着这个和谐的世界。

能够彼此真正相爱的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而我在最贫困的人身上看到这份爱。他们爱自己的子女,爱自己的家庭,他们虽然贫乏,甚至一无所有,但他们生活快乐。

苦难:

人活着,除了需要口粮外,也渴求人的爱、仁慈和体恤。今天,就是因为缺乏相爱、仁慈和体恤的心,所以人们的内心极度痛苦。

披戴基督的爱:

事实上,我们接触穷人时,也就是在触摸基督的身体。当我们给穷人食物、衣物、居所时,我们所作的一切,也就是作在那饥饿、赤身露体、无处容身的基督身上。

饥饿的人所渴求的,不单是食物;赤身的人所要求的,不单是衣服;露宿者所渴望的,不单是牢固的房子。就算是那些物质丰裕的人,都在切求爱、关心、接纳及认同。

我们感到所作的只不过是汪洋中的一滴水,但若欠缺了那一滴水,这汪洋总是少了一滴水。我不赞同做大事,在我看来,个人才是重要的。要爱一个人,我们就必须与他紧密接触。假如我们要凑足一定的人数,才开始工作,我们就会在数目中迷失,无法全面照顾和尊重个人。我只相信个别的接触,每一个人在我而言就是基督,他是那时那刻世上的惟一一个人,因为基督只有一位。

就让我们成为神慈爱的活见证:面容中有慈爱、目光中有慈爱、笑容中有慈爱、亲切问安中有慈爱。在贫民窟中,我们对穷苦大众而言,就是神恩慈的光。我们对小孩子、贫困者,和所有受苦和孤单的人,都要常常展露笑容。让他们不但得到你的关怀,也感受得到你的爱心。

富足:

有些人的生活比较富足,个中必有原因,他们肯定曾为生活奔波过。而我只会在看见他人浪费时,才会感到愤怒,因为他们在抛弃我们可用的东西。

怜悯的地理学:

数星期前,我听闻一个消息,一个信奉印度教的家庭已数天没有吃东西,所以我拿了一些米,跑到他们家中。在我还没弄清楚究竟时,那家庭中的母亲已把米分成两份,将其中一份送给那信奉回教的邻居。接着,我问她:"你们一家每人可以吃到多少呢?我给你们的米粮只有那么一点,而你们却共有十个成员,你们如何够吃呢?"那母亲这样回答:"他们也没有东西吃。"这就是伟大。

在墨尔本,我们有一个专为无处容身的酗酒者设立的收容所。其中有一个人被人严重殴伤。我认为这是一件刑事案,所以召唤警方处理。奉命到场的警员问这位先生:"是谁打伤你的?"那人不愿意说出真相,只在不断地捏造谎言。那警员拿他没有办法,只好离去。我们问他:"你为何不告发凶手?"他望了我一眼说:"就是要他受苦,也无法减轻我的痛楚。"他为免弟兄受苦,不愿告发他。我们当中的穷人真是何等美妙和伟大。而在穷人当中,我们可以不断体验到爱的奇迹。

在纽约,修女正在做一些低微的工作--帮助孩童,探访那些孤寂的、患病的及被人遗弃的人。我们从而明白,被人弃绝乃是最严重的病症,这才是我们四周出现的真正贫困。我们的修女曾在探访一户人家时,发现住在里面的妇人,已死去多日,躯体开始腐烂发臭时才被人发觉。但她的左邻右舍连她的姓名也不知道。当别人对我说,修女们并没有开展一些伟大的工作,其实她们正默默耕耘,做着一些小事。我会对她们说,就算她们透过这些事工,只能帮助一个人,也是值得的,因为耶稣会为了一个人而死,也会为了一个罪人而死。

英国虽然是一个福利国,但当我在晚上拜访他们的家时,依然看到有人在爱的匮乏中死去。在那里,他们有另一种贫困--心灵上的贫乏,即那种孤寂及被人弃绝的情况。在今天世界中,肺结核或麻疯不是可怕的疾病,心灵上的贫乏才是最严重的病症。英国须要兴起更多的人,明白谁是穷人。在英国的人应以爱心善待穷人,用行动服侍他们,但除非他们先知道谁是真正的穷人,否则,他们没法照着去行,他们认识真相后,才会去爱,因而作出服侍。

爱祈祷:

成为真理--被人传颂; 成为生命--以生命见证; 成为光--被点燃发光; 成为爱--为人所爱; 成为道路--让人在上走过; 成为喜乐--赐人喜乐; 成为和平--四处洋溢; 成为祭牲--为他人献上。

家庭:

有一次,一位女士来到我跟前,她心里有极大的忧伤。她告诉我她女儿失去了丈夫和孩子。她女儿把心中的怨愤都发泄在她身上。她甚至不想看见母亲。

因此我告诉她:"现在你试想一想你女儿童年时所珍惜的一些小玩意。也许是一些花朵或特别喜好的食品。把这些东西送给她,而切莫指望回报。"

她依我的话去做,把她女儿喜爱的花朵放在桌子上,或留给她一块漂亮的花布;她并没有期望女儿的回报。

几天后,她的女儿对她说:"妈妈,来我这里,我爱你,我需要你。"

这真是一件美妙的事。

这母亲所做的事,唤起她女儿童年时的欢乐,使她联想起她的家庭生活。她必定曾有一个愉快的童年,因为只有这样,她才能重新领会母亲对她的爱是何等令人欢乐愉快。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