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2篇,用时15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永嘉禅法

    入手方法。   叁、永嘉禅法的止观操作   一、念头   「夫念非忘尘而不息,尘非息念而不忘。尘忘则息念而忘,念息则忘尘而息。忘尘而息,息无能息;息念而忘,忘无所忘。忘无所忘,尘遗非对;息无能息...念头。当我们面对意识时,重点是要能提起一个「能知」的心,向内去「」自己的「念头」,而不再随着念头跑!   我们的心,平常除了前五识攀缘外五尘之外,第六意识中的独头意识亦不时浮现一些尘影(念头)。所以...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4547856.html
  • 生活中的禅修

    念头  经由觉知一个部位,进而清楚知道身体的走动、起身、坐下,觉知力更强之后,强的觉性自然会去看心的活动,即去心中的念头。不是我要去念头,是强的觉性去念头。此时即禅宗的话头,念头正要起,能觉照...,相对于无明、无知,「明」是强的觉性,这是训练出来的。一步一步觉性提高之后,自然会去念头,最后才能拔除无明的根源。整个生活中的禅修过程是一直培养觉性,是在根、尘接触中训练。惑、业、苦是在根、尘接触后...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70052868.html
  • 让心灵的空间大方光明

    的地方,叫做参话头,或称照顾话头、话头、不离本参等。更明白的说,叫“观心”,有时又称“念头。”它是指心理思维意识的活动,以及情绪、习惯、感觉的作用。人生的念头,细分起来,实在太多了,在情绪上有喜怒哀乐,在佛学中有贪、腹、痴三劣根,以及在小乘学说中的八十八个结使,大乘学说中的五十三个心所,八个识所等等,一言以蔽之,皆可名之为“念头念头,便是观心的作用,用此方法来参禅,那就与修习止观法门一样,...

    李子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40551262.html
  • 白雪红梅迎春来

    。之后的第二期七,体力渐佳,开始用参话头,初初使用时,常常会跑回去念头(即是永嘉禅法),请示院长,院长说是正常的过渡时期。  第三期七时,再次入坐后,虽努力参话头,仍有用不上功的挫折感,我便思惟《...

    释妙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412569662.html
  • “冷也不喝,热也不喝,就是不喝,不喝也不喝”元音老人海口开示观心法要

    :对!正念没有,就是无记,所以,看着这个正念要有。你要集中心力,看着一念未生时光景,也就是时时看着念头起处,念头起起灭灭,都不睬它。看看、看看,久久、久久,忽的一下熟了,一脱脱开来,能之心、所之念...,这时怎样做功夫? 师答曰:就看着它!什么念头也没有时,就看着它! 弟子问:那没有念头的吗? 师答曰:对!能的心不能没有,所以要看着它。一直看到你功夫真正到家时,“口”(囫-勿+力)地脱开来,能...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425081475.html
  • 禅定要略

    比如你念头你自己在想什么,你这样、……你就会发现妄想慢慢少了,妄想寂然而停息了,这就是止息。止的第二个意思是停止,就是把我们的心停住在一个正确的境界中,比如打坐时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肚脐处...、3、4……,有的人念头,有的人参话头,有的人观想死尸,……你会以为他们在做不同的事,其实不然。我们通过对止观的认识,就知道止观贯穿着从凡夫的昏沉散乱状态一直到成佛做祖的全过程,不论我们运用什么方法...

    惠空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3647354.html
  • 四圣谛与人生:佛教心理治疗与森田疗法

    泰国动中禅大师隆波田说的:“念头。”法师说“一般人都是知道念头的,念头一来就开始评价它,批判它。当我们讲转变观念时,不是随便来个观念就把它转变了,应先要做价值评价。”在《中阿含·分别圣谛经》讲四圣谛的...,怕鸡把他吃了。医生就说:“先生,你要转变观念,你你有头,有手有脚,你是人,你不是米粒。你每天念100遍‘我是人,我不是小米粒’”。他照着做,过了一段时间医生问护士他怎么样,护士回答:“好!”“好,...

    周宏·方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554455503.html
  • 禅宗高僧虚云法师

    污染,实见自性的面目。参禅的先决条件是达摩祖师教导的“万缘放下,一念不生”。放下一切,善恶都莫思量,个个可以立地成佛。参禅的途径是”话头”(念头),就是观心,心即性,即觉,即佛。从一念始生之处看去,...

    陈名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91863917.html
  • 清凉菩提文——海涛法师

      ◎ 世间有一样比阎罗王更伟大的,就是没有妄念,贪嗔全盘放下,任何人都没有你的办法,放不下则临命终时会很无奈,阎罗王就是你的念头而来,没有念头就没有生死,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念头。     ◎...灭的念头,只有本性不生灭的心,此是修行的方法。     ◎ 只有一种方法可以让我们解脱,就是观空、观无常,除掉得失的强烈观念,很快就会解脱。     ◎ 许多法门归纳起来,就是念头,要训练不要...

    海涛法师

    |海涛法师|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12/1911252266.html
  • 《借壳指月》之<研究心得>

    觑觑定。往这个念头一看,就定在念灭地方,也就是念头的起处,就是直了当地一直下去,如猫捕鼠,心眼不动。参禅提话头,如猫捕鼠,全副精神都要摆在这念灭的地方,去念头从哪生起。举起话头盯著看,太急太松都会...已经观到心”,而只能说“试著看话头就是试著观心”或“已话头就是已观到心”。做功夫参禅,必须抛离比量,超越、脱离想蕴的束缚,因为想蕴几乎都是比量。身心、举动、念头都在疑情里,若疑情充塞了整个身心和外在...

    释印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0047887.html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