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佛教与人生>>正文内容

人生中的典范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7日
来源:不详   作者:林建德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人生中的典范

  林建德(台大哲学研究所博士生)

  今年是印顺导师的百岁寿诞,能恭逢其时为老人家祝寿,实在是令人欢喜的事。

  在昭慧法师的引介下,我和一位朋友有两次拜见导师的机缘。虽然导师年老体衰,所言不多,但其亲切的笑容及慈和平静的心思,已使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记得很清楚,去年到花莲慈济精舍拜会印顺导师时,翌日临别之前,向导师顶礼告驾,此时导师连忙说:“不要!不要!”并作出摇手的动作。当然,导师的阻止并没有成功;我们对导师真挚的敬意与感念,深深的一个礼敬已未必能表现于万一,又岂是导师“不要”二字所能回绝的?所以我们还是顶礼了!

  当然,这不是我们特有的“殊荣”,导师对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当天,专门照顾导师的医疗小组,照往例向导师及导师侍者报告体检状况,医护人员们要向导师顶礼之时,老人家也是摇手说:“不要!不要!”但医疗人员终究不顾导师意思,仍旧稽首跪拜。

  导师这样简单的举动,让我有很深的感触!而为什么简单顶礼的动作,会引起我的感触?礼敬一位教界的高僧,本是件平常自然的事,但在看似平常的背后,我却感受到一位菩萨行者的风范!

  相较教界不少长老大法师,持着浓厚的威权性格,高高在上;或者,虽是年轻的出家师父,却有很大的架子,如昭慧法师所形容的“上中前法师”(坐位要上座,照相坐中间,走路在前面),导师的举动更让我体会到老人家的无我与脱俗,体会到人间菩萨平实平淡的特质,以及体会到人间佛教信仰者尊严自力的可贵!

  印老思想对我的影响是全面的,俨然成为我人生中一种典范;以上只是我拜见老人家时的一个领会,真正受到启迪最深的,是从其书本而来。可以说,我对佛教的认识、喜爱、以及信仰,甚至宗教情操、人生的信念与理想,就是在老人家的著作中建立起来的。如就学术研究而言,由于自己是个想作研究的人,总觉得该以印老为典范,学习如何把心思放在书本上,致力于佛学的研究上。以下即环绕此点来谈印老治学心态对我的启示与影响。

  一、菩萨为众生学的悲愿

  虽然现代学者在研究上立场是客观的,其优点是公正、独立,不带有偏见,但学问和生命脱节,少了一份理想和情操,仿佛研究佛学和研究世间学一样(如研究一个石头或某一朝代的头盖骨)。学不能致用,和俗世的人没什么不同,而这多少令人感到可惜,因为佛法的修学与实践,应不只是纯粹的知识学问。

  印老作佛学研究,但却不只是一位佛教学者,亦是宗教家、思想家,其是用生命来从事佛学研究,既能“确立信念”又能“指引方向”。换言之,印老孜孜不息探求佛法真义,背后有强烈的时代关怀和使命感,是力行“菩萨为众生而学”、“菩萨广学一切”的悲愿,而这和一般学者纯然满足于知识上的乐趣,是很不同的。

  二、安心、沉静于佛法的进修

  印老曾在〈福严闲话〉表示其身体一向不好,福报因缘也差,长期过着淡泊苦学的生活,以致养成一种爱好清静、不喜活动的习惯。他勉励福严的同学,在修学的阶段,能学到他安心、沉静,不急功近利的精神。

  对于一切看似风光的外在形式,印老是不看重的,他说自己不交际、不活动,也不愿自我宣传,一切等因缘来自然凑和,甚至视别人眼中热闹的法业为时间的浪费。而一旦遇到了复杂、困扰的人事,就没有克服的信心与决心,所以生活平淡朴素,少事少业,将心力投注在佛法的研究上。

  可知,今日印老之所以在佛学研究有所成果,除了虚弱的身躯与内向的性格外,沉稳凝定的心境是其中一个原因,此用“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来形容是最恰当不过了。作研究的人无法静下心来,尽在人事外务上打转,很容易消磨学术生命,终使学问难以成就。

  三、沉浸正法的光明中

  印老长年为学内修的生活,曾表示其“有点孤独”,但在佛法进修的过程中却是充满喜悦的。印老说:“每日在圣典的阅览中,正法的思惟中,如与古昔圣贤为伍。让我在法喜怡悦中孤独下去罢!”所以尽管研究的路上是千山独行,但在佛法研究的过程中,却是法喜充满。印老曾说自己“沉浸于佛菩萨的正法光明中”,也曾用“游心法海”形容阅藏时的法喜道乐,此实非一般人所能体会。可知,读书人把心思安放在书本上,才会感受到宁静充实的生活,并以此法乐为乐,而不以俗乐为乐。

  另外,印老曾表示其著书写作时,不考虑有人看或没人看,也不管读了有没有反应,写好了就印在那里;其认为自己对佛法有这么一点诚心,想要追究佛法的真理,是好是坏,都不太衡量。长期以来,就是以如此的态度从事佛学研究工作;这样的方式,印老曾形容“正如学生向老师背诵或覆讲一样”,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尽其在我,这样的态度亦很值得学习。

  四、忘却俗世生活的照顾

  印老对于一切世俗的价值是不放在心上的。印老曾表示对经济上的困难不会放在心上,对于世间所谓的功成名就,亦是淡然处之。如民国六十二年日本学界要颁发博士学位(以著作之研究成果而非荣誉学位)给印老,但老人家对取得学位兴趣缺缺,最后虽在他人盛情下促成此事,但亦写了〈为取得日本学位而要说的几句话〉,不希望为这件事带来纷扰。

  反观自省,多少学子耗尽心思为取得学位,而某些人却无动于衷。有时想想,学者追求知识,和政治人物追求权力、商人追求钱财,并没什么不同,似都汲汲营营在世俗的价值上。我想,圣严法师说:“道心第一,健康第二,学问第三”是很有道理的,自己应多点提醒。

  印老身体不好,研究的资源有限,反倒成就其佛法修学的机缘,作出令人赞叹的成果;而我们身强力壮,在研究资讯便利畅达的时代,具备许多优势,不是该作出更卓越的成果出来吗?见贤思齐,我们实应好好学习效法。

  总之,印老思想对我的影响是全面的,俨然成为我人生中一种典范。而单就“为学”这点来谈,主要是对自己的期勉。因为长久以来,大好光阴都不知不觉地蹉跎掉了,耗掷在俗世的生活上,心思涣散,过着苟且因循的生活,每想到此我就觉得惭愧。尤其遍读印老所有著作,是我所怀抱的心愿,但迄今几乎没有进展。所以谨藉此机缘,作自我的反省,也热切希望学习印老沉静的心思,在安定的环境下从事佛学研究,把精神放在书本上,为佛教的义学研究略尽棉薄心力,以作为对导师法乳深恩的回报!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