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净土宗>>正文内容

当今净土法门弘扬之思考

       

发布时间:2009年07月27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当今净土法门弘扬之思考

  净土法门以其普被三根、自他二力、行持简单等之殊胜,千载以来一直拥有很庞大的信众群体。尤其在今天,人们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而复杂深奥的教理,依于寂静阿兰若处而行的禅法、需要选择上师并且修习共与不共加行次第森严的密宗等法,对于他们来说,实在是件痛苦的追寻,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净土;另外,一切人类都有一种依赖的心理,是故大多数的佛教徒,即使能讲清楚佛与神的区别,但是在思想的潜意识中,不自觉的会把佛当成一个“大萨满”,尤其是这个佛是可以来“授手接引”的。

  以此,我们引出第一个思考:“依法不依人”。

  依法不依人,是佛陀最基本的教育,但是绝大多数的人,都习惯被某人吸引或者依赖某一个人,要想改变这个习惯真的很难,我们往往喜欢、尊崇、甚至爱上一个言之有理并且教导我们真理的人,这是人类很难除掉的习惯。但是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这些佛教的教职人员要充分认识到这点,并且应该时刻提醒信众来认识这点。应该把烈火引到自己身上来,而不是喊着依法不依人的口号,给自己拉大旗。我们不能要求也要求不到,站出来弘法的出家人都能做到这点,但是我们但愿能多一些、再多一些能够象佛陀告诉弟子要常常怀疑他自身一样的法师,能够每隔三天就告诉信众们,要怀疑他的话。要把他讲的法好好对照经文来仔细思考、来怀疑、来提问。

  既然是依法不依人,那么法在哪里呢?法在佛经中。这就引出第二个思考:关于会集本的思考

  净土的弘扬中,遇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无量寿经》会集本的问题,这个问题引发了很大的争议,尤其是近代夏莲居大居士的会集本,我们究竟该怎么看待?

  我们回顾历史,历史上会集无量寿经的人,尤其是居士,还真不少,这不用说,尤其著名的是王龙舒,他的会集本曾经在信众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莲池大师出来指出,如果作为个人的修学,王本没什么问题,甚至每个人都可以自己会集一本放在自己家里(相当于修行笔记了),但是要出来弘扬,必须要尊重古代大师们在翻译经典时候的严肃恭谨;而且,凡是翻译佛经,都必要要根据梵文本而来,虽然你可以参考他译,但是底线是,翻译的主体直接来自梵文,不能从这个汉文的经典里截取一块、那个里面截取一块,搞粘贴;也不能以会集人的个人成就为证明,这样就根本违反了依法不依人的原则,同时也给魔的破坏开了方便之门,将来会集泛滥,佛法就会受到毁灭性的破坏。

  所以,我们不必一棒子打死会集本,依照会集本成就的各有其人,如黄念祖老居士是夏本的证明。但是居士毕竟不是职业的弘法者,彼再如何专业如何职业,因为不在释迦种性(四姓出家,同名释种)之内,等于说没有“遗传基因”;而专业的说法是僧人才是“荷担如来家法者”,既然承担了这个传薪递火的任务,就必须做千秋万载的高屋建瓴。故而于传播时,应宣明莲池大师的观点为要。

  在这个宣明的过程中,又涉及到第三个思考,那就是“自赞毁他”。

  净土法门确实三根普被,确实是殊胜大法,但是在传法过程中,只说自己的瓜甜就好了,不要去不合教理片面的指摘其他法门而来毁坏他人对其他法门的信心。这个在当今弘扬净土法门的现状中是多有发生了。如同某人说自己曾经跟随章嘉活佛学佛,盛赞章嘉咒不离口;而后又说李老师曾经念隐身咒“十几遍”,让他看是否隐身了云云,这类不明密乘教理又前后矛盾的话,在当今这个传媒发达的时代还是要慎言。

  这又引出第四个思考:应病与药和圆融说法。

  如《金刚经》言“一切法即非佛法是名佛法”,正是应病与药的意思。儒家讲因材施教,也有类似的意思,但是在当今这个传媒如此发达的时代,讲经说法往往录制成碟片,且又上传到网络,印刷业又是如此发达……那么在应病与药的同时,就要考虑到要有普遍适应的圆融性。以免在南半球说的正见之法,到了北半球却成了邪见之毒药,这种情况是我们很需要注意的。

  这里又引出了第五个——何为净土修行的正见的思考。

  目前有一种现象是很多居士信了西方念佛,就忘记了做为人妻、人母、人父的责任,美其名曰万缘放下,却实际上,不明了净业三福的修行根本,也不明白净土往生录之类的主旨在劝信,而不是树立可模仿的可行性的榜样。这也是近代净土宗的大师,印光老法师劝人敦伦尽份的用意所在。我们历来因为要重点讲一门精进,而多提倡阿弥陀经和无量寿经,往往忽略了《观无量寿经》中,关于净业三福的标准,和九品往生的要求,其实这才是我们修行西方净土法门的指导原则,按照这个原则去念佛忆佛观佛,身口意相应的一行之法,才是真实的一门深入。

  当今净土法门的弘扬,需要思考的问题还真是很多呢,比如日本净土真宗、净土善导流、萧平实实相念佛法等等。这里仅仅就五个小的方面讨论一下,目的不是给出答案,而是促进思考,抛砖引玉,得受甘霖。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