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地区佛教>> 台湾佛教>>正文内容

台湾地区佛教图书馆现况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10年05月28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释自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佛教图书馆馆讯 第一期 84年 3月


台湾地区佛教图书馆现况调查报告
释自衍

一、前言

  中国图书馆学会专门图书馆委员会,于(83)年第四次委员会会议时,举行“台湾地区宗教图书馆经营管理实务座谈会”,王主任委员景鸿馆长嘱附笔者于会中报告有关“台湾地区佛教图书馆的现况与发展”。因佛教图书馆的发展是最近几年的事,笔者想藉此机会做一全面性的整理工作,不仅可为佛教图书馆的发展历程留下纪录,也可提供未来佛教图书馆馆际合作的参考。于是研拟了一份问卷,在七月中旬展开调查。在调查过程中,笔者个人有很多的学习与发现,现在撰写本文将这次调查结果向大家做个报告与分享。以下拟就调查对象及项目、图书馆类型、现况分析、佛教图书馆所面临的问题及未来发展等项加以叙述。

二、调查对象及项目

  本次问卷调查设定以馆藏量达一千册以上之佛教图书馆为主要对象,首先笔者由“中华民国八十一年台闽地区图书馆暨资料单位名录”、净心弘法会主编之“全省佛学视听图书馆目录”中进行搜寻,并加以电话咨询同质图书馆,得知台湾地区佛教图书馆共有九十余所,但达到设定标准者仅六十四所,所以就针对这些图书馆发出问卷。

  问卷内容分为六项:基本资料、馆藏资料、读者服务、技术服务、行政作业及其它,各项目之详细说明如下:

(一)基本资料:包括图书馆(室)名称、地址、电话、传真机号码、负责人及职称
   、创设日期、图书馆建筑总面积及阅览席位、主要服务对象及人口数、图书馆
   行政组织、正式编制人员总数、经费数额等。

(二)馆藏资料:包括主要搜集范围及有无特别偏向收藏那一类书籍、馆藏总藏量(
   含印刷资料与非印刷资料)、各类型图书资料数量、各项资料采用之分类及编
   目情形。

(三)读者服务:包括服务的对象、登记总人数、平均每月进馆人数、平均每周开放
   时数、平均每月借书人数、平均每月借出册数、有何读者服务内容及推广服
   务。

(四)技术服务:图书来源管道、年度购书预算、自动化实施情形。

(五)行政作业:有无编制工作手册、征聘馆员有无信仰之要求、经费来源、馆员薪
   津算法、新进人员的教育方式、参加何种合作组织。

(六)其他:同质宗教图书馆有否交流之必要、有那些事情同质佛教图书馆可以共同
   研发、经营佛教图书馆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三、图书馆类型

  笔者从回收的问卷中,依服务对象及馆藏内容尝试将佛教图书馆分为学校类型、学术类型、公共类型及其他类型等四类,分别说明如下:

(一)学校类型佛教图书馆

  此类型图书馆乃因应佛学院或佛学研究所的开办而成立之图书馆,通常仅提供该单位师生使用,很少对外开放,馆藏搜藏内容以支援教学相关资料为主。目前属于此类型的图书馆约有十六所。

(二)学术类型佛教图书馆

  此类型图书馆,是专门提供给佛学研究者使用,馆藏内容大多属于学术性论著,包含各种语文的图书、期刊、论文报告等。由于馆藏资料取得不易,通常皆不外借。目前属于此类型的图书馆共有三所,分别为:中华佛教百科文献基金会佛教资料中心、德妙佛学资料中心、国际佛学资料中心。

(三)公共类型佛教图书馆

  此类型的图书馆由于服务对象广泛,系依当地读者需求来典藏及搜集资料,因此不论该馆有无提供借阅服务,凡对社会大众开放,提供阅览服务功能者,笔者均将它定义为公共类型之佛教图书馆。此类型图书馆馆藏内容大部份都以提供初机学佛研读使用的图书及录音带为主。这类型图书馆的发展大多是由寺院单位或一般佛教团体资助成立,其中较特别的是由财团法人净心文教基金会经营的“净心佛教视听图书馆”,它的发展采用连琐经营的方式,在南台湾不断的扩充分馆,提供读者借阅服务,因此带动各佛教团体纷纷成立图书馆。

(四)其他类型佛教图书馆

  除了以上三类型图书馆之外,其他皆属于此类型的图书馆。这类型的图书馆大都设在佛教寺院里,仅供内部人员使用,不对外开放,馆藏内容为该单位所需要的为主,由于不属于学校、学术及公共图书馆类型,故将它归类于此。

四、现况分析

  本次共发出六十四份问卷,收回三十七份,回收率57.8﹪。比预想的还低,原因可能是寄发时间恰逢暑假,寺院活动较多,无暇顾及。很遗憾的是有三所图书馆于统计完毕时才寄达,不及纳入统计中。

  以下就本次问卷中的各问项逐项说明调查结果。

(一)基本资料

  就图书馆创设时间、空间、服务对象及人数、编制人员及图书经费等项,分别说明之。(见表一)

1.创设时间

  由问卷调查资料显示,台湾地区历史最悠久的佛教图书馆,是台中“慈光图书馆”于民国四十七年成立,其次是隶属于善导寺的“太虚图书馆”,设立于民国四十九年,其他各图书馆创设时间大都在民国七十年以后,尤其是民国七十九年到八十二年间发展最迅速。由问卷三十七份回函中我们就发现有十六份是属于这年代创馆,占整个佛教图书馆的43﹪,这和近年来学佛人数及佛教出版品增多有很大的关系。

2.图书馆空间

  此次问卷对于空间部份,我们调查了图书建筑总面积及提供了多少阅览席位。由资料显示以“慈光图书馆”的建筑面积最大,拥有486坪。而在阅览席位上以“太虚图书馆”最多,拥有150个席位,但据“太虚图书馆”馆员表示:目前来馆阅览的读者大多为了准备考试而来,少有读者是为了阅读该馆图书而使用该馆阅览空间,殊为可惜!

表一 佛教圖書館現況--基本資料(民國83年7月)
  單位名稱 創設年代 建築面積 閱覽席位 服務人數 主要對象



中華佛學研究所圖書館 民國74年 35坪 32席 50人 本所師生
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圖書館 民國78年 70坪 28席 100人 本所師生
佛光山叢林學院圖書館 民國56年 200坪 100席 600人 本院師生
佛光山台北男眾佛學院圖書館 民國72年  坪  席 100人 本院師生
福嚴佛學院圖書館 民國80年 50坪 40席 85人 本院師生
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民國71年 67坪 20席 98x人 本院師生
華嚴專宗佛學院圖書館 民國64年 106坪 30席 130人 本院師生



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佛學資料中心 民國73年 200坪 23席 500人 本會同仁研究人士
國際佛學研究中心 民國79年 20坪 0席 30人 研究學者
德妙佛學資料中心 民國81年 60坪 36席 研究學者



大乘精舍圖書館 民國76年 20坪 0席 印經會員研究人士
太虛圖書館 民國49年 178坪 150席 學 生
文殊院佛學圖書館 民國81年 50坪 15席 無法計算 社會大眾
文殊圖書館 民國76年 330坪 40席 無法計算 社會大眾
池上佛學圖書館 民國81年 25坪 10席 3000人 學佛信徒
好家庭 民國79年 0席 學佛信徒
佛陀教育基金會附設圖書室 民國73年 80坪 110席 無法計算 社會大眾
佛教聖心蓮社附屬視聽圖書館 民國80年 35坪 30席 300人 社會大眾
佛教錄音帶視聽中心 民國 年 社會大眾
明善寺圖書館 民國80年 100坪 40席 社會大眾
法源寺別苑 民國80年   70席 150人 社會大眾
貢噶佛學圖書館 民國83年 12席 學佛信徒
惜福圖書館 民國80年 社會大眾
淨心佛學視聽圖書館高雄總館 民國79年 90坪 10席 社會大眾
紫竹林精舍圖書館 民國82年 160坪 30席 500人 社會大眾
菩提圖書館 民國80年 120坪 40席 學 生
華藏佛教視聽圖書館 民國68年 150坪 社會大眾
慈光圖書館 民國47年 486坪 一間40席 社會大眾
慈雲綜合圖書館 民國77年 80坪 80席 5000人 兒 童
廣德佛學圖書館 民國82年 60坪 70席 社會大眾
慧光圖書館 民國66年 50坪 20席 80人  
樹林法藏圖書館 民國81年 28坪 48席 500人 學佛信徒
靜心佛學圖書館 民國81年 30坪 4席 學佛信徒



人乘寺般若圖書館 民國70年 45坪 30席 100人 常住僧眾
千佛山菩提寺圖書館 民國71年 60坪 60席 80人 常住學生
和南寺藏經樓 民國70年 30席 30人 常住僧眾
慈恩佛教圖書館 民國81年 100坪 40席 常住僧眾

3.服务对象及人数

  从不同类型图书馆来看:学校类型佛教图书馆的读者群以该校师生为主,服务人数最多的是佛光山丛林学院图书馆有600 多人;学术类型图书馆的读者群大部份是研究学者,以中华佛教百科文献基金会佛学资料中心登记的读者最多,有500 多人;公共类型的读者群则为社会大众,以佛陀教育基金会附设图书室及文殊院佛学图书馆服务人数最多,而服务的主要对象又会依该馆的馆藏特色而有不同,其中较特别的是慈云综合图书馆主要服务对象以儿童为主,菩提图书馆以学生群为主要服务对象。其他类型图书馆则是提供内部僧众阅读,不开放给社会大众使用。

4.行政组织

  由问卷资料得知佛教图书馆的成立,以直属寺院团体为最多,有十三所,占全部图书馆的35.2﹪;其次是直属于基金会,有八所,占全部图书馆的21.6﹪。其中较值得注意的是学术类型的图书馆全部直属于基金会,这说明了以收藏学术资料为主的图书馆,背后需要靠资金较大的基金会来支持。另外在行政的分组上,以学校类型图书馆较有组织,公共类型的图书馆则较无行政分组。而在分组的名称上,发现有一些图书馆是以职务内容为其组别名称,如:柜台组、维修组、行政组等等,对于这点,笔者建议图书馆的分组,尽量以图书馆的专门术语组别来分类,才不会受职务名称而影响了分工。

5.编制人员

  图书馆专业与非专业人力调查中,笔者特别参照“台闽地区图书馆统计调查问卷表”有关图书馆统计名词定义范围资料查得:图书馆专业人员---指图书馆科系毕业或是图书馆高考及格人员,短期训练者---指非图书馆科系毕业,但参加过有关图书馆方面之任何研习会或训练。经调查结果笔者得知佛教图书馆聘用的专业人员仅有 7个人次,受过短期训练有18人次,未受过训练者有16人次,其中仍以接受过短期训练者为最多,在全部37所回件中占佛教图书馆总数48.6%。由此资料中,我们发现佛教图书馆聘用专业人员的编制显然较少,占佛教图书馆总数18.9%。

6.图书经费

  本次问卷调查是以每年度图书资料平均购置经费来计算,其中大部份图书馆经费的支出,皆在十至三十万之间,约占27%;其次是五万元以下占24.3%;百分比差距很小,但金额总数则有很大差距,笔者推断可能是佛教图书馆很多书的来源是印经会赠送或募化所得,而实际花费的金额并不多。另外图书资料购置费最多的是学术性佛教图书馆,金额在七十至一百万,是所有类型图书馆中,图书经费支付最多者。

(二)馆藏资料

  就图书馆的馆藏量、分类法、编目规则三方面说明如下:

1.馆藏量

  在馆藏量统计方面,我们以各馆典藏之各类型资料总藏量计算,馆藏量在十万册以上的仅有三所图书馆,其中最多者为佛光山丛林佛学院有十一万多册的数量,而大部份佛教图书馆馆藏量都在五千到三万册之间,占图书馆总数56.7%;如此的悬殊,经笔者查明其因,得知馆藏量多的图书馆,是因为有典藏较多的非佛学图书及外文佛学资料,一般的图书馆大都以中文图书为主,而中文的佛学出版品又有限,故在数量上则有很大的差异。

  另外在搜藏的资料类型方面,公共类型的佛教图书馆以搜藏录音、影带为主,学校类型及学术类型的图书馆由于教学及研究需要,搜藏内容则以图书资料为主,且图书资料类型较多种,如剪辑资料、幻灯片、期刊合订本等。

2.分类法

  在一般图书馆的中文图书分类,大都采用赖永祥先生编订的“中国图书分类法”,但在佛教图书馆佛书的分类常采用李世杰先生编订的“佛教图书分类法”。此表编订乃是李世杰先生任职于台大图书馆时,应台北善导寺“太虚图书馆”之邀请,为该馆做图书分类编目工作,因有感于佛教的图书类别众多,赖永祥先生所编的“中国图书分类法”不敷使用,故李先生于民国五十一年编订了“佛教图书分类法”。本分类法至今日仍有很多佛教图书馆采用。

  由此次问卷统计结果,佛教图书馆佛书分类采用赖永祥先生编订的“中国图书分类表”的只有二所,采用自编分类法的有六所,采用李世杰先生编订的“佛教图书分类表”的有十九所,占总数的 51.3 %;这可能是因为“中国图书分类表”不够详细,以致于大部份佛教图书馆佛书分类都采用李世杰先生编订的分类表。

  另外有关非书资料的分类,以自编分类法为最多,笔者推测这可能牵涉到现行类表在非书资料分类上不是很好使用,所以采用自编法居多。

3.编目规则

  了解佛教图书馆图书资料分类编目的情形,是最易掌握佛教图书馆目前发展的概况。因为资料的分类编目是最基础的馆藏整理工作,惟有好的分类整理才有办法提供良好的读者服务。所以本次问卷中笔者特别针对图书及非书资料有无编目及采行编目规则做统计。由统计结果显示,有十七所图书馆中、日、韩、西文图书皆采用“中国编目规则”,占佛教图书馆总数45.9%;非书资料则以自编编目规则为多,占62.2%。在各类型的佛教图书馆中,发现学校类型及学术类型图书馆所采用的编目法较近于一般图书馆,如中文图书采中国编目规则,西文书采用英美编目规则,其他类型及公共类型佛教图书馆则不然,如此分析不难发现学校类型及学术类型佛教图书馆在编目方面较上轨道。

(三)读者服务

  有关佛教图书馆读者服务方面的情形,笔者针对各馆的读者服务统计资料、读者服务项目及推广服务项目进行调查,兹将调查所得资料列于后:

1.读者服务统计资料

  在每月读者进馆平均人数方面,以“佛陀教育基金会附设图书室”人数为最多,每月有五千多人进馆,这和该馆馆址设于台北市区,交通便利及该馆时常办很多讲经等推广活动有关。

  另有关佛教图书馆每周平均开放时数,学校类型图书馆以“佛光山台北男众佛学院图书馆”开放时数最多,每周有73.5小时,公共型图书馆以“好家庭”每周开放时数最多,有91小时。

  在每月平均借书人数及借出册数方面,以“净心佛学视听图书馆高雄总馆”为最多,平均每月借书人数有2,000 多人次,借出的册数平均每月有3,800 册,这是因为公共类型图书馆,不分对象提供社会大众使用,所以借阅量较多;由此可知公共类型佛教图书馆在社会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2.读者服务项目

  由统计资料显示,我们发现佛教图书馆对读者提供的服务项目,仍以资料借阅服务居多,其次是参考咨询及影印服务,另填答其他项目者,各馆则有许多雷同的服务,如:新书结缘、提供共修场地,这是佛教图书馆较特别的服务,除了一般图书馆读者服务功能外,也提供了宗教性的服务。

3.推广服务项目

  在各类型的佛教图书馆里,发现有很多图书馆未办理推广服务活动,占总馆数的37.8%;而经常办理的推广服务,也以研讨会及利用指导为多,填答其他服务项目者,又以宗教信仰的活动为多,如:办理共修会、讲经、研习班。由此更发现佛教图书馆的存在与宗教性活动的结合有密切关系。

(四)技术服务

  本次调查将采访与自动化作业列入技术服务,而将分类编目项目列于馆藏资料的基本项目。有关采访部份只调查图书来源管道、购书预算、外文图书采购方式。自动化作业则调查各馆有无自动化,及规划中的自动化情形。以下就调查结果分别做说明:

1.采访工作

  由于一般佛教徒受“印经有功德”“赠送结缘书”等观念影响,因此佛教图书馆有不少图书资料是来自捐赠,但并非所有图书资料皆靠赠送得以自足,此次统计中我们发现一半捐赠及一半购买方式取得图书资料的图书馆有二十九所占总数的 78.4 %,主要以自购方式取得图书资料的仅有三所。

  在图书预算方面,有二十八所图书馆是没有固定预算,占总数的 75.7 %,其中有经费预算者有六所,多为学术性图书馆,而学术性图书馆因在基金会支持下,有固定经费支配,有计划性的采购,发展亦较稳定。

  外文图书采购方式调查,主要在了解各佛教图书馆收藏外文图书情形,经调查得知有十四所图书馆外文图书采用自购方式,有十所图书馆未收藏外文图书,而大多数公共类型佛教图书馆均未收藏外文图书,笔者推测可能和阅读外文资料的读者群不多有关。

2.自动化实施情形

  图书馆自动化情形由统计资料显示有十三所图书馆已开始进行自动化作业,占佛教图书馆总数35%;有九所图书馆正规划中;十一所图书馆没有进行自动化作业,此数据与实际情形有些差距。据笔者所知,有很多佛教图书馆使用”明善寺版图书自动化系统”,由于此系统是一位佛教徒自行开发,免费提供佛教图书馆使用,基于经费关系很多图书馆都采用此系统。经笔者访问此系统联络人,得知有二十四个佛教单位使用该系统,因此扣除此次问卷回函采用此系的五个单位,笔者计算约有三十个佛教单位图书馆已使用自动化系统,再加上规划中的图书馆,由此可知自动化作业在佛教图书馆中相当普遍,因为自动化作业可以加速佛教图书馆的发展。

  在自动化系统方面,笔者发现大部份图书馆的编目、流通系统都已上线,规划中的系统则以公用目录检索居多,显示目前大家都期盼提供读者公用目录查询,来加强读者服务;另外使用采访系统的图书馆仅有三所,由此可知佛教图书馆目前使用采访系统来辅助图书馆作业并不多。

(五)行政作业 

  图书馆行政管理与图书馆的发展有著密切关系。因此笔者考虑到佛教图书馆目前处于刚起步阶段,故特别由人事管理、经费来源、工作手册的编辑及参加专业及合作组织情形,来了解佛教图书馆的发展情况。

1.人事管理

  笔者针对聘雇馆员有否宗教信仰要求及薪津支付等项进行调查。在聘雇条件上,得知有十四所佛教图书馆有信仰的要求,有十二所图书馆无信仰上要求,填“其他”者是未聘雇馆员有八所;由此资料显示差异并不大,端看各单位决定。但从聘雇有宗教信仰要求的原因来看,全是因为有信仰者好沟通、较容易分类图书,然而依笔者观察,是否具有宗教信仰者较好沟通、图书分类容易进行呢?答案则是不一定,重要是能胜任工作,信仰自不成问题。如此在用人上方有较宽广的选择空间。

  在薪津支付方面,一般人观念里认为,在佛教图书馆工作,都比一般图书馆待遇低,笔者为了解确实情形,特别设立佛教图书馆聘雇人员给付薪津计算方式加以调查,经问卷统计得知采部份发心奉献者有十一所图书馆,比照一般待遇者有九所,比例相差不远,而采完全奉献者有五所,填 “ 其他 ” 栏的有六所,所填内容大多是双方合意核定给薪。因此综合来看,佛教图书馆薪津给付标准仍以部份发心奉献方式居多。这可能是受宗教奉献观念的影响所致。但据笔者认为要留得住人才,对于聘雇的人员给薪方式应该比照一般图书馆,如此方能聘到优秀人才,工作品质也能要求,管理才易上轨道。至于个人要奉献,是他在一定薪额外,可以自由处理,而非在薪津给付上要求奉献。

  另外,为了解各佛教图书馆对于新进人员所采取的教育训练方式,以作为办理教育训练的参考,笔者特别针对佛教图书馆对新进人员所采用的教育方式做调查。由统计结果我们得知大部份的佛教图书馆仍以口口相传来传递经验,占此次问卷总数的54.1%,其次是自己摸索占 29.7 %;其中透过参加中国图书馆会暑期研习班来作为该馆对新进人员的教育方式有九所图书馆,占24.3%,虽然比例不大,但有年年增加的趋势,以83年度计算就有五所佛教图书馆参加暑期研习课程,因此暑期研习班的开设,对于提供新进人员的教育,无疑是一种可行的方式。

2.经费来源

  宗教图书馆由于有信仰成份存在,因此很多人基于奉献的心理常会主动捐赠。但对图书馆的经费来源情形,由此次问卷得知仍以直属机构拨款为最多计有十五所,占佛教图书馆总数40.5%;财团法人赞助的有八所,占佛教图书馆总数21.6%;采用直接募化图书经费的仅有四所。另外填“其他”者有十所,经费来源有采取会员制、办才艺班收入、房租利息收入等,这是一种主动开源的方式,对图书经费有限的图书馆是多了一些开源的管道。

3.编辑工作手册

  工作手册的编订对于一个图书馆的发展是相当重要的,它可提供后人依循的规范及减少摸索的时间。因此笔者特别针对佛教图书馆编订工作手册情形做了解。得知仅有六所图书馆已编订工作手册,大部份的图书馆仍未编辑整理。为了让图书馆发展更长远,笔者建议可先由记录工作内容下手,以免因人事变迁使得图书馆作业必须重头再来。

4.参加专业及合作组织

  参加专业及合作组织的目的是在透过参与合作关系,达到资源共享。由此次问卷得知有59.5%的佛教图书馆是没有参加任何合作组织,而仅有九所图书馆有参加专业组织,其中以加入中国图书馆学会为最多,并有二所图书馆既参加人文社会科学合作组织,亦加入中国图书馆学会。在参加组织的图书馆中,也以学校类型及学术类型图书馆意愿为最高。

(六)其他 

1.馆际交流

  本次问卷调查是为配合举行“台湾地区宗教图书馆管理实务座谈会”而进行,故在问卷的最后特别针对佛教图书馆行政人员经营管理方面问题加以了解,俾供座谈会参考。有关同性质的佛教图书馆有无交流的必要方面,由统计资料得知全部图书馆认为有交流的必要,其原因都是希望透过交流能资源共享。

2.馆际合作项目

  由问卷调查资料得知大多数图书馆对于馆际合作有许多期盼,尤其在问及认为佛教图书馆可合作的事项有那些?呼吁最高的是办理在职训练,占 45.9 %;其次为拟订佛教分类表、办理馆际互借、自动化连线等。由此资料我们可以更了解佛教图书馆的需求在那里。另有图书馆提及可进行馆际互赠多余刊物,此不啻是佛教图书馆可行的方案。

3.经营困难

  佛教图书馆经营最大的困难,由调查资料得知,人员方面的问题占45.9%,主要是馆员非专业人员、人员流动性大等问题;其次是分编方面的问题占40.5%,主要是类表不敷使用、类目无统一性等等。经费问题普遍是公共类型佛教图书馆的困难,此与公共型图书馆经费来源无一固定管道有关。

五、佛教图书馆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综合以上统计分析结果,笔者发现目前佛教图书馆发展正在起步阶段,因此面临一些应待解决的问题。今将这些问题归纳整理于后,以供佛教图书馆作为未来改进的参考。

(一)聘雇人员问题

  很多佛教图书馆反应聘不到专业人员,所以都靠自己摸索,采用土法炼钢方式来管理图书馆,但为何聘不到专业人员?除了佛学是一门较专门学科领域,知的了解有限以外,对于人员聘用的条件、薪津、福利、养成教育又如何呢?由此次问卷中,我们得知大部份的佛教图书馆聘用馆员在薪津给付上,大多采用半奉献状况,信仰也有特别要求,新进人员的教育亦是口口相传,在人员管理上显然比一般图书馆弱,为了让佛教图书馆上轨道,笔者期盼各佛教图书馆在聘雇人员时能将眼光放远,比照一般图书馆给予相同待遇,方能吸收到优秀的人才。

  另外佛教图书馆常企盼能聘到一位既懂图书馆学又懂佛学的馆员,但据笔者在佛教图书馆服务多年的经验,发现实际是有困难的;因为佛学的领域相当广,与其我们等待有一位这样的人加入佛教图书馆的行列,不如自己来培植这样的人材,也可聘用一位不懂佛学的图书馆专业人才,再充实佛学常识或以佛学专业人才辅以图书馆学常识,皆不失为一途径。假以时日不断给予进修机会,自然可以胜任图书馆的工作。

(二)分类表相关问题

  此次问卷统计发现,大部份佛教图书馆佛书分类都采用“李世杰佛教分类表”,非佛书分类采用“赖永祥分类表”,但仍有很多图书馆认为“李世杰佛教分类表”不好使用,“赖永祥分类表”不够详细,索性采用自编方式处理。故造成各佛教图书馆采用的分类法分歧没有统一性,即使是采用“李世杰佛教分类表”,也因为依各馆需要各自修正,这对于新馆的成立,常有一种不知所措的感觉,究竟要采何种政策较佳也甚感困惑。

  针对佛教图书馆是不是要有专属的分类表,笔者认为确有需要,因为佛教图书馆的图书种类繁多,“中国图书分类表”永远不敷使用,既然佛教图书馆普遍是采用“李世杰佛教分类表”为达资源共享,笔者仍企盼佛教图书馆都能采用“李世杰佛教分类表”,至于此类表类目不合时宜、不敷使用、界定不清楚等问题,所幸目前有一些佛教图书馆正联合进行佛教图书分类表的修订工作,我们期待能将这些问题加以解决,使得新的佛教图书分类表能早日出现,能使更多的佛教图书馆受益。

(三)自动化系统中国机读编目格式转换问题

  由佛教图书馆实施自动化情形中,笔者得知有二十余家佛教图书馆使用“明善寺图书馆版自动化系统”,且不断在增加中,几乎占了佛教图书馆使用自动化的四分之三。此套软体若是以佛教图书馆间自足使用可能没问题,若要与其他一般图书馆交流就有机读格式的转换问题,也许使用此软体的二十几所图书馆可以组成一个网路,互相资源共享,也不啻是可行的工作。可惜的是有一些藏书丰富的图书馆也采用此系统,这对一些较有规模的图书馆来说无疑是走退路,不易与一般图书馆共享资源,将来在发展上会受限制,因此笔者呼吁为了让佛教图书馆自动化走得更长远,嘉惠更多的图书馆,为自己的图书馆找到可以转换中国机读编目格式的软体是相当重要的。否则要谈自动化网路连线,书目资源共享,是会有问题的。

六、未来展望

(一)办理佛教图书馆经营管理教育训练活动

  由此次问卷中我们发现,大家呼吁最高的是希望能办理属于佛教图书馆的经营管理教育训练活动,而且希望能每年办理,提供短期在职的教育训练课程,虽然中国图书馆学会每年暑假亦有相关课程提供,但专为佛教图书馆的经营管理而设的并没有,因此有很多图书馆员参加后,深觉对图书馆常识增加很多,但回到自己图书馆使用上,则遇到很多困难;因此属于佛教图书馆经营的特殊性、资讯的提供,则必须仰赖佛教团体来承办,今欣闻香光尼众佛学院图书馆有意办此活动,深觉有意义及价值。
(二)加强馆际交流,资源共享

  佛教图书馆由于人力有限,故在经营管理上都希望能透过馆际交流达到资源共享,以节省人力、物力,但事实上确有困难。此次因举行“台湾地区宗教图书馆管理实务座谈会”的因缘,笔者向各佛教图书馆索取了各馆有关技术服务、读者服务整理的资料及计划中的工作项目等资料,汇整供给与会者参考,大家咸认为这样的经营管理资讯对从事图书馆的服务是相当重要的。因此让笔者更深深体会佛教图书馆必须要一个可以沟通的“桥”,建议可以先由办理“佛教图书馆馆讯”开始,来推动资源共享及资讯交流的工作。

(三)建立各佛教图书馆馆藏特色

 在未来日益进步的时代里,出版品走向多元化,在图书馆无法拥有很多的经费来源购置每一新出版品,加上典藏的空间有限,图书馆必须考虑读者需求以决定收藏的特色。因此未来的图书馆经营是属于分工典藏及资源共享的方式,亦即每个图书馆要建立起馆藏的特色,若该馆有关净土方面的书很多,则可依此为馆藏重点,广泛收集此领域的图书资料,这对读者将会是一大福音,亦可减少馆员工作压力。

(四)编印佛教图书馆馆藏书目及期刊联合目录

  目前由于各佛教图书馆系统尚未网路连线,故对于各图书馆有何种书目资料,彼此并不知晓,但每一个图书馆皆有现成书目资料,若能就各图书馆现有的书目资料整理成为馆藏目录,如此亦能提供其他图书馆参考。在还没有自动化连线以前这是一个互相交流的方式。

  另外对于各馆所收藏的期刊,亦可编列期刊馆藏联合目录,以供研究参考。据笔者所知目前各佛教图书馆都在整理馆藏期刊目录,只要各馆有意愿是立即可进行联合目录的编列工作,此项工作也是最实际嘉惠读者的。

(五)成立佛教书目中心

  这是未来佛教图书馆必经的发展趋势,因为一般图书馆采用赖永祥分类表,可以透过网路连线查询书目资料,但佛教图书馆佛书部份大多使用“李世杰佛教图书分类表”,在分类编目上若想连线,必须有单位愿意提供书目资料供大众使用。据闻目前一些图书馆在做分类修订,拟汇整各佛教书目附以新类号提供大众使用,且让我们拭目以待,并期盼佛教图书馆书目中心能早日成立,俾供佛教图书馆享用。

(六)成立佛教图书馆合作组织

  此次举行“台湾地区宗教图书馆经营管理实务座谈会”,由整理的佛教图书馆名录中,我们知道台湾地区共有将近九十所的佛教图书馆,其中学校类型佛教图书馆有十六所之多,学术类型佛教图书馆有三所,其他类型佛教图书馆有十多所,公共类型佛教图书馆占最多,有近五十多所,这样的图书馆,它们的形成及管理都采用自足自给方式。为了长远发展计划,佛教图书馆必须自己成立一个合作组织,以进行资源互相交流等事宜,以减少自己摸索的时间,并能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七、结语

  以一位宗教人士的身分从事“台湾地区佛教图书馆现况调查”,正是落实自己关怀社会的行动,限于笔者学养资历不足,疏漏之处在所难免,但抱持著野人献曝的心情,尝试将佛教图馆这几年的发展做一个初步的探索与整理,希望因此激起大众对佛教图书馆的重视与支持,甚或引来同志者,共为佛教图书馆的展望而努力,果真如此,那撰写本文的目的就达成了。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