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佛教与人生>>正文内容

智慧之语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韦布西亚多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智慧之语
  作者:韦布西亚多
  智慧之语 — 阿罗汉韦布西亚多的启示
  韦布西亚多生於上缅甸,剃度出家後,心仪佛陀教法中的实践面。然后他努力于内观的实践,并获得伟大的阿罗汉果。
  1927年,年仅三十一岁,便开始弘扬佛陀的内观训练,足迹遍及全缅各地,五十年如一日,不曾间断,是当代缅甸佛教中,独树一格的长老。
  1977年,韦布长老般涅磐。
  他是二十世纪中缅甸僧团者伟大圣者之一,他以他的修行的努力和奋斗要无愧于佛陀的教诲。
  大家受戒之後,就要护持戒律!一旦你遵守戒律,所有的愿望将会圆满实现,并且立刻带给你快乐,直到未来。  
  在这一世的生命中,除了佛陀的法语,没有任可事物可以带来平安与幸福,既使在未来世的轮回中,也是一样的。佛陀的法语具体表现在经律论三藏当中,可是,三藏的卷帙浩瀚,我们必须从中截取精华;三藏的核心内容是三十七道品,三十七道品的要义是八正道,八正道的精髓是三学,三学的本质是至上的法。  
  三学,就是增上戒学,增上定(心)学,增上慧学。  
  当修行人全心专注在「色」与「名」,就不会产生身体与言语上的恶行,这就是增上戒学。
  当增上戒学开发了,心灵会变得专注、宁静。这就是增上定学。
  当增上定学开发了,修行人就会洞见「色」与「名」的自性。在这种观照下,「色」与「名」会经历无止尽的变化现象。这种无止尽的变化过程超越了任何天神或梵天的控制。修行人一旦证知了变化与止息的过程,就已经达到增上慧学。
  对一般人而言,最明显的现象是呼吸的过程。鼻子是身体很敏感的部位,吸入与呼出都会接触到鼻孔。
  鼻孔是鼻子中很灵敏的地方,乃是吸入、呼出的必经之地。换言之,风息(律动的原因)与鼻孔接触,就产生「受」的知觉。风息与鼻孔合称为「色」,「名」则是证知「受」的知觉。一般人很少体会到什么是「色」与「名」,因此,要全心专注在鼻孔上,觉知吸入与呼出的过程。在吸入呼出上,保持正念,贪、瞋、痴就没有机会生起。贪、瞋、痴的火焰会自行熄灭,因而带来心灵的沈静与平安。
  在「触」生起之前,我们不会觉知到「受」。「触」一旦止息了,「受」的觉知也会消失。修行人必须密切观照任何生起的「触」。这就是所谓的当下即是。
  持续地专注当下!如果修行人能够一天二十四小时,专心致志,果报会现前的。如果修行没有办法持续专注每一刹那所生起的现象,他就没有办法加以观照,因而陷入负债的境地。
  如果修行全心专注在呼吸与鼻的「触」上,他就会了解到,一切事物只是「色」与「名」,其余的,都不存在。除了「色」与「名」,「我」、「他」、「你」都消失了,没有自我,没有男人、没有女人。修行人将会自证到佛陀的法教就是真理,至真至实;他不需要再向别人求道。觉知到风息与鼻端的「触」就是这样生起的,如此一来,就会证知到并没有所谓的「自我」或者「灵魂」。
  在这种觉知的刹那,修行人的智见,了了分明。这就是所谓的正见。除了「色」与「名」,一切都不存在了。这就是所谓的「名色随观智」(nama-rupa-pariccheda-nana,心灵与身体的分析智识)。
  持续不断地默观,可以消除掉「自我」的概念,并且,生起一种清澈的了悟。这种利益就是顿悟的果报。不要认为这样地默观会孤陋寡闻,也不会产生利益。只有在佛陀的这种教法中,才会获得这些利益。在修行中,放下食物等生活必需品罢!努力开发直观的智慧,就会达到「道智」(magga-nana)、「果智」(phala-nana),最後在涅盘中止息。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