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量包容别人,不要介意,因为这世上拥有正见的人毕竟太少了。可是修行人就不能不去了解何谓正见?何谓邪见?否则如何自我修正、自我净化,进一步如何庄严佛土、成熟众生? 师父在学禅的四个基础里提出「存诚、行正、尽责、感谢」,在幸福之道有「幸福的条件」,在无漏行有「八正道」等等,都讲得非常清楚,以上皆为正见。如斯了解,如斯坚持,如斯实践力行,正因必得正果。 我们学禅的人,尤其是安祥禅,因为有 师父的传心,...
无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20140171.html
-
提出“存诚、行正、尽责、感谢”,在幸福之道有“幸福的条件”,在无漏行有“八正道”等等,都讲得非常清楚,以上皆为正见。如斯了解,如斯坚持,如斯实践力行,正因必得正果。
我们学禅的人,尤其是安祥禅,因为有 ...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11876046.html
-
发露忏悔。 (二)杜漏:不邪思妄想、不取相认同、不多说话、不生气、不躯壳起念、唯求心安。 (三)无漏行:就是实践八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和正定。 (四)实践不二法门...行、证。 七、安祥禅修行(保任安祥)的方法: (一)以反省忏悔去除心垢,并强调发露忏悔。 (二)杜漏:不邪思妄想、不取相认同、不多说话、不生气、不躯壳起念、唯求心安。 (三)无漏行:就是实践八...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80954717.html
-
最胜);无分别智之所摄受(摄受最胜);在胜解行地上品忍中发起(发起最胜);在极喜地中成就胜义菩提心,发起无漏行(至得最胜);第八地(等流最胜)乃至佛地(究竟最胜)圆满。
关于菩萨道的修行,在法相... 五、菩提心的种类
菩提心是成就佛道之心,是利益一切众生之心。佛果的无上菩提,正是菩提心的圆满成就。关于菩提心的种类差别,在大乘经论中有各种不同的说法。简要地说,可以归纳为两类:愿菩提心和行...
济群法师
|菩提心|出离心|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1/17111333809.html
-
与民间又多称之为“肉身菩萨”。要修得全身舍利的成就非常人所能为,依据俭光明经·舍身品》的记载,全身舍利是修习无量六波罗蜜而得,修持者必须每天勤加修习戒、定、慧三无漏行和六度万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肉身为臭皮囊,不应执取,往生后便火化成灰。但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许多佛教修行者逆向而行,以肉身示现神异,于往生时留下金刚不坏之体。在佛教界与信众间认为,修行有成者(不论僧俗)往生火葬后可烧出舍利子,修...
李世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8364379629.html
-
地入定无漏,出定有漏,必六地满尽、七地无相,方称出世,自初至六配度以次,至是乃可云般若耳。地前所修,随顺般若,趣向般若,临入般若,权称般若,非实般若也,非波罗蜜多也。般若既称为观实相慧,是为无漏行,如来尽未来际作诸功德,岂无所行哉?般若为佛后般若无漏行,在《华严》为佛后普贤行,佛与菩萨判之以位,岂判之以事哉?审此则一切所疑皆可解矣。 来函问:四智是般若,抑是菩提? 四智是般若上分析之相(依各识...
王雷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14344217.html
-
道理, 修习 对治烦恼的无漏行,从而感得。 这些土妙相庄严,没有垢秽, 故称“相净”。 又声闻、缘觉、菩萨修无漏行,作为感得相净 土之因时, 没有情尚和定执,...列举跟 阿弥陀佛之极乐净土有关的一些问题, 例如阿弥陀佛的身位 、 极乐净土的类别、往生极乐净土的行因、往生极乐净土的 众生的品类等, 逐一分述慧远在这些问题...
廖明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1545996.html
-
,成无漏行,……彼人当名辟支佛部。…… 吾昔日著此慈仁之铠,降伏魔官属,坐树王下,成无上道,以此方便,知慈最第一,慈者最胜法也。”[28] 在这段经文中,佛陀透露了一个重要的观念——“人间胜于天上...菩提道次最主要的差异,在于宗喀巴大师“以解脱道为本”的倾向,其“共下士道”以“念死”为入道之要门,虽然彰显了佛法超胜世间的出世教说,但是,这对于综贯成佛的菩提道次,未免过于重视“依声闻乘行而入大乘”为...
释传法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2347473.html
-
三无漏行。即得往生。此佛本愿,在积极建立人间净土,所以较适合现代人间众生之须求。这真是最极方便的“径中径又径”了。
弥勒与华严之关系
华严经要解云:此经所诠,以毗...读经乃修慧必具之行,盖经诠慧学,不读经无由增慧解,舍此慧解,欲悟诸法真理,难可得也。
综上六事,修诸功德,布施行也,不缺威仪,戒学所摄,行三昧、入正受,则定学是,读诵经典,乃慧学也,三无漏学具足...
成一长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44848567.html
-
。因为他是有漏的,所以对清净无漏的梵行言,是可舍的;但因为他是道德的善,所以对有漏世间的罪恶言,又是应行的。如以世间出世间相对看,也可这样说,世间的福德应该舍,出世的梵行应该行;如以善不善相对看,则可...,所以知道福德就是善的行为。在这定义之下,所谓属于三界,是即显示不是不系属于三界的不系无漏行,而是属于世间的有漏行。福德是有漏的善行,这是对罪恶而言的。因此,罪恶又可说为非福德。经中叙述一位乞食的...
演培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64755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