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佛教与人生>>正文内容

一个需要智慧而且能够成就智慧的任务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佛法在当代的一个非常重要非常重大的课题,是要开始明晰近现代科学主要是以物理学为核心的天文学化学生物学等与佛学之间的关系。从人类的认知史,乃止看三千年来的人类全部运程,佛教而外,科学在人间堪称第一大事因缘。佛教要成为当来人类文化的显在主流教育,这个历史性任务现在必须开始奠定。而且从种种迹象看,也是到了开始的时侯了。这是一个需要智慧,而且能够成就智慧的时代任务。
在这个任务中,一些问题将具有核心课题的地位,它们首先必须得到恰当的或者说是“标准化的”甚至是“经典式”的阐释。这些课题包括:
1、 万有引力现象的佛学阐释。----如果我们把万有引力形象化一点表述为“一入一切”“一切入一”,那么无论在物理学中还是在佛学中,它都具有最基要的学理地位。如果我们能够稍稍允许将“万有引力”这个历史性范式演绎伸展到新近的物理学中,那么有一个还未被提升到精致程度的物理学理论,会把“万有引力”更向佛学推进一步。这个理论就是力的统一。这里我们主要取趣统一力的两个情节,一是它意味着所有力场包含的信息都会通过万有引力被“注入”任一物体中,另一个是物理学家不肯接受的从统一力场中导出的一个推论,在宇宙的任一尽可能小的质点中都能引出任意多的能量和质量。而有了这两个义趣加入万有引力,则恰恰是佛学中的“一微尘便含大法界”,“一切世间诸所有物皆即如来藏妙觉明心,心精遍圆,含吐十虚”。佛经中也有讲到引力现象的,说是当地藏王菩萨来到法会时,诸菩萨皆感到身重。这是可能构通的相关情节,不能算是“阐释”,佛教中有个原则“依报随着正报转”, 我们所必须要阐释的是心意识作了什么或怎么作了,才使得物体向下落;或者讲“外性无性”,不能把物体的变化原因归委于外物,物理现象的变化必须以能变之八识来解释。这就是所要求的“标准化”或“经典性”,这是一个课题,
2、 相对论、光、光速的佛学阐释。-----这个问题可能要比牛顿万有引力中所遇到的困难更为艰巨复杂。首先,要提到爱因斯坦相对论在处理光和虚空之间关系时跟佛学的惊人一致性。在爱因斯坦相对论中,光迹是比虚空更为基本的概念,也即不能离开光迹来描述虚空的物理属性包括它的长度等。这样虚空作为独立实在的事物的观念就在物理学中被动摇了。《楞严经》也是这样,如何契入“虚空生汝心内如片云点太清里”这个境界,佛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想方便,“如明目人,处大幽暗,精性妙明,心未发光”,所谓色阴区域。“若目明朗,十方洞开,无复幽暗,见诸佛心,如明镜里,现诸影像。”所谓色阴尽。这是用光的明暗,来引导我们悟入“粉碎虚空”的境界。这是一致之处。但是另一面相对论或者人们对相对论的理解或使用上却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一,相对论不允许通过光来 判断光源的运动情况,如果再加上质能方程式E=MC2,那么除了一片寂静的光之外,什么都不应该能看到。但我们却自以为看到了。也许真正的相对论而不是人们对相对论的当前理解更接近佛学。除了光根本就没什么光源,如果我们把“光”换成“明”,则《楞严经》的“明者自觉”“觉者自明”,就可以以此观入了,再进一步,则是“虚空大地应念化为无上知觉”。其二:“光速”。光不携带时间,因此或者讲光的速度是没有意义的或者光的速度是无穷大。没有光速,也就没有所谓远近,没有距离远近,也就没有所谓去来。因而,把“光速”理解为“光的速度”其实并不完全符合相对论原义。光速与期说是光的速度极限不如说是相对运动物体的速度极限。而这个极限,与期说是物体所不能超越或触及的速度,还不如说是用来证明事实上根本就没有什么物体,因为毕竟我们是通过光来判断分别有物体,不能去否定光的存在,那么既然所谓的物体达不到光速,那就说明根本就没有什么物体,而实只有光。其三:光速值。那么通常物理学中的c值,从哪里来呢?佛学中与此有关的是,有经说一国土,近看是方,远看是圆,这种方圆的幻变,实也隐含于麦克斯韦方程中,微积分的留数定理中,易经的方圆卦变中,星宿的观视度规中。或者对于c值,我们不把它当速度值,其量纲中的秒不做为时间而是弧度。这样c可能就不是一个值,而是一个值谱,一旦我们选择一个值,就相当于确定了一个视界,其它世界就看不到了。而当星宿度规发生偏移时,一些原本看不见的人物我们就可能看到,类似的偏移不只是星宿,分子原子也有,电磁场中也会有,并且几乎可以肯定这些不同层次上的偏移会发生相互藕和或调和。然而这一切要在佛学中得到解释,还必须坚持依报随着正报转的原则。光速的值或值系,因此可能于一念有多少刹那一刹那多少生死上得到解释,它远比现在的相对论深刻复杂。爱氏相对论所允许的时间相对论效应,还远远达不到佛学中天上方一日人间已千年的殊差。其四:爱氏相对论出于要解释所谓的追光问题而建立,但佛学中,我们所要解释的是光是如何追上我们的,或者业为什么会随身,或者为什么“明来寻根”。其五:是广义相对论,它的中心问题可以被归结为引力与惯性力的等效性。天上的星宿与地上的人物之间的作用或相互加持关系,咒力与色力,或者身心互举,佛学中的神足通与此关联颇深。现在人一提到物理学创造力就傲气中生,但只有在佛学中,有了三密曼陀罗才真正有了创天设地的能力,四曼陀罗结界,其实就是开辟一个世界的技术,而所设界还可以用三密来加密打开或发动。在以上所说的方圆变幻中,近看如方,遥视如圆,其原理若反演,可以用方圆变幻来设立远近大小,远而能近,大而能小。西方极乐可以去此十万亿国土,也可以只在眼前。不只方圆变幻的色法观,如《楞严经》中讲,因声有色,因色有触,因触有香,因香有味,因味有想。方圆的色法变幻也可以用音来代替,这种可代替性,是基于其相互之间的同调性。这样地水风火空识四曼陀罗三密,就形成了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动力系统, 是真正的大统一,谓为毗卢遮那大法身,谓为一真法界。
3、 太阳系的佛学阐释。-----那就是小世界图。从物理学的太阳系模式到小世界图,就现在的物理数学知识,我们所能知道的是,存在着一种几何变换,可以将地球投射成一个平台。另一方面是我们的经验,事实上天圆地方,而不是地球是圆的才更接近直观,或者地球是圆的是经过我们意识或知识处理过的,它是我们的一个“意见”,而不是观测结果。
4、 量子力学的佛学阐释。-----量子力学的问题也许要好的多,整个粒子物理可以被认为是讲四大造色。而需要考定的是世界种是不是类量子力学问题。再一个是现行熏种子问题是不是相对论与量子论的协调问题。如果是,在物理数学中,则可能涉及到付利叶变换的拉普拉斯变换条件。
5、 化学问题的佛学阐释。-----依然是依报随着正报转。人所见水,饿鬼见为火,鱼以为空气,天蹈之为琉璃,大种变了,化学分子也变了。化合物必须联依正报来处理,密教中会用到相关经验。
6、 天文学的佛学阐释。-----有人认为银河系即三千大千世界,但很可能不是这样,除了太阳系内星体之外,我们所看到的星座星系应更多是他方佛国,如二十八星宿是二十八大菩萨所化现。并且也不一定都是佛国,有善星宿,也有恶曜,其见与不见总与业缘有关,也因此咒语的效力往往有时代性。
7、 生物学问题的佛学阐释。------最根本的问题在于万法唯识,生命可以万物为身,乃至如舜若多以虚空为身。但生物学也有其所到之处,尤其结合热力学,佛学的暖寿及无常概念也可从中得到一些支持。
8、 微积分的佛学阐释。------“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了知诸法空,始信一切有”,真空妙有,如可微可积,可微是可积的存在性证明条件;而可积必可微,所谓唯心所印一切法空。乃至可导,如经所云,析为微尘,乃至临虚尘。或如来破一微尘得万卷经。可导形象地就是可打开剥开。及其定解条件,极限求值,亦如佛学之不离有为施设无为不离无为施设有为等的般若义趣。恰当的了解这些会破除我们在学佛学的同时对科学的许多疑惑。
9、 精神分析学的佛学阐释。------始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很可能是从流通于西方较广的中阴闻教得度一经演绎出来的。其潜意识如之第八识,人格意识如之第七识,恋父恋母情结,如中阴投胎,梦的象征释义,则直接取材于该经。
10、 物理学教程与佛学的判教。-----普通物理学教程的一惯编法,第一编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二章声波;第三章热分子运动;第四章光学。第二编多即讲重量能量等。第三编力学。此与佛教一致,物理之一编四章即所见所闻所觉所察,相当于法相;而要解释现象必得要分析能变之量,相当于佛学之唯识。然后是力学,相当于佛学的法性或般若宗。参考这些,可以来编辑佛学的通用教程,这个任务现在看来及其迫切。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