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佛教与人生>>正文内容

佛教的命运和前途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佛教的命运和前途
  今天的佛教弟子,出家与在家,有两个任务需要负起来。一是自利,必须万缘放下,专心一意,精严戒律,苦修一番。二是利他,必须要想出种种新方针,怎样才能令世人接受佛教独一无二的真理。经云︰“利生为事业,弘法是家务。”这是我佛弟子们,应该关心和承担的。
  读过佛教史的人,都知道隋唐时代,是中国佛教黄金时代,“在京的和尚,出京的官”。就是形容当时和尚尊严可以与奉圣旨到民间的官尊严相比。其因素何在?当时的僧侣才学杰出、道德高超为主要因素外,性情和平、志向坚定、专心矢志去恶修善的佛教僧侣,堪称人天模范。所以每当法师讲法之时,不远千里来听法者,车水马龙,座无虚席,仪式庄严,布置隆重,使人一见生敬。当时听经的人所以多者,因为他们习惯节约,生活安定,每日工作之余,没有其他的不良吸引,唯有在精神上追求安慰。今则不然,人心不古,世风日下,欲望无穷,有一想二,有三想四,于一日中享受和破费,几欲与一个月开支相等,因此造成入不敷出,生活艰难,惶惶终日。由此可知,古人在精神上愈追求就愈快乐,今人在物质上愈追求就愈痛苦,所以近来服毒、投海、跳楼、上吊,各种自杀无日无之。只因物质有限,欲望没有止境。经说︰“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犹不称意。”因此身为佛门弟子,如果在这个人欲横流的时代,欲以佛法普度此时此地的众生,而一成不变,仍旧采用古人讲大座的方式化导,恐怕不容易接引这般终日沉醉在财色酒肉的苦恼众生。我们一定需要另想办法,采取新方针,推广佛教深入民间,使上智下愚的人们都能够得到佛教的法水润泽,逐渐达到究竟彼岸,才是随机应变的最好措施。
  佛教本身力量相当强大,只因各自为政,力量涣散。假使我们能够志同道合,团结一致,其力非但能建设一座佛教医院,十间二十间也不成问题。所谓︰“团结就是力量。”如果我们再不想办法去挽救,一旦被时代所淘汰,恐怕难有立足之地。欲使佛教繁荣和兴盛,首要领导有方,力量集中,友谊合作,努力图存,兹略举数端如下︰
  一是对内,我们首先应该多办僧伽教育,致力培养人才。须知佛教盛衰与否,全赖僧才掌握命运。所谓︰“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僧才兴即佛教盛,僧才衰即佛教落,由此看来,佛教僧才水平高低,非常重要。
  其次需要分工合作,应该有修行组和弘法组。修行组中设有专门念佛和参禅之处,愿意修净土,即往念佛堂,愿意参禅,即往选佛场。弘法组中更设有研讲、文教、经忏等。研讲组负责讲经说法和讨论佛法。文教组负责出版及翻译经书、杂志及刊物等。经忏组负责应酬施主超度亡灵,祈福延寿。
  余外我们更要注意,佛教不单只顾内容,更要重视外表,如果我们出入往返仅顾内容,而不顾外表,难免使人轻蔑和讥笑。有许多修苦行者,却认为佛教人士应该注重实际,不需要重视外表,只要看破和放下就能得到自由解脱,外表是假面具,是作戏,根本无用。所以他们衣服褴褛不堪,出入举动状似济颠。一次在一个国际机场中,曾见有佛门同道背荷长衫,足踏拖鞋,手提雨伞毛毡出现,大摇大摆,惹人侧目。这种装扮,令人不敢恭维,有失人天师表和佛门弟子的风范。此外并有许多同道出街不穿长衫者,短褂出现,虽然经我再三劝解,也是徒劳无功。须知长衫乃今日佛门制服、礼服,穿长衫正是代表僧人的身分,世人称我为和尚、出家人、师父、大师或法师等,正是因为我人威仪十足而备受尊重,而穿长衫或大袍正好是我等出家人应有代表性的外观。如果我们废弃长衫,短褂出现,光头赤足,与俗人无异。试看陆军、水兵、警察、童军、教师、学生、医生、护士、站长、售票员、神甫、修女等,使人一见即能知道其身分,当然也是全凭制服作他们的标志。由此可见,我们佛教人士对于制服的重要,也不能例外。因为僧人是佛教的代表,如果一人有所忽略,可能影响整个佛教团体之尊严,所以每人的责任相当重大。
  二是对外,我们需要多办社会福利工作。因为现在时代不同古时,环境也有变迁,如果我们一味墨守,关门闭户,隐逸潜修,当然也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却与社会人士脱节,距离愈远,不免形成彼此之间的许多隔阂,由隔阂而被误会,惹来佛教人士是逃避现实,是寄生虫,不耕而食,不织而衣,与世无益等等的讽刺,使人只有厌恶和远离,不可能接受佛教的化导,入于正途。
  因此我们对外必须广兴福利和文化教育,由出世而入世,舍山林生活,深入民间。例如设立学校、医院、安老院、孤儿院、托儿所、医务所、救济团体等等。与世人多接近,利用这种善巧方便教化众生。如果在此时此地,舍此新方式而不用,只有坐失良机,任佛法荒废。
  幸而在此末法时期仍有传弘大乘的高僧,坚定扶持积弱的佛教。保贤大师即是其一,此公学问与道德,乃是出类拔萃,令人敬佩赞叹不已。老人虽然年近古稀,而思想新颖,不落俗套,与青年弟子相处,谈笑风生,并无老态,彼此融和,老少打成一片。老人可以和光同尘,善用大乘菩萨的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四摄法,权巧方便教化众生,能以菩萨法,行菩萨道,实是菩萨化身。其弟子百余人,每周日晚聚会一堂,风雨不改,排演话剧、歌唱、朗诵、座谈、讨论佛法等,使这班青年度过一个愉快和有意义的晚上。藉此机会,薰陶习染,日渐踏入佛教门径,积年累月,慈悲喜舍之念自然产生,不致个人散漫,流浪不良场所,误入歧途,堕落迷惘。公于屡年寒暑假中,必假大会堂,举行大型佛教话剧,兼及古代孝子贤孙善恶因果等故事。内容多采多姿,表演异常生动,使场中数千观众,无不尽情投入,喜极忘我,真能做到寓佛法于娱乐之旨,使人因此断恶修善,功德实在不可思议,一入八识田中,永为道种,生生世世不能磨灭,一旦善根成熟,自然出世,证得佛果。何况其中许多上根利智的人,触境生心,已经发了大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由此可见,表面上是做戏,演话剧,观其实际乃是登坛现身说法,十方同聚会,各各学无为,功德宁有限量?
  最后祈望我佛教人士最好团结一致,共同合作,将自私心理完全撇开,每日不论心想与言谈,应以佛教命运和前途为前提。我们需要用甚么方法,才能推动佛教发扬光大,使人人可以离苦得乐,这是我们佛门弟子,应该时刻关注和履行的责任。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