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569篇,用时6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如本法师答:菩提本自性,即是妄;净心在妄中,但正无三障,是何意义?

    自性,所有心动念莫不染境,迷而不觉,故云:菩提本自性,即是妄。欲得清净自性,应于妄中觉,妄心觉悟,妄心何妨不是净心!非离妄心另有净心可觅可得,离妄无净,净由妄而得,故云:净心在妄中。行道者,若能行...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7374112614.html
  • 大小二乘间差别的要点

    杀贼)已解脱轮回,已断染污无知之敌(贼)。  11.故此,小乘与大乘均有补特伽罗与他法无自性的微细空性证悟。  12.故此小乘与大乘在所用之乘上的差别不在于智慧分而在于方便分——等与辅助诸行。小乘的等是自己欲解脱轮回(的出离心)而大乘的等是为利一切有情而欲成佛(的菩提)  13.有二种障:烦恼障(障碍解脱轮回)与所知障(障碍同时证得二谛:胜义谛与世俗谛,或云空性与空性所印的诸境)  ...

    李胜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91542143.html
  • 花并非无百日好

    缘虑心、集、含藏心和真如。简单地讲,肉团心就是我们这个在心脏里面跳个不停的;缘虑心就是我们纷飞不听的散乱;集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的习惯或者叫串习心;含藏心就是我们佛教里面常说的第八识;真如当然就是佛心了。   我们对事物之所以会有偏见,就是因为我们的集。我们对某种事物的见识多次后就会形成串习或者叫做习惯,然后存在我们的含藏心里面去。而这些集往往是不正确或者是有差错的,这样...

    明一法师

    |出离心|般若|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7/13232885578.html
  • 南北禅定思想的差异

    的教诲难道不是对此见解的诘难?《坛经》中也多处提到:  善知识,此法门中,坐禅元不著心,亦不著净,亦不言不动。若言看心,元是妄,妄如幻故,无所看也。若言看净,人性本净。……不见自性本净,心看净,却...。为有细妄仁者不知。何者是细妄?闻说菩提,取菩提;闻说涅盘,取涅盘;闻说空,取空;闻说净,取净;闻说定,取定,此皆是妄心,亦是法缚,亦是法见。若作此用心,不得解脱,非本自净心。...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64750259.html
  • 无修无证

    只有修无为法,才能成圣成贤,仿佛做菩萨。无为法讲得具体一些,就是无修无证,要修无为法,就必须了解无修无证的奥义。无修者,于修行不,无证者,于证果不贪图,无修无证,即是放下一切之意,即世法出世法都...、数息等方法,是修行人常用的方法,每种方法,大同小异,它们都是遵循了无修无证的原则修的。修行,不是修出来另外一尊佛,而是无修,于不、不动念处,恢复本来面目;不是捡起来,让念头越修越多,而是将无量...

    李俊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20653816.html
  • 陋室杂谈(五)什么是

      陋室杂谈(五)什么是?      说起什么是,大家肯定会觉得这太简单了,我与它夜夜同相眠,朝朝还共,从生到死未曾须臾分离,当真是比老婆都密,比老公还亲。就算别的东西不熟悉、不了解,对...说透,咱们就按六种心来讲。一、肉团心,这个大家都懂,我就不说了。二、集,集合诸缘传输种子,生现行万法之,就是我们的阿赖耶识。三、思量,念念坚执第八识为我,恒审思量之,是第七末那识的别名。四...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10756709.html
  • 无 念

    念者,见一切法不著一切法,遍一切处不著一切处。常净自性,使六贼从六门走出,于六尘中不离不染,来去自由,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性念,虽即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常自在。”神会也立“无念为宗”,开示“即灭”,“无有”,“一切善恶,总莫思量”。   对现代人来说,心中有“欲”之外,充满世俗的思量、计划,对于建立正知见或修禅是莫大的障碍,因此,除了学习如理思惟之外,也应学习放空...

    明法比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3952422.html
  • 身受与心受

    不管是何等大苦逼迫,绝不因此身苦而生忧悲恼苦,于当时境界,“唯生一受,所谓身(苦)受,不生心(苦)受。”也就是说再怎么大苦,只是身生苦受,不生心苦受,的苦受包括嗔恚、懊恼、悔恨、沮丧等等,而在乐受,...心相而取外相,然后退减,自生障阂。”身体若感受到痛苦,专注 地(取自取)观痛感(身念处的锻炼法之一 ) ,可以住于身苦而不生苦,凡夫不专注 地(不取自心相)观照,则心理易生懊恼痛苦,有人经历了...

    张慈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02553167.html
  • 问:何谓真正的佛法?

    ,是名正法。” 经云:“即即佛”,“自即涅槃”,“心外无别佛,心外无别魔”,“即是妄,有二即非真”。因为唯有每个人的自才是不生不灭,真实永恒的一真存在,所以人们唯有认识自,回归自,才能够跳出轮回,获得真实的自在和解脱。 因为心外的一切存在皆有生灭,皆属无常,皆属虚妄,皆是二...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12/16133594784.html
  • 立言与人生

    告诉我们种善得善,种恶得恶之因果真理。在言说中,亦代表了心念的善恶真诚虚伪,若是善,是清净心,所谓“无欲则刚”,则虽是忠言逆耳,却是良药苦口;口行无畏布施,其道德正气能震撼天地,摄受众人,使人离恶就善,功德不可思议。若是恶,动之以口,发出两舌、恶口、妄言、绮语等,纵是谄媚逢迎,颠倒是非,终将尝到恶报,故《四十二章经》云:“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还从己堕。……贤不可毁,祸必灭己。...

    见旆法师

    |口业|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08/152321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