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3篇,用时5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闽院弘法社“周日皈依共修法会” 明禅法师为众开示

    众部明禅法师为大家开示《法句经·老品》,并领众共修。   《法句经·老品》共十一个颂,是佛陀从不同的角度为弟子开示生命无常之理,教导弟子身体的内外不净等种种的生命变化,以断除贪念以及妄想。明禅法师着重以“贪嗔痴如火焰燃烧”为主题,以具体事例开示大众:三界无安,犹如火宅,外在的大火,只能破坏我们的身外之物,或者令身体受损;而内心的贪嗔痴等烦恼之火,不仅可令我们现在的身心不得安宁,而且也是我们将来招感...

    佚名

    |开示|共修|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10/08560731335.html
  • 佛法治病的真理---1

    边的奥妙在那里呢?观修无常想是‘色是无常,受是无常,想是无常,行是无常,识是无常。’正身体是无常,舍弃对它的执著。观修无我想是‘眼是非我,色相是非我;耳是非我,声是非我;鼻是非我,香是非我;舌是非我,味是非我;身是非我,触是非我;意门是非我,意境是非我。’正身体是非我,舍弃对它的执著。观修危厄想是正身体是‘此身诸多苦楚,此身诸多危厄,众多疾病由此身起,诸如:眼视疾,耳闻疾,鼻疾,舌疾,身疾,...

    法增比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8065084625.html
  • 如何“见法涅槃”

    、吃面吃饼、吃鱼吃肉、喝茶喝咖啡、吞口水、吃药,饮食即见法涅槃。又如身体感觉:此有我故彼有身体感觉,此无我故彼无身体感觉。  此有我故彼有身体感觉,即是法住。此无我故彼无身体感觉,即是法空。“身体感觉”在“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这一思惟形式中显现法住法空,即于身体感觉无常时见法涅槃。可以三法印证明如下:  知:身体感觉一切行无常,  喻:一切行无常故一切法无我,  喻:一切法无我故寂灭...

    释从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01166188.html
  • 罗云尊者修持安般法门

     罗云,若修此法者,应当于闲静无人处,正身正意结跏趺坐,心无杂念。意念鼻端,出息长知息长,入息长亦知长;出息短知息短,入息短亦知短;出息冷知息冷,入息冷亦知冷;出息暖知息暖,入息暖亦知暖;尽身体入息...渐证入了初禅。以后继续精进修持,继而入二禅、三禅、四禅……。  至此,罗云尊者三昧心清静无秽,一切烦恼诸心结都化解,身体柔软。得宿命智,知道自己如何来,如何去。亦知过去无数劫众生事;得他心智,知道一切...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43149952.html
  • 什么都可丢 佛号千万不能丢!

    正念的所缘境丢失了,能够觉知而回转过来,能够对治昏沉。我们要知道眼前正在做什么。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所以在南传的四念处,身体,是紧张,还是放松,或者走路是怎么样的,心理是怎么活动,观感受是痛苦...就不断跟它扳,当作一场战争,而且还是近距离肉博,当成是对练。慢慢力气渐增,能够扳过一点,扳到最后势当力平。所以这个过程叫对治,是一个屡战屡败到屡战屡胜的过程。修数息就是一种对治,念佛也是一种对治。...

    枯木龙吟

    |正知正念|念佛|佛号|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1/0850117471.html
  • 佛陀也会生病

    的本性,具有不共证悟的大菩萨视割身肉如剥树皮,身体如同药树,任随众生截枝摘叶,乃至掘其根株,以疗众生疾苦,皆无少许执著苦受而欢喜地恒顺众生。 在《虚空藏三摩地经》中云:“如大娑罗树林,若有人来伐其一...境界,和佛在众生面前的示现的差别,这个很重要!对于佛自己来讲,一切唯一现成圆成真如的面目。但是待没有转依的众生的面前,在他们面前,佛是显现导师和圣法等的别别相。这个可以通过比喻来看:比如月亮纯一清静...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40975661.html
  • 安般念业处诸源的比较

    息暖亦知息暖   5。尽身体入息,出息。皆悉知之   6。有时有息亦复知有,又时无息亦复知无   7。若息从心出亦复知从心出,若息从心入亦复知从心入   12。欲心便得解脱,无复众恶   ...(止与)入息, 出息   11。心定入息, 出息   12。心解脱(五盖)入息, 出息   13。观察(五蕴)无常入息, 出息   14。观察远离入息, 出息   15。观察灭入息, 出息...

    法增比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8063784599.html
  • 生活中的禅修

    如此,一开始修生起次第,观想一尊佛的形相,令心专注,接下来修圆满次第,身体的气脉等,转变另一方式来修;最后到大手印、大圆满,就舍弃心的专注,走入心的觉性本身。因不同,果不同,必须改变一下因,才能呈现...年前思考有何方式突破,开始参加禅七,也接触到内(毗婆奢那)的不同禅修方法。从葛印卡老师所学的内方法是较静态的,觉得在生活中尚需有所加强。两年前接触到动态的内观禅法,简称为动中禅,其方式不是闭着眼睛...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70052868.html
  • 佛教无疆域 法义贯一味

    ,这是我,但就真理而言,身体并不属于我,它也不是我本身,身体就像呼吸—样,它是自然变化的—个过程。这就是为何我们要觉察身体及呼吸,因为如此才能了解“无常”与“无我”。  (一)出入息的当下,我们还能...是要我们身体的不洁净状况,然后生起舍离心而勤修佛法三—、受念住是要我们了知诸受皆苦,不好的觉受是苦,好的觉受也决不能持久,最后仍变成苦,了解了苦,就会去寻求灭苦之道三二、心念住是要我们观心无常,心不...

    释智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95964500.html
  • 从《罗怙罗经》来看佛法的教学

    ;出息短亦知息短,入息短亦知息短;出息冷亦知息冷,入息冷亦知息冷;出息暖亦知息暖,入息暖亦知息暖。尽身体入息、出息,皆悉知之。有时有息亦复知有,有时无息亦复知无。若息从心出亦复知从心出,若息从心入...「身体」,而意属于「心理」,因此,释尊是要弟子们了解自己的身和心。六外入处(六外处)是色、声、香、味、触、法,这些是六内处的对象。释尊要弟子们警觉到外面的对象对自己身心的作用,他也希望罗怙罗仔细地分析...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2547811.html
上一页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