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地区佛教>> 台湾佛教>>正文内容

当代台湾地区佛教现状及其发展特

       

发布时间:2010年05月05日
来源:不详   作者:沈伟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当代台湾地区佛教现状及其发展特

  沈伟

  随着台湾地区社会的迅速现代化,台湾地区佛教近二十年来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就道场硬件建设而言,重修、新建的大小佛寺与精舍、莲社或居士林如雨后春笋,法会诵经、佛七禅七、礼忏共修等传统活动也十分兴盛。在软件的文教方面,佛学院、研究所甚至社会性的大学,已办的、正要筹备的越来越多,其素质日见提升,慈善救济与弱势关怀的成效可观,僧侣居士热心弘法,信众增多。当代台湾地区佛教作为当今世界佛教较活跃的地区,无论其现代化的转型,还是其多元化的发展局面,部分学者认为已经走到了世界华人社区佛教的前列。

  一、当代台湾地区佛教的现状

  1989年前后,属于全台性的佛教组织有1950年在台北“恢复”旗号的“中国佛教会”,1969年成立的“中华佛教居士会”和1989年成立的“中华民国佛教青年会”,其中以“中国佛教会”的影响最大。1989年5月公布的台湾地区“人民团体法”第一章第七条规定:人民团体在同一组织区域内,除法律另有限制外,得组织两个以上同级同类之团体。但其名称不得相同。这条法令一公布,台湾地区数十年来“中国佛教会”一统天下的局面也就自然打破了,仿佛是在一夜之间冒出了大大小小数十个佛教组织,如“中华佛光协会”、万佛会、真佛会、现代禅、新雨等等。据台湾地区有关方面的统计,仅在“人民团体法”公布的当年,台湾地区信仰佛教的人数多达448万多,有4011所寺院和8905位僧尼。

  近二十多年来,台湾地区社会思想领域更趋活跃,经济实力也再度提升,佛教界找到了发展的空间。其中尤以“四大山头”的影响力最大,这四者在台湾地区“解严”之前就开始形成自己的影响力,并在“解严”之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它们是由证严法师主持的慈济功德会、由星云法师主持的佛光山、由圣严法师主持的法鼓山、由惟觉法师主持的中台山。

  慈济功德会由证严法师于1966年在台湾地区东部花莲县创办,当时只有三十五人,从发愿兴办医院、济贫起步,如今发展为“六大志业”:慈善、医疗、教育、文化、国际赈灾与尊重生命。慈济功德会为台湾地区最大最具公信力的佛教组织,又是兼具宗教性与社会福利性慈善团体,有数千名慈济委员与荣誉董事,四百多万会员,其中女性占重要地位。慈济基金会已在岛内外设立有许多分会,主持分会的大多是工商人士。

  佛光山由星云法师于1967年在台南高雄市创建。大力推行“人间佛教”理念,经过不断努力,现今的佛光山已是一座集宗教、文化、教育、慈善、观光于一体的世界知名佛教寺庙。在岛内外创建佛光分会四百多个,会员信众达数百万之多。其中西来寺、南天寺、南华寺已分别成为北美、澳洲、非洲的第一大佛寺。在台湾地区创办了佛光大学、南华大学,在美国创办了西来大学。佛光山还有自己的卫星电视台、网络中心。

  法鼓山位于台北县,由圣严法师,:’于1989年创建。法鼓山以发展佛教高等教育作为号召,提出“提升人的品质、建设人间净土”的理念。推动“四环运动,,(自然环保、生活环保、心灵环保、礼仪环保)和“四安运动”(安身、安心、安家、安业),在台湾地区独树一帜,影响巨大。圣严法师为提高佛教地位及僧侣素质,四十岁到日本留学,取得东京立正大学的博士学位,成为台湾地区佛教史上第一位取得博士学位的学问僧。

  中台禅寺由惟觉法师于1990年在台中南投县兴建,有出家弟子一千多人,皈依弟子数十万人,在岛内的道场有五十多个。中台禅寺占地约十二万平方米,主建筑标高一百零八米,安装多层电梯和先进的通讯设备,据称这是当今世界最大最现代化的寺庙。目前,中台禅寺已成为台湾地区最有影响的佛教组织之一。惟觉法师提倡“佛教五化”,即佛教学术化、佛教教育化、佛教科学化、佛教艺术化、佛教生活化,使佛法真正落实在每个人的具体行动中,落实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以达到在现代社会中弘扬佛法,又以佛法促进现代社会发展之效果,这是值得重视的思想。

  慈济功德会、佛光山、法鼓山、中台山的影响遍及全岛,还延伸到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台湾地区佛教团体大多加人了世界佛教友谊会、世界佛教僧伽会等国际佛教组织。台湾地区的独立居士团体与佛教外围组织也纷纷涌现,在俗信徒大幅增加,台湾地区的“佛教热”绵延不断,常盛不衰。

  二、当代台湾地区佛教发展的特质

  1、现代化

  台湾地区佛教现代化的突出标志之一是组织的多元化。台湾地区佛教组织的多元化具体体现在既有跨地区的佛教团体,又有独立的居士佛教团体,还有影响遍及全世界的“四大山头”特色佛教组织,由于前文已作介绍,不再赘述。

  台湾地区佛教伦理的现代转型是台湾地区佛教现代化的又一重要内容。自明清以来汉传佛教最基本的信仰方式是经忏佛事活动。这种信仰方式以超度亡魂、关注来世为中心。民国时期太虚大师对其进行了彻底批判,并主张建立以人为本、重视当下的人间佛教。大陆赴台高僧印顺法师是太虚大师的学生,在台湾地区积极传播人间佛教的种子。现在,台湾地区的几大佛教组织都把服务于人作为其主要宗旨。通过服务于人而取信于大众的方式来体现崇尚神明的目的,并以此来树立佛教组织自身的新的良好形象。台湾地区佛教组织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和渠道来服务于人和社会,其中包括举办各种类型的慈善事业、医疗事业、教育事业和社会咨询事业等等来为社会服务。如在环境保护问题上,过去台湾地区的几大佛教组织由于受佛经中“心净则国土净”的传统佛教思想影响,大多偏向于选择重视内心净化的活动。随着环保理念不断普及,这些佛教组织进一步提出,环境保护应是双向的过程,即“国土净”也可以造成“心净”,并且强调要从问题的关键处,即批判制造污染源的企业或决策不良的官僚人手,才能真正净化社会,心净才有真正的保障。慈济功德会所发起的“预约人间净土”,以及台北农禅寺、法鼓山所推动的“心灵环保”等等,都对台湾地区的环境保护运动的推进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从台湾地区佛教组织已经形成的社会影响力来看,这种服务不仅使佛教组织成为慈悲和仁爱的象征而取信于广大信教群体,而且还能在非信教群体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在台湾地区的许多佛教界人士看来,佛教服务于社会工作的广度和深度是同任何一个具体佛教组织发展的潜能和力量成正比关系,僧侣自身纯粹的苦练修行并不能现实地实现佛经上的真善美,只有全体僧侣致力于为社会服务的工作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人们才能体验到佛教良好的社会效应。这是宗教信仰自由时代台湾地区佛教在三、四十年间,尤其是台湾地区“解严”后十几年裹获得自身发展的重要特征。

  2、社会化

  当代台湾地区佛教的繁荣发展态势,与其以“人间佛教”作为主要指导思想分不开。人间佛教的思想由太虚大师提倡之后,后来由印顺法师、星云大师等人继承。印顺法师可以说是台湾地区人间佛教的先驱者之一,而星云大师自1948年来台湾地区之后,便以许多贴近当时人们的喜好或者潮流的方法传播佛教。台湾地区佛教正是由于对这一思想的大力提倡,更走人了社会大众,也更贴近人们的精神需求。

  (1)佛教教育社会化。在台湾地区,佛教传播的方式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呈现出现代而多样的方式。他们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及媒体的作用,在采用传统讲座和印赠经书弘扬佛法的同时,通过录音、录像、电台、网络等各种渠道来传播佛法,让佛教深入每个家庭,使更多的人从佛法中受益。此外,台湾地区几个较大的佛教组织还在原来创办的佛教研究团体基础上,积极创设各类以研究佛教为主的专科学院、大学和研究所,成为佛教教育社会化的重要载体。

  (2)佛教事业社会化。在不失自己根本特色的前提下,台湾地区佛教尽可能地融人社会、参与社会。比如佛教经营的有图书、杂志、出版等文化事业,电台、电视台等传媒事业,茶馆、咖啡馆、素食的制作与经营等服务事业,佛教用品的制造与经营等工商事业。寺院开办有幼稚园、小学、中学、大学等教育机构,开办有医院、诊所、流浪动物收养所等慈善机构。这些社会事业的利润,一部分补贴弘法工作,一部分用于慈善事业,大大减轻了寺院募捐的压力。台湾地区佛教的发达,不纯粹是信众捐献的力量,也与佛教自身努力地发展经济有关,这应该也是汉传佛教“农禅并重”传统的继承。不过,在当代社会,“禅”没有变,而“农”的范围扩大了,不仅涉及到农业、制造业,还包括了文化传媒业、信息产业等。

  3、国际化

  1945年光复后的台湾地区佛教有两次国际化的浪潮。第一次是由“中国佛教会”理事长白圣长老领导的汉传佛教全球化运动。他在1965年11月5日至11日在台北召开第一届“世界佛教华僧会”,把抗日战争以来流落在中国香港、菲律宾、美国、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江浙沪的僧人代表召集在一起,总共有二百三十多人,结成在国际华人圈复兴汉传佛教联盟。这次会议促成了世界华僧的大团结,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发扬光大。

  第二次则是以“国际佛光会世界总会”的成立为标志。1992年5月16日,星云大师在美国洛杉矶创立“国际佛光会世界总会”,以弘化汉传佛教信仰为目标,致力于两岸和平统一,并朝著文化、教育、慈善、修持的方向发展,积极开展台湾地区“民间外交’’活动,扩大台湾地区的民间社会空间,传播中华文化“软实力”,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举办两岸学术交流、国际互助会、国际学术会议,设立奖助学金。目前,佛光会遍布一百三十余个国家地区,并在当地建立汉传佛教寺院,剃度本土僧尼,使之本土化(国际化)。此外,有印度、锡兰、南非等十八个国家的青年就读佛光山佛学院,十余个国家人士来山从事专题研究,形成“小联合国”的盛况。在不分肤色、种族融和的理念下,佛光山突破狭隘地域观念,已基本达到佛教国际化的目标。

  总而言之,当代台湾地区佛教的迅速成长和飞跃发展,为台湾地区社会注入一股清流,其作用是积极的、显而易见的。不管是台湾地区佛教的现代化、社会化,还是其近年力倡的国际化,其主旨并未脱离“弘化”二字,“弘扬正法,化育有情,,的至上原则一直得到了有效的恪守和贯彻。基于此,台湾地区佛教的繁荣及其发展才不是昙花一现,才有了源头活水和涓涓清流。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