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7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作书诋佛讥君王”——读韩愈《论佛骨表》

    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也就是说儒家有其先王的法则,君臣父子各有其位、其服与言行规范。这一点韩愈在《原道》中也讲得非常详细。而佛法则不讲君臣父子。这正是儒家与佛法水火...。按照儒家的伦理规范,君臣、父子等等是各有其位,相互生养的。现在皇帝敬奉佛骨,百姓或焚指烧顶,以示虔诚;或“解衣散钱”、“弃其业次”,以供佛骨。如果此风不止,“必有断臂脔身以为供养者”,必然劳民伤财,...

    于翠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7040785331.html
  • 宗教现代调适刍议

    和社会民主制度的进步,使人惧怕、敬畏的神性力量逐渐淡化。其次,从文化意义上说,宗教是人类社会最早产生的抽象思维,虽然有许多神秘的内容,却包含了人类许多共同的美好追求,并由此形成了人类最早的言行规范。...各种传统道德观念,包括各种宗教信念影响。当然,其中也有很大比例的人们是“什么也不信”或者“只信钱”。对于什么也不信的人,用什么东西来规范他们的行为呢?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罪”和“孽”是有区分的,在运用...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02459162.html
  • 札嘎仁波切著:山法宝鬘论(一)

    重要………………………………55  掌握尺度………………………………………57  真假舍事者……………………………………59  言行规范…………………………………………63  交友窍诀………………………...斋食财物,只要能维持身体就可以了。如果无有节制吃得过饱,则诚如经中所说“身体难以养育,且难以满足。”因此应当竭力克制,尽可能依赖于粗衣淡饭,克勤克俭,易养易饱。  五 言行规范  交友窍诀  我们...

    札嘎仁波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73342027.html
  • 中国佛教英文导游方法初探

    benevolentleadership),重视“  忠”(faithfulness)、“孝”(filialpiety)伦理道德教育。“仁”是符合礼制”(rulesofdecorum),即等级制度的言行规范,...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四十二章)。老子认为“道”没有动作,也没有作为,永远保持着虚静的状态。“道”体现在人生之中就是“德”(Power),“德”是一整套社会规范秩序。于是,对待社会及人生,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35361061.html
  • 试谈藏族成文习惯法规的历史渊源与藏传佛教戒律之间的内在关系

    之一的“六大法要”中就明文规定要“奉行十善,舍弃非十善”,可见,上述法律和行为准则已成为图伯君民共同认可的言行规范。  自松赞干布订立“十善法”为立法依据,“善净人道十六法”为道德标准后,历代图伯赞普...。借助法律这种强制手段,佛教的行为规范在藏族人民身上打下了更加深刻的烙印。人们逐渐习惯于以佛教思想的好恶来评判一切,从而形成了慈悲为怀、宽容相待、诚实公正的社会风气, “封山封林、禁猎野生动物”的...

    索南才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70161820.html
  • 二OO一年中国大陆佛教会议综述

    有别於以往佛教有关世界和人生起源的各种缘起理论;性起学说特别提出了解脱依据和修行内容,但它又在新的理论框架中容摄了《华严经》有关菩萨修行的一切言行规范。性起说与以往缘起说在方法论上的关键区别,是性起说把...主义。如果从解决现代环境问题的角度作进一步扩充解释,持戒与智慧为解决环境问题的伦理规范提供了重要的视点。在遏止人们被欲望驱使而蛮干,以戒的意识来控制自己行为方面有很大意义。如果按照以中道智慧为基础的中道...

    黄夏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100562527.html
  • 禅宗与文人画(3)

    既是大丈夫,应看个公案”之语。丹霞子淳禅师也有“捉师公案未著”的文献,此二人皆北宋末年之人。  “公案”,原指公府判决的案例,禅宗借用它专指前辈禅师的言行规范,从中领会禅的意义。一般地说,凡前辈禅师的“...留迹丹青。如王霭于开宝年间,画天王像于开宝寺的文殊阁下,后又画弥勒降生像于景德寺。这些释道人物画,由于位于寺庙这些佛道圣地,因而有严格的要求和规范。画家一般都不能搀人个人的主观情盛。主体心灵成为宗教...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575964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