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0篇,用时1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皈依的心路(金庸)

    解答我心中对“人之生死”的大疑问。这个疑问,当然只有到宗教中去解答。我在高中时期曾从头至尾精读过基督教的新旧约全书,这时回忆书中要义,反复思考,肯定基督教的教义不合我的想法,后来我忽然领悟到(或者说是衷心希望)亡灵不灭的情况,于是去佛教书籍中寻求答案。   池田:户田先生也曾在失去长女及妻子之后的一个时期信奉过基督教,但是,关于“生命”的问题,却始终无法令他信服,也无法解答困惑和疑问。您之...

    金庸

    |皈依|金庸|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11/00165931732.html
  • 佛教徒金庸——洞世方能出世

    ,金庸阅读了无数书籍,探究“生与死”的问题,觉得这个疑问,只有到宗教中去解答。金庸以前接触过基督教,但后来领悟到(或者说是衷心希望)亡灵不灭的情况更适合去佛教书籍中寻求答案。   中国的佛经卷帙浩繁...余生中达到?”金庸回答:“我在牛津时,是希望能够做些学术工作,但我的个性不适合,学术的基础也不好,现在才开始,已经做不成世界一流的学者了。我还是比较适宜做创作的工作,我没有积极的抱负,但平平淡淡,生活...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40558765.html
  • 金庸:皈依佛门路曲折

    的问题。 金庸:此后一年中,我阅读了无数书籍,探究“生与死”的奥秘,详详细细地研究了一本英国出版的《对死亡的关怀》。其中,有汤恩比博士一篇讨论死亡的长文,有不少精湛的见解,但不能解答我心中对“人之生死”的大疑问。 这个疑问,当然只有到宗教中去解答。我在高中时期曾从头至尾精读过基督教的新旧约全书,这时回忆书中要义,反复思考,肯定基督教的教义不合我的想法。 后来,我忽然领悟到(或者说是衷心希望...

    佚名

    |佛教观点|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403273162.html
  • 佛教徒金庸――洞世方能出世

    只有到宗教中去解答。金庸以前接触过基督教,但后来领悟到(或者说是衷心希望)亡灵不灭的情况更适合去佛教书籍中寻求答案。 中国的佛经卷帙浩繁,有数万卷之多,金庸只读了本简单的入门书,觉得其中迷信与虚妄成分...已经做不成世界一流的学者了。我还是比较适宜做创作的工作,我没有积极的抱负,但平平淡淡,生活自由自在就最好。” 所谓学术研究,只是金庸的爱好而已,他捐助各个学术研究机构,年已八十有三,今年三月刚通过...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8373179678.html
  • 金庸皈依佛教的心路历程

    的问题。” 金庸:“此后一年中,我阅读了无教书籍,探究‘生与死’的奥秘,详详细细地研究了一本英国出版的《对死亡的关怀》。其中有汤恩比博士一篇讨论死亡的长文,有不少精湛的见解,但不能解答我心中对‘人之生死’的大疑问。这个疑问,当然只有到宗教中去解答。我在高中时期曾从头至尾精读过基督教的新旧约全书,这时回忆书中要义,反复思考,肯定基督教的教义不合我的想法,后来我忽然领悟到亡灵不灭的情况,于是去...

    佚名

    |华人佛教|众生|新闻学家|查良镛|作家|金庸|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7/15271085997.html
  • 感受一位仁者的佛教精神——读赵朴初先生的《佛教常识答问》

    或“智者”。释迦牟尼因为对人生社会的各种苦难有着深刻的体会,为解答,从而出家学道,成为佛陀,创立佛教。对于佛教的产生,赵朴初先生认为:“任何宗教和思想都是历史的产物”,佛教的创立不仅仅是释迦牟尼...修行,从狭义的理解上来说,主要指修行者个人平时的一言一行;广义的理解,正行不仅包括个人的修行,而且如菩萨行所涵义,上佛道,下化众生,以弘扬佛法、救度众生为己任。赵朴初先生的佛教精神是从广义上来说的,他...

    田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33465176.html
  • 人类宗教意识之本性及其诸形态

    自自己生命解脱而皈依于神之意识。关于如何有神,神之信念何以发生,并非吾人所当先单独讨论之问题,亦不须解答于宗教意识之核心以外,而即可于宗教意识核心中解答者。而吾人对神之所以有,视神为满足欲望者,...人类宗教意识之本性及其诸形态  唐君毅 《人类宗教意识之本性及其诸形态》  唐君毅全集 卷二十《文化意识与道德理性》  第七章 人类宗教意识之本性及其诸形态  (一)   自现实自然生命解脱与宗教...

    唐君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10659205.html
  • 佛徒的重经重论观

    论与唯识教义,几已无人问津了!但是,我们要问,三论与唯识是从印度原本搬来的,理应易为国人信受而弘传,为什么反而像昙花一现似的过去就一蹶不振呢?探究这一原因,还是从我国佛徒以经为重的这一点上去解答。 ...净土宗来说:净宗在我国,现在可说已遍行全国风行各地而为广大群众所信受的了,然而他之所以能够如此发展,不仅在于他的行门简单,实践至易,而亦由于他有净土三经,为志西方净土者,作理论的指导,愿行的南针之故。...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33957503.html
  • 明代蒙古族的佛經翻譯與文化需求

    劫難。厭倦戰爭, 渴望和平,安定社會秩序、恢復社會生產和社會生活,巳成 為蒙古社會的普遍要求。怎樣才能消弭戰禍,實現治理﹖成 為蒙古族思想家們嚴肅探索、尋解答... 元帝師八思巴造《彰所知論》,簡明扼要地概括了佛學 的基本要義,於公元一二七六年應真金皇太子的請,向蒙 古貴族首次做了系統的講授。當時由沙囉巴譯成漢文,並收...

    王德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01143989.html
  • 庄春江著:《印度佛教思想史要略》(1)

    与「大我」两种。今天,我们常说的「牺牲小我,完成大我」,严格说来,也离不开这样的思想模式。   从《阿闥婆吠陀》开始,哲学思想的发展,就有从原来向外探求诸神与宇宙来源的方向,转而向个人内心解答的趋势...都与这个时期的生活方式相同。   四期,是理想的分法,大部分的人,一生中,大都只选择其中的一期或二期而已。不过这四种生活方式,对印度人深具影响力。   七、咒法:祭典与咒法,是有密切关係的。祭典是为...

    庄春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03757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