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地区佛教>> 台湾佛教>>正文内容

印顺导师对台湾佛教界的影响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印顺导师对台湾佛教界的影响
  前言──印老宗教生命的原动力
  印顺导师游心法海七十年,在佛教思想上、宗教精神上,对于近四、五十年的台湾佛教,产生了深潜而钜大的影响,这已为海内外佛教界所公认。笔者深受他老人家的法乳深恩,并且崇敬其德学清风;然而最令我投以关注的则是,印老一生如此精深广博的著作中,所蕴涵的宗教生命与悲智光辉的原动力为何?个人敬读其汪洋钜著时,觉得这个原动力的总线索为──印老看到“圣典中的佛法与现实佛教的差距太大”,而发心探求其根本原因,并“立志为佛教、为众生──人类而修学佛法”。
  也许有人认为,印老顶戴著「导师”的尊称与德望,拟想他老人家应该可以像“佛法百货公司”一般,提供学佛者,应有尽有的修学法门。殊不知,导师不为一宗一派的徒裔,也不自认是论师,更不想另创宗派,成为祖师。他仅仅是一位“身体衰老,而内心却永远不离(佛教)少壮时代佛法的喜悦”(永远的青年菩萨),而发愿“生生世世在这苦难的人间,为人间的正觉之音而献身”的佛弟子而已!
  印老思想的特色──人间佛教的领航者
  印老导师著作等身,思想博大精深,其取撷自南北传藏经的心血结晶,曾编集为《妙云集》(二十四册)、《华雨集》(五册)及《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等近十部学术著作,总计逾七百余万字。其思想创见,可以说是为唐末会昌法难以来,缺乏新思想新活力的中国佛教,注入了一股新生命。
  个人曾于民国六十三年,针对《妙云集》的精神与特色,提供一些不算圆熟的看法;我认为精神是人本的、入世的、利他的、今生的、自力的、肯定的;特色是信智合一,大小(乘)一贯,空有无碍,真俗融通,心物相依,解行并重,理事相即,今古共扬。后来在导师八十嵩寿时,撰写了“妙云集的宗趣窥探”一文,把导师的思想,从研究方法,修持观念及时代意义三方面,略抒了个人的读书心得。辗转无常,又过了十一年,在这当中,印老也有新著发表,如今愿意再次将他老人的文字般若中,比较内在本质性的独特思想特色,扼要的报告出来,提供学佛的朋友参考并就教于方家大德。
  (一) 印老思想的本质性微观及全面性宏观
  印老在其著作中,只要是触及众生烦恼的课题,一定是恳切地剖析,从身心(蕴、处、界)指出烦恼根源本质的原因为“我我所见”,这是直指人心的微观透视。若是涉及佛教历史发展及各宗各派的思想,则是重于大义(共法),照顾到佛法的整体性,这种历史全面性的宏观,与部份学人,没有把握佛法的整体印象,只是选定论题,搜集资料来研究,很不相同。
  (二) 不落前人窠臼呈现历史真相的四大悉檀判教方法
  印老综合北传龙树菩萨及南传觉音论师之智见,论证世间流传的一切圣典,只是四大悉檀(宗趣)的重点开展,而在不同时空适应中,均是根源于佛陀的自证真实,所以不会彻底否定某些佛法。他认为“世界悉檀”的佛法,虽然像是“稀释了的牛乳”,但是还有倾向解脱的可能,而予以慈悲摄受。
  (三) 三法印如实观的佛法研究方法论
  印老认为佛法研求的态度,应有无我的精神,要离却自我为中心的倒见,不固执不预设成见。并且要把文字所显的真义,体会到学者的自心,还要了解文字的无常无我,直从文字中去体现寂灭,这是一种高度宗教精神的实现。他认为契合于根本法印的圣教流传,是完全契合历史的发展,是可以考证论究的,但是却不能赞同“为学问而学问,为研究而研究,为考证而考证”的研究态度;主张重视佛法的宗教性,以探求真实为目标,并且应有以古为鉴的意义。笔者认为印老的研究方法,是一种“扫尽戏论,自见经论本意”还其本来面目的“如实观”方法论。真正的印顺思想,是跳脱宗派门户的一家之言,乃至跳脱“印顺学”之盲点而直通佛陀本怀的。
  (四) 契理契机人间佛教的承先启后
  印老在《游心法海六十年》中自述,他本人在精神上、行为上,是倡导青年佛教与人间佛教,因此可以说,人间佛教是他的归心所在。导师认为,根源于佛陀觉海的“契理性”,是无可创发的;“契机性”则是必然会无常无我的世谛流布。印老肯定佛陀在世时与弟子们的游化人间,以及初期大乘佛教的人菩萨行,是人间佛教实践者的学习典范。
  谈到这里,本人要特别严肃的指陈并澄清,目前台湾佛教界中,部份“人间佛教”“人生佛教”“人乘佛教”的宣扬者,其理念与实践跟印老所倡导的人间佛教,中间有很大的差异。印老认为人间佛教的人菩萨行,离不开慧与福,慧行是使人理解佛法,得到内心的净化;福行不仅是办活动及慈济而已,是使人从事行中得到身心利益。总之是在利他中要先站稳脚跟,要求自身在佛法中得到充实,否则将使佛法的真义淡化,并引起佛教的不良副作用。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