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地区佛教>> 台湾佛教>>正文内容

从台湾佛教发展的经验看大陆佛教的发展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3日
来源:不详   作者:贤度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从台湾佛教发展的经验看大陆佛教的发展
  贤度法师 
  自从一九八九年两岸开放探亲、交流以来,各种民间、官方、半官方的对话,交流与互动一直持续地在进行中,其中宗教的交流不仅频繁,而且产生了许多提供经验,互为学习的效果,两岸的佛教都是如此。两岸的佛教发展,自一九四九年台海隔绝以来,基本上已产生了彼此发展经验不同的现实,各自有著一段截然分明的发展模式。
  台湾受日本统治五十年,佛教的发展在某个程度上具有日本佛教的色彩。日本佛教僧侣不重戒律,但却注重文化,慈善与教育,因此!日本佛教好积极入世,成为亚洲佛教所要吸取的经验。而太虚大师三渡东瀛,知道中国佛教要摆脱经忏、鬼神、无知的困境,只有积极入世,因此总结各方的经验,而提出“人间佛教”的口号。但是随著太虚大师在民国三十六年的圆寂,“人间佛教”的理念始终未能在承平时期落实。
  太虚大师的弟子之一慈航法师,一九四八年应中坜圆光寺方丈妙果法师之邀,来台主持台湾佛学院院务,以教育作为提升僧伽教育的第一步。虽然后来台湾佛学院只运作了半年,但他以太虚大师“人间佛教”的理念,提出教育,慈善、文化为佛教的三大救命圈的构想。随后一九四九年大陆僧侣相继来台,长老级的法师如智光、南老、白圣、东初、证莲等大多是大陆上著名寺院的住持或退院,甚至是弘化一方的高僧,在台初期虽备极艰辛,筚路蓝缕地推动弘法工作,同时又将道场之收入捐资出来,兴办公益慈善事业,或兴办教育文化事业,例如东初法师提出“人生佛教”的口号,创办“人生”佛教月刊,都表现出大陆来台法师积极入世的弘法理念。
  民国四十一年底的台南大仙寺首传光复后的三坛大戒,主要目的是摆脱台湾僧侣过去不重戒律的陋习,之后每年传戒一次,轮流由各寺举办,而奠定了僧侣戒律的传统。同时以周宣德居士为首的主要有识之士,积极地在各大专院校成立佛教相关社团。民国四十六年,全台大专佛学社团“晨曦社”在台湾大学成立之后,陆续有中兴、政大、师大等佛教社团的相继成立。这样的文化教育事业,为台湾佛教未来在质与量的提升上,起了很大的作用,直接、间接带动了台湾佛教的蓬勃发展。
  当然,在教育上除了大专佛教社团如春笋般的成立之外,僧教育的佛学院从南到北也不断设立,社会教育由僧伽早期所创立的工商职校,到现在的大学、研究所,都是办教育的具体成果,例如晓云法师的华梵大学、证严法师的慈济大学、了中法师玄奘大学等都是。而慈善方面也不落人后,例如孤儿院、养老院、医院精神病院等,而定期或不定期的贫病救济、冬令救济、急难救助等,都是各佛教道场不可或缺的一环。另外,在文化方面,从早期的佛教期刊、广播弘法,电视弘法,到现在固定的卫星频道弘法,在传播正信的佛教信仰上,产生了巨大的成果。
  大陆佛教的发展似乎走得比台湾更坎坷,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所有宗教停止活动,直到一九七八年邓小平上台,实施“改革开放”,宗教政策也才进一步落实,早期为了吸引观光或作为样板,开始整修一些寺院,也开始发回少部份寺院由僧侣自行管理。十多年来随著大陆经济的逐步的发展,加上两岸交流的频繁,佛教寺院恢复的程度加快,也允许台籍僧侣捐资重修大陆祖庭,这都为两岸佛教的交流起了良好的互动。大陆个别的佛教道场,在经济能力许可之下、也积极地办僧伽教育,如北京法源寺的“中国佛学院”,厦门南菩陀寺的“闽南佛学院”等,但目前都还仅限于教授僧青年基本的佛教知识,或佛学共同科目,培养寺庙行政人材等,对于专宗弘法、传教、甚至学术人材,则仍未见有较成熟的计划,也许是限于教材、师资、经费等各方面的条件不足,尤其是现有宗派祖庭的道场僧众,皆缺乏宗派传统传承,思想及宗门特有法门修持的训练,这点是极待加强的。另外,也有些单位进而创办属于自己内部或对外公开的佛教期刊,而慈善事业也正积极的进行中。
  在佛教的发展上,台湾比大陆早走一步,经验上也较为丰富,例如文化事业这项是台湾佛教蓬勃发展主要的催化剂,如长期不断地印赠各种佛教经典,无远弗届地传播出去,而这项经验也正在大陆运用著。许多佛教教育基金会已在大陆几省的定点,成立图书馆,举办佛学讲座,提供正信的佛教经典及资金,由当地人负责,在大陆发行简便字版,免费提供四众或有心人士索取,据说已获得相当的成果。
  台湾佛教经验的提出,一方面可以使得大陆佛教免掉许多不必要的摸索,也可以促进两岸佛教良性的互动,当然,大陆佛教许多优点也值得台湾佛教借镜。若两岸能携手为中国大乘佛教的弘扬分享经验,也贡献一已之力,才是中国佛教之福。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