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42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知足者常乐

      世间的财富、名利等给人们带来的利乐,实际上非常少。一个人即使拥有再多的财产,他从中获得的安乐究竟有多少呢?就象那些帝王一样,即使他拥有了天下所有的财产、人口,然而他一生享有的安乐,远远比不上一个知足少欲者修持一座世间禅定所得到的安乐。正如《八大人觉经》中说:“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最近香港无线电视台曾报道:香港有一位富豪,拥有财产约100亿港币,却...

    索达吉堪布 编著

    |知足|财富|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1/1121341527.html
  • 以“慈悲智慧”安住于动荡的时代

    。各国政府也束手无策,无法提出有效方法,来阻止情况持续恶化。   慈悲的佛陀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教化我们要“深信因果”,“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也告诉我们“心是恶源,行为罪薮”,“生死疲劳从贪欲起...

    吴慧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10550983723.html
  • 索达吉堪布:知足者常乐

    世间的财富、名利等给人们带来的利乐,实际上非常少。一个人即使拥有再多的财产,他从中获得的安乐究竟有多少呢?就象那些帝王一样,即使他拥有了天下所有的财产、人口,然而他一生享有的安乐,远远比不上一个知足少欲者修持一座世间禅定所得到的安乐。正如《八大人觉经》中说:“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最近香港无线电视台曾报道:香港有一位富豪,拥有财产约100亿港币,却因为贪80...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43876214.html
  • 苦海

    回到原处,王言又有何意,梵志言:“若有儿女当嫁娶,吉凶用费计不足用,是以不取。”王言尽以积宝持用相上。这就是众生的境界,《八大人觉经云》:“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但此梵志理将俗返,受而舍去,...

    释见祚

    |苦海|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3/1120583280.html
  • 传恒法师:佛教与生活

    不断、理还乱,所以说“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而起。那么对人生就要有个思考: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什么样的人生是有价值的?怎么样生活才更幸福?这是古老而又崭新的课题,也是哲学史上永恒探讨的主题。人如果...堕落了。真可谓:一口气在千般作,一旦无常万事休。死的时候什么也带不走。万般带不去,惟有业随身。外在的东西什么也带不走,身、口、意造的业和我们一起生死流动,永无穷处。怎么办呢?转一念心,烦恼即菩提;转一...

    传恒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15059817.html
  • 《佛说八大人觉经》释要

    七觉作基。幸勿忽诸。  第二常修少欲觉  「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第二觉知,明少欲为人道之要。前三句明苦恼在於多欲,末二句,明对治之观法。贪欲之人,苦恼亦多,乃必然之现象。欲有五种,谓财、色、名、食、睡也。不」名多。《遗敦经》云:「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恼亦多。」生死,果也:贪欲,因也。由於贪欲,引发生死疲劳,轮流不息。《圆觉经云:「一切众生,从无始际,...

    张秉全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60363752.html
  • 证严法师:八大人觉经讲义

    也忙得快乐,“闲”也闲得很逍遥自在。   【八大人觉经】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多欲为苦   我们都知道,人因多欲而苦——   有财欲的苦,钱越多,越...……真是无所不苦。所以佛陀说:“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   因为心多贪欲,也因造成了人生种种的业,这些业就像一条绳子一样,把我们牢牢的绑住,困在六道当中,很难解脱。   人的善与恶是平行的。...

    证严法师

    |八大人觉经|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5/1307363954.html
  • 苦乐淡其心

    “苦当知、集当断、灭当证、道当修。”。简单的说,切断苦的来源:”断集”,就可摆脱或减少痛苦。《八大人觉经》说:“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约束我们的欲望,切断痛苦的来源,就...嗔恚色欲怨祸皆由有身。夫身者众苦之本。患祸之源。劳心极虑忧畏万端。三界蠕动更相残贼。吾我缚着生死不息皆由身故。欲离世苦当求寂灭。摄心守正泊然无想。可得涅盘是为最乐。昔有比丘入山学道。时有四禽鸽乌蛇鹿依附...

    明一法师

    |体验|修行|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2/20181920886.html
  • 谈“布施”

    贪著得出离?所谓贪爱自体,是指贪著个人,种族现在和未来的生命。自己、家人和朋友,便是生命爱的对象。众生由于执着这些妄境悭吝不舍,才会导致六道轮回没有出期。故八大人觉经中云:“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无知生活,满足他们的心愿,与他们结善缘和法缘,使他们因此亲近、信任我们,从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感化他们,激发他们的善根佛性,使其成为法门弟子,自利利他,莫过于布施了,由此可见布施对于众生出离生死的重要。...

    传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73160671.html
  • 恭读〝憨山大师梦游集〞笔记〈二〉

    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于是更坚定一心向道的念头,确实遵行佛陀的指示:“常行精进,破烦恼恶,摧伏四魔,出阴界狱。”只因为〝今生不向此身度,更待何时度此身?〞您说:是不?  ... 二、大师示冯延龄之法语  学人向道,第一要怕生死,次要知生死根。生死根者,即日用现前种种憎爱取舍,我慢贪嗔痴业是。既知此是生死苦根,发心要断,更无他术。只是起时,就照见它,不容他起,当不起处,则当处...

    释戒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043163266.html
上一页1234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