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地区佛教>> 台湾佛教>>正文内容

当代台湾观音信仰的研究——以七个道场为例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刘蔡春美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当代台湾观音信仰的研究——以七个道场为例
  刘蔡春美
  【资料形态】硕博文库·中国台湾
  【文献属性】[台湾]玄奘人文社会学院,宗教学研究所,2000年度,硕士学位论文
  【出版年代】2002年
  【文章标题】当代台湾观音信仰的研究——以七个道场为例
  【文章作者】刘蔡春美
  【指导教师】黄运喜
  【文章页数】177 页
  --------------------------------------------------------------------------------
  【中文关键词】观音信仰|本土化|宗教文化
  【中文摘要】观音信仰起源于印度,广传于中国、西藏、南洋、日本等地。我国的观音信仰发展迄今,亦有一千七百年的历史,自西晋(286)竺法护译出《正法华经》时,其信仰就此展开序幕,尤其是姚秦鸠摩罗什(344~413)译出《妙法莲华经》之后,其信仰更是广为流传。目前我国佛教的经藏中,与观音有关的显、密经典多达八十余部,且不包括流传于民间的观音伪经。又由于观音菩萨无限的悲心与妙智,加上无剎不应的灵验示现,故使之成为与娑婆世界众生最为相契的菩萨,此可由世界各地,古代佛教美术的表现中,所发现的绘画及雕塑,以观音圣像,所占的比例居多,来加以证明。自唐宋以来,与观世音有关的文学作品,如神话小说、灵验记、宝卷等,便相继出现,且这些著作对观音信仰的流传实有推波助澜的作用。观音信仰在经过中国文化长期滋润和熏陶之下,如今已俨然成为我国文化的一部分,可说是十足的中国化了。此外;就观世音菩萨的形象而言,除了受印度、中亚传来显、密二教的图像影响之外,又发展出由男相变女相菩萨之观音造像,因此像鱼篮观音、送子观音、白衣观音和南海观音等不见经典记载的图像,至今依然深受国人的敬爱与崇拜,而这些作品的多样变化,更为中国美术增添了不少光彩。
  台湾在文化、宗教上因深受大陆之影响,故在观音信仰层面上,除了传承着固有的风貌之外,更发展出复杂又多元化的型态。因此本文试图钩勒当代台湾观音信仰之发展轮廓,并透过不同的宗教立场,去描述其观音信仰的概况,且拟从此不同的转变过程中,一探台湾观音信仰本土化的发展轨迹。
  --------------------------------------------------------------------------------
  【论文目次】
  章节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问题 10
  第二节 观音信仰研究的文献与回顾 11
  第三节 研究方法范围与预期研究结果 20
  第四节 论文架构 23
  第二章 台湾观音信仰的渊源与发展 27
  第一节 观音信仰的起源 28
  一、释名与缘起 28
  二、观音之意义 31
  三、观音之来历与净土 32
  第二节 台湾观音信仰的时代背景与渊源 35
  第三节 当代台湾观音信仰的内涵与特色 42
  一、 传统佛教的内涵 42
  二、 民间信仰的内涵 53
  三、 与其它宗教的关连 57
  第三章 台湾观音道场的开展 63
  第一节 古迹圣地龙湖岩 63
  第二节 台湾传统佛教四大法派之一超峰寺 67
  第三节 民间信仰圣地万华龙山寺 72
  第四节 台湾斋教的典型大溪斋明寺 78
  第五节 道教色彩浓郁的桃园观音乡石观音甘泉寺 83
  第六节 一贯道圣地新店大香山慈音岩 85
  第七节 藏传佛教白马山菩提寺 89
  第八节 结语 93
  第四章 当代台湾观音信仰的文化现象 103
  第一节 信仰与文化 103
  一、 观音信仰与佛教文学的特色 103
  二、 观音伪经与观音信仰的传布 106
  第二节 观音应验记与民间文学 108
  一、 观音应验记 108
  二、 有关观音之宝卷、话本、小说和传奇 110
  第三节 观音像之艺术美 113
  一、 传统观音像 113
  二、 民俗观音像 118
  三、 观音变相图 120
  第四节 信仰的社会功能 123
  第五节 当代台湾观音信仰的现象与省思 128
  一、当代台湾观音信仰的现象 128
  二、 整体的省思 129
  第五章 结论 133
  附图 145
  参考书目 169
  图片目录一、台南县六甲乡赤山龙湖岩部分图11 六甲龙湖岩山门 147
  图12 龙湖盐湖色风光 147
  图13 香期中的进香情景 147
  图14 龙湖严孙大爷开租碑 148
  图15 由浙江普陀山飘海来台之石座观音圣像 148
  (“龙湖岩”提供)图16 诵经团诵经情形 148
  图 17 佛龛前外地进香的观音像 149
  图 18 清朝.光绪.干隆碑文 149
  图 19 来自各地的进香团 149
  二、高雄县阿莲乡大岗山超峰寺部分图 21 大岗山超峰寺外貌 150
  图 22 匾额与“八仙彩” 150
  图 23 超峰寺观音慈善会 150
  图 24 超峰寺的西方三圣殿 151
  图 25 超峰寺壁画观音乘龙普渡众生 151
  图 26 观音殿 151
  图 27 超峰寺观音中医诊所外貌 152
  图 28 超峰寺彩画浮雕 152
  图 29 超峰寺远眺 152
  三、台北万华(艋舺)龙山寺部分图 31 艋舺龙山寺牌楼 153
  图 32 国家二级古迹龙山寺 153图 33 艋舺龙山寺石雕艺术 153
  图 34 驻华大使夫人莅寺参访 (“龙山寺”提供) 154
  图 35 龙山寺大殿观音菩萨像 (“龙山寺”提供) 154
  图 36 外宾莅寺参访 (“龙山寺”提供) 154
  图 37 龙山寺建寺二百五十周年放水灯游行 154
  (“龙山寺”提供)图 38 龙山寺捐赠消防车与消防衣帽 155
  图 39 龙山寺钟鼓楼 155
  图 310 龙山寺前殿八卦澡井 155
  四、桃园县大溪镇斋明寺部分图 41 大溪斋明寺入口大门 156
  图 42 斋明寺沿革石碑 156
  图 43 斋明寺园区观音菩萨像 156
  图 44 圣严老和尚接任第七任住持(“斋明寺”提供) 156
  图 45 大殿佛龛、匾额 157
  图 46 大殿观音菩萨像 157
  图 47 斋明寺大殿外貌 157
  五、桃园县观音乡甘泉寺部分图 51 观音乡甘泉寺外貌 158
  图 52 大殿佛龛的石观音 158
  图 53 大殿观音菩萨像 158
  图 54 甘泉寺旁甘泉亭 159
  图 55 甘泉亭求甘露 159
  图 56 甘泉寺服务项目 159
  图 57 访问甘泉寺耆老徐辉先生 159
  图 58 甘泉寺的压煞符 160
  图 59 甘泉寺的平安符 160
  六、台北县新店市大香山慈音岩部分图 61 新店大香山慈音岩 161
  图 62 大香山慈音岩外貌 161
  图 63 大香山慈音岩观音殿 162
  图 64 观音殿之千手观音像 162
  图 65 前殿二楼至圣先师像 162
  图 66 观音殿中三观音 163
  图 67 观音殿中送子观音像 163
  图 68 观音殿中净瓶观音像 163
  七、云林县林内乡白马山菩提寺部分
  图 71 白马山菩提寺牌楼 164
  图 72 白马山菩提讲堂大殿 164
  图 73 信徒结供养手印 (曾淑娟提供) 164
  图 74 创建人明珠仁波切致词 (曾淑娟提供) 165
  图 75 法会会场 (曾淑娟提供) 165
  图 76 白马寺菩提讲堂落成开光 (曾淑娟提供) 166
  图 77 果硕仁波切传授千手千眼灌顶法会与受法弟子合影 166(曾淑娟提供)
  图 78 佛像开光诵经 (曾淑娟提供) 166
  八、苗栗县三义西湖渡假村部分
  图 81 三义西湖渡假村观音祈福隧道 167
  图 82 三义西湖园区观音石雕像 167
  图 83 祈福与许愿 167
  --------------------------------------------------------------------------------
  【参考文献】
  凡例:
  一、下列文献分为“史料”“近人论着”与“工具书”三类,各类排列中,除了“史料”下的“藏经”按年代顺序排列,其余皆按作∕编者姓氏顺序排列,中文以笔划为准,外文以字母顺序为准。
  二、同一作∕编者之论作按出版年代先后排列。
  三、本文所引用之《大正藏》,乃新文丰出版社,1983年出版。
  一、史料
  (一)、藏经
  东汉?支亮译:《法镜经》,大正藏第十二册
  东汉?支曜译:《成具光明定意经》,大正藏第十五册
  曹魏?康僧铠译:《佛说无量寿佛经》,大正藏第十二册
  东晋?天竺居士竺难提译:《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经》,大正藏第二十册
  后秦?鸠摩罗什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卷一,大正藏第八册
  姚秦?鸠摩罗什译:《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妙法莲华经》卷第七,大正藏第九册
  姚秦?鸠摩罗什译:《佛说阿弥陀经》,大正藏第十二册
  后秦?僧肇撰:《注维摩诘经》共十卷,大正藏第三十八册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悲华经》,大正藏第三册
  刘宋?西域沙门畺良耶舍译:《观无量寿佛经》,大正藏第十二册
  北周?天竺三藏耶舍崛多译:《佛说十一面观世音神咒经》,大正藏第二十册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不空羂索咒经》,大正藏第二十册
  隋?沙门吉藏撰:《法华义疏》,共十二卷,大正藏第三十四册
  隋?智顗说,《妙法莲华经文句》卷十,大正藏第三十四册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第波罗密多品》《解深密经》卷第四,大正藏第十六册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十一面神咒心经》,大正藏第二十册
  唐?伽梵达摩译:《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大正藏第二十册
  唐?金刚智译:《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咒本》,大正藏第二十册
  唐?天竺三藏金刚智译:《佛说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大正藏第二十册
  唐?法藏述:《华严经探玄记》,大正藏第三十五册
  唐?神龙元年,中天竺沙门般剌密谛译:《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共十卷,大正藏第十九册
  唐?善无畏译:《千手观音造次第法仪轨》,大正藏第二十册
  唐?难提译:《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治病合药经》,大正藏第二十册
  唐?天竺三藏宝思惟译:《观世音菩萨如意摩尼陀罗尼经》,大正藏第二十册
  唐?不空译:《观自在菩萨化身蘘麌哩曳童女消伏毒害陀罗尼经》,大正藏第二十一册
  唐?不空译:《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大正藏第二十册
  唐?不空三藏译:《观自在菩萨说普贤陀罗尼经》,大正藏第二十册
  唐?不空三藏译:《金刚恐布集会方广轨仪观自在菩萨三世最胜心明王经》,大正藏第二十册
  唐?不空三藏译:《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般若波罗密多理趣释经》,大正藏第十九册。
  唐?不空三藏译:《阿唎多罗陀罗尼阿噜力经》,大正藏第二十册
  唐?不空三藏译:《佛说大方广曼殊室利经》,大正藏第二十册
  唐?菩提流志三藏译:《六字神咒经》,大正藏第二十册
  唐?菩提流志三藏译:《一字佛顶轮王经》,大正藏第十九册
  唐?菩提流志译:《不空羂索神变真言经》,大正藏第二十册
  唐?圣行沙门三昧苏嚩罗译:《千光眼观自在菩萨秘密法经》,大正藏第二十册
  唐?沙门智通译:《观自在菩萨随心咒经》,大正藏第二十册
  唐?实叉难陀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卷62,《入法界品39之9》,大正藏第十册
  唐?实叉难陀译:《观世音菩萨秘密藏神咒经》,大正藏第二十册
  唐?智俨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略疏》大正藏第三十三册
  后汉?沙门支曜译:《成具光明定意经》,大正藏第十五册
  宋?黄龙国沙门昙无竭译:《观世音菩萨授记经》,大正藏第十二册
  宋?昙无竭译:《观世音菩萨授经记》,大正藏第十二册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译:《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大正藏第十二册
  宋?天竺三藏施护译:《佛说圣观自在菩萨不空王秘密心陀罗尼经》,大正藏第二十册
  宋?法贤译:《佛说观自在菩萨母陀罗尼经》,大正藏第二十册
  宋?天竺三藏天息灾译:《圣观自在菩萨一百八名经》,大正藏第二十册
  宋?天竺三藏天息灾译:《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大正藏第二十册
  宋?四明沙门志磬所撰:《佛祖统纪》,大正藏第四十九册
  宋?知礼述《观音玄义记》,大正藏第三十四册
  二、近人论着
  (一)中文专书
  王光赐,《一贯道的拯救论》,橄榄基金会,1985年
  王见川,《台湾的斋教与鸾堂》,南天书局,1996年
  王辅仁,《西藏佛教史略》,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
  台湾省文献委员会编,《台湾省通志稿》卷2,《人民志?宗教篇》, 1956年
  印顺老法师《妙云集》下编之七,《无诤之辩》,作者自印,1976年
  江灿藤,《台湾佛教与现代社会》,东大图书公司,1992年
  江灿藤,《台湾佛教文化的新动向》,东大图书公司,1993年
  江灿腾,《台湾佛教百年史之研究》,南天书局有限公司,1996年
  江灿腾,《台湾当代佛教》,南天书局有限公司,1997年1月
  江灿腾,《日据时期台湾佛教文化发展史》,南天书局有限公司,2001年
  宋光宇《宗教与社会》,东大图书发行,1995年
  李亦园,《信仰与文化》,巨流图书公司出版,1978年
  李圣华着 王秋桂编,《观世音菩萨之研究》《中国民间传说论集》,联经出版社出版,1989年
  李玉珉文字撰述,《慈航普渡话观音》(观音特展介绍),国立故宫博物院编辑委员会编辑,台北;故宫出版,2000年
  李添春,《台湾省通志稿》《人民志˙宗教篇》,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56年
  李震,《文化的生活与生活文化》,中国哲学会编着,立绪文化出版,1999年
  吕宗力 栾保群,《中国民间诸神》下册,台湾学生书局出版,1997年
  邢莉,《观音信仰》,北京:学苑出版社,1995年
  邢福泉,《台湾的佛教与佛寺》,台湾商务印书馆,1981年
  林万传,《先天道研究》,靝巨书局,1985年
  林普易、李添春等着《台湾宗教》,众文图书公司出版,1995年
  林国平,《闽台民间信仰源流》,幼狮出版社出版,1996年
  林保尧,《观音宝相》,东华书局,1994年出版
  丘福海,《妈祖信仰探源》,淑馨出版社,1998年
  洪启嵩,《观音净土》,全佛文化公司, 1996年
  南怀瑾等讲述,《观音菩萨与观世音菩萨法门》,老古文化事业公司,1985年
  陈清香等编着,《台湾宗教艺术》,台北县芦洲市:空中大学,2001年
  连雅堂着,《台湾通史》,黎明文化事业公司修订校正,1985年
  马西沙、韩秉方,《中国民间宗教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梁湘润、黄宏介编集,《台湾佛教史》,行卯出版社,民国82年
  张曼涛主编,《中国佛教史论集―台湾佛教篇》大乘文化出版社,1979年
  卿希泰主编,《中国道教史》第四卷,中华道统出版社,1997年
  董芳苑,《台湾民间宗教信仰之认识》,永望文化公司,1983年
  圣印法师,《普门户户有观音观音救世法门》,圆明出版社,1992年
  万钧叔豪编,《观音灵异记》,大乘精舍印经会,2000年
  慈航法师,《怎样知道有观世音菩萨》观世音出版社,1995年
  演培法师着,《观世音菩萨灵感录》,菩提长青杂志出版,1991年
  郑志明,《宗教与文化》,台湾学生书局,1990年
  郑志明,《中国文学与宗教》,台湾学生书局,1992年
  郑志明,《神明的由来·台湾篇》,南华管理学院,1998年
  郑志明,《台湾民间宗教结社》,南华管理学院,1998年
  刘枝万,《台湾佛教篇清代台湾之佛教寺院》,《中国佛教史论集》第八册
  刘枝万,《台湾民间信仰论集》,联经出版社,1983年
  郑僧一着,《观音半个亚洲的信仰》,慧炬出版社,1993年
  卢嘉兴,《台湾的第一座寺院竹溪寺》收录于《中国佛教史论集?台湾佛教篇》,大乘文化出版社,1979年
  颜素慧,《观音小百科:第一本亲近观音的书》,橡树林文化出版,2001年
  瞿海源,《民间信仰与经济发展》,台湾省政府民政厅委托研究,1989
  瞿海源编纂,《重修台湾省通志》,卷3《住民志宗教篇》,第1册,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92年
  蓝吉富主编,《观世音菩萨圣德汇编》,弥勒出版社,1985年
  释印顺,《观世音菩萨的赞仰》收录于《妙云集》《佛法是救世之光》,正闻出版社,1998年
  释晓云主讲《观音圆行》,原泉出版社出版,1989年
  苏鸣东,《天道的辩正与真理》,靝巨书局,1983年
  阚正宗,《台湾佛教一百年》,东大图书公司,1999年
  (二)、期刊、论文类
  于君方,《“伪经”与观音信仰》,《中华佛学学报》第8期,1995年
  于君方,《观音菩萨的经典依据及其名号和其它一些不明问题》,《中华佛学学报》第10期,1997年
  王安国,《阿莲地区佛教信仰之研究——旧超峰寺及光德寺为焦点的初步考察》,“乡土文化研究所”,2001年
  王顺民,1993.《民间信仰的田野考察以台南市开隆宫『七娘妈』为例》,《台湾文献》第44卷第2.3期
  李利安,《中国汉传佛教的观音信仰体系》《宗教哲学》第四卷第一期,1998年
  林衡道,《台北市的寺庙》,《台北文献》第二期,1962年
  林美容,《台湾的岩仔与观音信仰》《台湾佛教学术研讨会》,财团法人佛教青年文教基金会,1996年
  林明德,《观音之匾联探索》《台湾佛教学术研讨论文集》,1996年
  林国平,《闽台民间信仰的兴衰谈便嬗》,世界宗教研究杂志社,1998年
  吴新荣着《台南县寺庙神概况》收录于高贤治主编《台湾宗教》,台北,众文图书公司,1995
  明旸,《佛教的五大菩萨─观世音菩萨》,《法音》,1991年
  明珠仁波切,《藏传佛教寺院在台湾——白马山菩提讲堂》《西藏学术会议论文集》台北:蒙藏委员会,2002年
  陈清香,《从供像看台湾早期的观音信仰》,慧炬杂志社,422、423期
  陈清香,《观音菩萨的形像研究》,《华冈佛学学报》第3期,民国1973年
  陈清香,《台湾早期观音像造形源流》《中国艺术文物讨论会论文集》,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1992年
  陈清香,《明郑至盛清时期的台湾观音供像》《观音特展》,国立故宫博物院编辑委员会编辑,故宫出版,2000年
  陈清香,《大溪斋明寺的传承宗风》,中华佛学学报第13期,2000年
  陈玉蛟,《西藏研究论文集》,《台湾的西藏佛教》第3辑,1980年
  高祯霙,《鱼篮观音研究》,中国文化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92年
  郭佑孟,《台湾早期的观音造像》,《觉风季刊》第24期,1998年
  郭佑孟《大悲观音信仰在中国》,觉风季刊第30期,2000年
  曾景来,《台湾佛教资料——赤山 龙湖岩——大岗山 超峰寺》.载《南瀛佛教》第16卷第12号,1938年
  黄启明,《艋舺与龙山寺》,《台北文物》第二卷一期,1953年
  黄崇铁,《金铜佛造像特展——以三十三观音为中心的探讨》,《史博馆学报》第7期1997年
  张茂桂、林本炫,《 宗教的社会意像:一个知识社会学的课题》《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集刊》,1993
  张珣,《光复后台湾人类学汉人宗教研究之回顾》《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集刊》,1996年
  郑志明,《台湾观音信仰的现象分析》《宗教哲学》第二卷第一期,1996年
  刘枝万,《清代台湾之寺庙》,《台北文献》第六期,1963年
  欧阳鲲 陈清香主持 郭乃彰记录,《观音信仰的流传与美术创作研讨会》,《佛教艺术》第 2期,1986年
  颜尚文教授,《赤山龙湖岩观音信仰与嘉义县赤山堡地区的发展(16611895)》国立中正大学历史系主办《南台湾乡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研讨会论文:2000年
  瞿海源,《台湾地区民众的宗教信仰与宗教态度》收于《变迁中的台湾社会:第一次社会变迁基本调查资料的分析》,杨国枢、瞿海源主编,南港: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1988
  罗华庆,《敦煌艺术中的观音普门品变和观音经变》,《敦煌研究》1987年
  释悟因编,《多面观音 中国的观音信仰(上)》《香光庄严》第59期,1999年
  释悟因编,《大悲观音 中国的观音信仰(中)》《香光庄严》第60期,1999年
  释悟因编,《女性观音 中国的观音信仰(下)》《香光庄严》,第61期,1999年
  释悟因编,《观音老母 秘密宗教中的观音信仰(一)》《香光庄严》第64期,2000年
  释悟因编,《观音老母 秘密宗教中的观音信仰(二)》《香光庄严》第65期,2001年
  释慧严,《台湾佛教史前期》《中华佛学学报》第八期,中华佛学研究所,1995年
  释慧严,《明末清初闽台佛教的互动》,《中华佛学学报》第九期,中华佛学研究所,1996年
  释圣严法师,《观世音菩萨》,法鼓佛学小丛刊6,法鼓山农禅寺,1998年
  (三)、庙志类
  艋舺龙山寺全志编纂委员会编辑,《艋舺龙山寺全志》,台北:龙山寺,1951年12月。
  艋舺龙山寺筹备会编辑,《庆祝艋舺龙山寺建寺二百六十周年纪念特刊》, 1999年。
  白圣,《序》《高雄县大岗山旧超峰寺护国千佛大戒同戒录》,超峰寺,1963年
  世界杂志社编,《超蜂寺传承史》,大岗山超峰寺,1993年
  朱其麟,《台湾佛教寺院总录》,华宇出版社,1988年
  江灿腾,《高雄大岗山超峰寺派的源流和发展 》《大岗山法脉传承史通讯簿》 释开证主编,高雄弘法寺印赠,2000年
  李添春着,《台湾省通志稿人民志宗教篇》,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56年
  徐寿,《台湾全台寺院斋堂名迹宝鉴》,国清写真馆,1932年
  (四)、外文类
  Duara, prasenjit 1988. "Superscribing Symbols: The Myth of Guandi, Chinese God of War".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47, 4:778795.
  Dudbridge, Glen. 1978. The Legend of Miaoshan. London: Ithaca Press for the Board of the Faculty of Oriental Studies, Oxford University.
  Holt, John Clifford. 1991. Buddha in the Crown: Avalokite?vara in the Buddhist Traditions of Sri Lanka. NewYork and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untington, Susan. L., with contributions by John C. Huntington 1985. The Art of Ancient India: Buddhist, Hindu, Jain. New York and Tokyo: Weatherthill.
  James,William The Varieties of ReIigious Experience.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Lewis, Todd 1933. “NewarTibeten Trade and the Domestication of Simhalasarthabahu Avadana.” History of Religions.33,2:135160.
  杜德桥(Glen Dudbridge)着,李文彬等译,《妙善传说观音菩萨缘起考》,巨流图书公司出版,1980年
  冈山郡役所编,《冈山郡要览》,城户彦市,1924年。
  牧田谛亮,《六朝古逸观世音应验记の研究》,平乐寺书店,1970年
  曾田福太郎,《台湾本岛人宗教》,东京:财团法人明治圣德纪念学会,1935。,《台湾宗教》,东京:株式会社养贤堂,1939年。
  后藤大用着,黄佳馨译,《观世音菩萨本事》,天华出版社,1982年
  野上俊静等着,释圣严译,《民国以来的中国佛教》《中国佛教史概说》,台湾商务印书馆,1998年
  中村元主编,余万居译,《中国佛教发展史》,天华出版公司,1984年
  松本文三,许洋主译,《观音的语义及古印度与中国对他的信仰》,《菩提树》第317期,1979年
  三、工具书
  丁福保编,《佛学大辞典》,佛教出版社,1979年
  冢本善隆等编籑,《望月佛教大辞典》,东京:世界圣典刊行协会,1973年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