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42篇,用时3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范古农答:何为天龙八部。

    阿修罗此云无酒,又云,居近须弥山大海中,好与斗,同及人,俱是善业之所招感,故列于六道之三善道中。迦楼罗此云金翅,两翅相去三百三十六万里,金翅鸟神也。紧那罗此云人非人,似人而头上有角,亦天伎神也...问:何为天龙八部。   范古农答:此乃听法众,亦护法众也。其名曰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侯罗伽。   问:八部之名其义若何。   范古农答:即二十八天,天王。龙谓龙王,...

    范古农

    |范古农|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8111012658.html
  • 龙树菩萨亲友书讲记(十八)

    天界、、人间三善趣相当快乐,尤其是天界的快乐无可比拟,有幸转生到那里的众生,应有尽有,尽情享受一切受用圆满的大安乐。然而,这样的快乐并不长久,虽然天人寿命长达数劫,但因为生平放逸过度,在他们自己的...! 巳五、(阿修罗)之苦: 天嗔恨天福故,心中生起大痛苦, 虽具智慧以趣障,无法现见真实谛。 在善趣中属于天界。《俱舍论释》说,的福报受用均可与天人媲美,但因其...

    索达吉堪布传讲

    |亲友书|天道|女色|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6/08351637713.html
  • 所修万善,以何为根本乎?

    而饮甘露,他所授;卧烟焰而啖脓血,皆自所为。之所生,地之所出,秖在最初一念,致此升沉。欲外安和,但内宁静,心虚境寂,念起法生,水浊波昏,潭清月朗。修行之要靡出于斯,可谓众妙之门,群灵之府,升降之本,祸福之源,但正自心何疑别境。经云:为善福随,履恶祸追,响之应声,善恶如音,龙鬼神所授,先祢后裔所为,造之者惟心,成之者身口矣!   佛说偈曰:  心为法本,心尊心使,中心念恶,即言即行,...

    永明寿禅师

    |体用|真性|真如|自性|清净心|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1/09493920412.html
  • 问:请问阴曹地府和地狱有何区别?是否属于不同宗教?

    在佛教传入中国以前,中国没有所谓“阴曹地府”的概念。但是严格说,“阴曹地府”也不是正宗的佛教概念,而是一个在佛教观念影响下产生的一种民间鬼神信仰观念。 大体上,佛教中讲到六道生死轮回,没有人死入阴曹的说法,而是“转世”,人死后可能转为、人、傍生(动物界)、饿鬼、地狱以及其他一些很难界定的、非人的形态,如龙、夜叉...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035677579.html
  • 自乳王贪著妙欲之过患

    当三十六位帝释天中最后一位执政时,向天人发起攻击。天人宫殿外五层护墙均已被军队层层攻破,诸夜叉急忙请示帝释天,帝释天立即率天人部队与展开决战。怎奈帝释天无法打赢,最后只得仓皇跑回宫殿、紧闭天宫大门。   自乳国王则自告奋勇对帝释天说:"你安住这里,我去迎战。"说罢,国王便率领八十万眷属腾身虚空,手执弓箭、口吹海螺。听到声音后互相询问道:"执弓箭、吹海螺者是谁?"众中有答话...

    麦彭仁波切

    |贪欲|过患|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10/1003416172.html
  • 四大天王

    主要修习戒律,所以,护持戒律的多闻天王就成了他们的守护神。  最后,我们解释一下多闻天王别名的来源。  歇息者:一次,当天(神)和(阿修罗)开战,多闻天王为了保护,将自己变成巨人,穿上金制的铠甲。从未看到过这么巨大的敌手,就临功败逃了。由于多闻天王的介入,才给带来了安宁。从而多闻天王又被称为“歇息者”,意思是“给予安宁者”。  聂松保:另有一次,当众之主项及其随从来向天神挑战,多闻...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13139395.html
  • 和气四瑞

    旁生时,亦能让自他守持戒律。变成人、天等众生后,此类行为更是举不胜举。   另外,释迦牟尼佛为帝释天时,当时有大批军队正与天人激烈交战。天人无法取胜,只得败退而回。在撤退路上,天人遇一铁柱树,树上有大鹏鸟刚孵出之幼雏。慌乱之中,天人所骑马车上之辕木撞着铁柱树,结果险些撞落大鹏鸟幼仔。帝释天对驾车者玛得乐说道:"你驾车时万勿触碰大鹏鸟幼雏。"玛得乐辩解说:"我实在无计可施,因后有军队...

    麦彭仁波切 著

    |五戒|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11/1656426731.html
  • 初祖达摩尊者入道四行

    ,弃本从末,流浪诸有,多起怨憎,违害无限。今虽无犯,是我宿殃恶业果熟,非人所能见与,甘心忍受,都无冤诉。经云:逢苦不忧,识达故也。此心生时,与道相应,体冤进道,故言报冤行。   二随缘行者,众生...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70545004.html
  • 达摩大师四行观

    无数劫中,弃本从末,流浪诸有,多起怨憎,违害无限,今虽无犯,是我宿殃恶业果熟,非人所能见与,甘心忍受,都无冤诉。经云:逢苦不忧,何心故?识达故。此心生时,与理相应,体冤进道,故说言报冤行。  二随缘...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44654509.html
  • 问:禅宗的“二入”是指什么?

    本从末,流浪诸有,多起怨憎,违害无限,今虽无犯,是我宿殃恶业果熟,非人所与,甘心忍受,都无冤诉。经云:逢苦不忧,何心故,识达故,此心生时,与理相应,体冤进道,故说言报冤行。 二随缘行者:众生无我...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09383377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