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南传>>正文内容

从小乘到大乘--佛教的世俗历程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从小乘到大乘--佛教的世俗历程
  一、学佛的目的
  小乘的教义,基本上就是佛陀的教义。这种教义是建立在众生皆苦的基础上,学佛的最终出路是看破一切业力,修成阿罗汉,最终涅槃,永脱轮回。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小乘最重要的是个人努力。大乘的意思是“大车辆”,是相对于小乘教唯求自度而力求度无数人的车辆,大乘还有一个名字叫菩萨乘,即大乘最高的境界是修成菩萨。菩萨的定义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从胸怀来说,这种教义自然是更贴近众生的。但这种教义中,这个度是一种外延性的行为,众生可以依凭伟大的菩萨之力来得到救赎,却可以放弃自己的努力。佛陀创教的时候,讲求个“因果报应”,也就是要将其作为道德律的基石,大乘这种度人无数的好心,就把这个根本目的破除了。从某种意义上,大乘把度者和被度者分开、对立起来,教义和要求也有了区别,众生得到摆脱的方法简单多了。
  二、超验存在的诸佛菩萨
  在小乘的经典中,诸得道者,最终都归于一种虚空,和人世间没有什么可见的联系。大乘经典中,各种得道者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法力,成为了众生的一种永恒不灭的庇护者存在。《地藏王菩萨经》中,地藏王菩萨就是利用其伟大的法力,不断地从地狱中超渡众生。《法华经》中,过去现在未来的无数世中,不断庇护着世间的无数如来佛同时向众生显现。对于俗世中的众生来说,有了一种可依赖的力量,自然增加了对佛教的信仰。
  三、佛教文化的变迁
  在小乘的教义中,最终的归宿是永恒的宁静。大乘的教义中,得出一个完美的世界,供人寄生。《佛说阿弥陀经》中提到一个西方极乐世界,在世间有善行的,都可以托生于此,平时有恶行的,只须勤念“阿弥陀佛”即可往此界生存,真是简单法门。相对的,佛教文化也发生了极大变化。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1世纪,小乘教义盛行的时候,佛教文化是朴素的,和早期基督教以及历来的伊斯兰教一样,是反偶像崇拜的。对于佛陀的纪念也不是通过雄伟的寺院以及佛像来表达的,最高的纪念也就是在佛陀的入灭地、八份舍利和所余骨灰所在地分建十个没有佛陀形象的舍利塔而已。在1世纪到5世纪,大乘和小乘竞争最激烈的时候,各种大乘派主修的雄伟佛像出现,有名的巴米扬佛像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而后不至是佛陀,诸佛菩萨的形象也不断出现。值得注意的是,在世界三大教的早期,都有过激烈的反偶像崇拜倾向,只是在后来,佛教和基督教改为反异教偶像崇拜。这偶像崇拜,是对于自我修练的一种肯定,是对于外力超度的否定和反对,而佛教和基督教的这种历程,正是在世俗化过程中对创教者原意的彻底颠覆,但在由小的僧团向世界性宗教的转变过程中,又是不可避免的。
  四、大乘教在一些哲学上的一些优势
  佛教流转近两千五百年,大乘教也有近两千年历史,其教义浩如烟海,绝不是药师所能了解的。但在理解一种宗教时,只注意其历史和外在世俗化表现而忽视其内在含义,认为其成功中是一种媚俗的成功,那就是对几千年来民众的智力的极度低估了,和胡适《说禅》以及之后的文化大革命差不多了。所以虽然不通,也得在大乘教义的哲学优势上表叙一下。佛陀在一些本源问题上,还是有一些不愿说之处的,其中在《中阿含》部的《箭喻经》中,佛陀对于“世界有边无边,世界有常无常,佛陀入灭后是有是无,色、心是一是异”这四个最本源问题的回答是讲了一个故事,一个人被箭射中,最重要的是扯出箭来治伤而不是问清楚这一箭是谁射的、箭是什么质地的、箭是哪个方向来的这些问题,也就是说这种本源问题和修佛没有直接关系,不必过问。小乘教的历代大师中都固守着这个原则,也没有能说清这些问题,随着越来越深入的哲学思考,这些问题成为了小乘教的致命硬伤,就为大乘所趁。大乘在这些哲学本源问题上的成功答复如龙树的中观论以及瑜珈行派的唯识论,开启了源于这些问题的进一步哲学思考。世亲和鸠摩罗什这种大家都是在先学小乘佛理而后为大乘所动投奔了大乘的。哲学上的发展也是大乘发展的一个不可否认、突视的原因。
  整体而言,小乘到大乘的转变是一种世俗化体现,这种世俗化成功地迎合了众生对于哲学思考和清苦生活的逃避,取得了众生的认同,使佛教从僧团信仰转变成为一种伟大宗教。从世界三大宗教的发展过程来看,这种世俗化是不可避免的,但真义即始终是掌握在创教者的原始教义中。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