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地区佛教>> 台湾佛教>>正文内容

现代台湾佛教的发展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现代台湾佛教的发展
  壹、前言
  台湾佛教在几百年的发展历史中,一度在迷信的、龙蛇杂处的、社会地位低落的社会边缘苟延残喘。如此的景况,我们可从丸井圭次郎对本圆、善慧法师的一段话看出端倪,“本岛人所有名为僧侣及斋友,其智识才能低微浅薄,欲任以指导社会之实质,茫然罔觉。”[1]可见当年日人对于台湾僧侣、斋友的素质低落之观感。
  曾几何时,当前台湾佛教展现之旺盛企图心与活动力,却是有目共睹而有一日千里之别。期间经历之发展过程与转变,当有其值得研究与探讨之处。本文将透过撷取当前佛学研究论述及学者专著之精华,期能对现代台湾佛教的发展有所了解。
  贰、早期台湾佛教的的发展
  台湾佛教主要传自中国大陆,明末清初以来,闽南佛教、斋教即陆续传入,日据时代随军布教师使的宣教与调查活动,也带来日本佛教的成分。但总体而言,“光复前的台湾佛教,以素有‘在家佛教’或‘居士佛教’之称的斋教为主流;光复后,则以大陆迁台之各省出家僧人为领导中心为主流。”[2]
  在特质方面,台湾佛教向来具有明显的“出世性格”,原因不外:
  1.西方净土“出世”思想的影响
  2.日据时期“爱国佛教会”、“南瀛佛教会”等教会组织,均带有明显为日本殖民当局服务的色彩,妥协的、不问世事的“出世”性格更是明显。
  3.明清以来的中国佛教即是个“出世”宗教,当光复后成为台湾佛教领导地位后,其与社会脱节不问世事的“出世性格”乃是必然成分。
  由此可知,早期台湾佛教的发展,由于复杂的历史、政治、思想等因素,而具有多元的、消极的一面,再加上在中国大陆已属没落的佛教作为主导地位,台湾佛教一时之间甚至为民间斋教所取代,社会地位更长久居于低下地位。
  参、台湾佛教的现代化与改革运动
  一、台湾佛教的现代化: 对于台湾佛教的现代化,学者各有主张及论述。其中,释慧严法师以西来庵事件作为分水岭,认为此事件使日本殖民政府正视对于台湾宗教的政策调整。大正十年(1921年)丸井社寺课长(即丸井圭次郎)邀集包括善慧法师、本圆法师,及各地加入曹洞宗、临济宗之北台湾佛教领袖,成立南瀛佛教会。对于当时台湾佛教僧众的智识、社会地位低下情形,“有见及此,是以告发教训为急务,使知佛教之精神,鼓吹信仰,开拓其心境,严正其志操,彼等社会地位日日蒸上并授布教传道诸法,具有岛民教化之资格。”
  (同注一)其后,讲习会、讲演会、研究会、佛教杂志之发刊以及佛教调查活动的开展,甚至佛教教育事业的开展等,均使此一官方宗教机构,在受掌控的妥协表面下,对于僧众教育及社会事业的施行奠定基础,也扭转台湾佛教迷信及社会低下的刻板印象,故认为此一机构的变革与奠基,当是台湾佛教现代化的开端。
  江灿腾教授则认为,台湾的现代化始于日据初期的善慧法师和本圆法师。身为基隆月眉山灵泉寺住持的善慧法师,于明治41年(1908年)即编入曹洞宗系统,其后更于“佛教青年会”、“台湾佛教中学林”、“南瀛佛教会”、“私立曹洞宗台湾中学林”等机构,均有襄助之功。而观音山凌云禅寺的本圆法师,严禁僧徒食肉及带妻(日本佛教影响),并避开善慧法师的锋芒而编入临济宗系统,协助筹组“台湾佛教道友会”、“镇南学林”,且扩建道场、修筑道路、传界活动以强化信众关系,并于“南瀛佛教会”时与善慧法师合作,使创立不久的凌云禅寺挤身“四大派”之一。在在均显示两人对北台湾的佛教现代化之奠基,贡献良多。[3]
  二、台湾佛教改革运动(以林秋梧为例):李筱峰教授的《台湾革命僧林秋梧》一书,对于台南开元寺僧-证峰法师(林秋梧)(1903-1934年)的佛教、政治思想和行动,有详细的介绍。盖入禅门前,即参与台湾文化协会之巡回演讲、美台团电影巡回队,而颇有知名度的林秋梧,直到文化协会因左右意识闹分裂的事件发生,因痛心而投身禅门(1927年),并与台南开元寺结缘,在住持得圆和尚的支持下,远赴日本驹泽大学深造,投入日本禅学泰斗忽滑谷快天博士的门下。求学期间开始积极创作,并于探究佛学之余,也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来议论宗教,且对于日本殖民体制下的台湾佛教界,开始提出严厉的批判与反省,同时并结识学弟高执德,为日后宗教运动上之挚友。1930年,回台的证峰和尚除受任临济宗布教讲习会讲师兼通译外,并积极参与社会运动,他同时是一位佛教布教师、台湾民众党员、赤崁劳动青年会会员、台湾工会总联盟一份子,并创刊左翼刊物《赤道报》。[4]
  他的佛教改革思想均显现于其著作中,如《佛说坚固女经讲话》一书,提倡家庭改革,提升妇女地位。而对于当时台湾佛教界,则提出一连串的批判与反省:1.反对迷信神怪;2.呼吁僧侣要走入社会,了解时潮;3.反对死守戒律,拘泥行式(如和尚吃肉也无妨、结婚与独身任凭僧尼决定);4.痛诋阿谀谄媚、趋炎附势之风。企望能促进当时佛教改革,进而以一个教化大众的宗教去从事社会改革。于是他首先于开元禅寺里大力推行“佛学研究会”、“讲习会”,留意布教人员的养成。而连续三年反对普度运动,则是林秋梧从事的宗教运动中最具特色的,目的在破除迷信。他所推崇的佛教,是以精神主义为内涵、以在家主义为实质、以救济主义为理想、以活动主义为动力的大乘佛教,重现世、扬弃宿命论。在其“释尊非超人论的生佛不二”思想里,把佛教从诉诸超自然的神秘主义中解放出来。另外受其师忽滑谷快天《四一论》[5]影响之“一佛思想”、人间净土思想,以及<阶级斗争与佛教>一文,都显示其思想融合折衷、前卫激进的多面性。但就在他32岁(1934年)突染急病去世,结束短暂而轰烈的一生以及方当起步的佛教改革事业,令人惋惜不已。
  肆、台湾佛教的兴盛与贡献
  当前的台湾佛教可说是处在蓬勃发展的持续稳定期,不论是在佛教思想论述方面的突破,或是僧尼教育水准的提高,社会事业的积极发展等,均有可观而长足的跃进,而造成此一兴盛局面的因素,大致包括:
  一、 大师辈出:
  1. 印顺法师(1906年 ~ ):师承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思想,而创“人间佛教”,“希望中国佛教能脱落神话,回到现实人间。”[6]此一改革思想的提出,影响青年佛教徒甚深,为当今最享声望的高僧。
  2. 佛光山星云法师:提倡通俗化佛教运动,以生活化、大众化、观光化的方式,透过媒体的宣导和场次频繁的弘法活动,使佛教隐逸、静态、迷信的刻板印象大为改观。并以企业化管理形式,创造今日佛光山道场广立、信徒众多的规模。
  3. 慈济证严法师:领导下的慈济功德会,强调道场自食其力,以及无私的宗教关怀与奉献。走慈善、医疗、教育的公益路线,并善用大众媒体传播宗教理念,以流利台语演说及通俗化的人间佛教诠释,配上高洁的道德形象,是组织最庞大,信徒会员达四百万之众的佛教团体。
  4. 法鼓山圣严法师:拥有博士学位并著有多种佛学著作,创办中华佛研所,整体形象佳,近年更以讲禅引领风潮的一位佛学巨擘。
  二、 僧尼教育水准提高:近年来,佛教僧侣的教育水准明显的提高。其中比丘尼人数的相对多数,以及不乏拥有博硕士学位之学术人才,故使僧侣社会地位的去污名化、佛学著作的增量、教育大众的社会事业等,都有长足的进展。
  三、 经营方式的改进:诸如企业管理模式的引进、会员赞助捐款系统的建立等,都使佛教事业不断壮大。
  四、 经济社会环境:由于经济繁荣、政治自由开放等因素,加上工商社会的竞争压力所衍生的精神需求,使信徒的捐款呈稳定的成长,每年十几亿的款项,也正是台湾佛教事业大力扩展最重要的资本。
  五、结论
  台湾佛教近年来虽呈现蓬勃发展的景况,但急速扩张的结果,仍为许多学者所忧虑。首先,每年钜额的捐款,使得各山头在扩建之余,已呈现资本主义化、扩张竞赛等弊病。其次,各组织团体均各依附于某位高僧之下,学者担心如此庞大资产在这些高僧之后,是否能有足够号召力及能力之继承者,使得来不易之成果得以维系。甚且在各山头各自为政,进行资源竞赛之时,常出现同性质之建设或事业,如佛教学院、研究所的争相设立等,形成资源重叠、浪费的情形非常严重。诸如此类,均是无一具号召力的组织或高僧,始形成的分散、各自为政情形。
  另外,证峰法师昙花一现的“入世”思想及佛教改革活动等,似乎随其逝去而烟消云散,应是现在佛教界最为可惜、保守封闭之处。但从整体而言,在学术、教育、精神信仰、慈善社会事业等方面,台湾佛教在近年来的成就发展却是有目共睹的,我们期待如此稳定发展的精神力量,将发挥更大的社会维系功能,使广大人民受惠。
  [1] 转引自释慧严,<西来庵事件后台湾佛教的动向>《台湾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台北:财团法人佛教青年文教基金会,1996年 ),页88。
  [2] 转引自杨惠南《当代佛教思想展望》( 台北:东大图书,1991年 ),页2。
  [3] 参见江灿腾,《台湾佛教文化的新动向》(台北:东大图书,1993年),页49~73。
  [4] 参见李筱峰,《台湾革命僧林秋梧》(台北:长达印刷,1991年)。
  [5] 《四一论》:“即信一佛不信余佛,奉一教不奉余教,行一行不行余行,证一果不证余果。”参见释慧严,<林秋梧(证峰师)的佛学思想探原>,《第七届儒佛会通暨文化哲学》,页507。
  [6] 转引自杨惠南《当代佛教思想展望》,页221。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