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9篇,用时1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直指心性

    担惊受怕,害怕“生活被终结”,好象另一种孩子,他们喜欢建造沙碉,然后在沙碉坍塌时哭喊。看那些冲进困境的人多么的幼稚啊,好象飞蛾扑火,一如觊觎其贪求者,铲除其憎恨者。不如放下重担——一切虚幻执取之重负。...

    顶果亲哲仁波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110563424.html
  • 十种观的杂染

    ”的一种。   有一位禅者说,这种乐受有如中了头奖一般。有些则形容如放下重担后的舒适。更有些则认为如进入熟睡状态的情形一样。它们必须被观照以避免执着生起。   (六)胜解/信(...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50952632.html
  • 浅谈解脱

    火宅。真的把染爱破除了,那时候所得到的解脱法乐,是不可以形容的。我们活在世上,总是有许多重担在挑着,一旦放下重担马上就会感觉到浑身轻快,如浴春风。惟有体验者才能体会出来。总之,解脱不是别的,是大自在的...佛陀理性地悟出人的苦恼根源,那是人类的三毒,即:贪、嗔、痴。  表面上看,若能放弃贪、嗔、痴三毒,也许基本上你己做到能“放下”,并正迈向解脱之道。但是,是不是真得那么简单,让你轻而易举地到达这个境界呢?...

    刘依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91466126.html
  • 论《六祖坛经》的人生哲学及其规实意义

    憎爱,坦坦然,荡荡然。如经长途苦热放下重担,安息于清凉榻上,长伸两脚卧一样的安闲。果能如此,则我们的现实人生就会减少许多不必要的烦恼争讼。这就是人生哲学,如果人人都有这样的思想,以此思惟方式去对待人生...

    灯明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07103987811.html
  • 明心见性之意义

    无非神通妙用!其间无所取舍,无所倚重,故谓之归无所得也。   才有所重,便障自悟门,故宗下大德,皆善为人解粘去缚,即令学人放下重担,打开悟门也,如马祖见有人堕在前答“即心即佛”处,故于有僧更问“如何...

    元音老人

    |禅宗|明心见性|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3/0953478367.html
  • 略论明心见性(一)

    ,即令学人放下重担,打开悟门也。如马祖见有人堕在前答即心即佛处,故于有僧更问:“如何是佛”时,又答“非心非佛”!临济祖师恐人落在“赤肉团上无位真人”上,当有僧更问:“如何是赤肉团上无位真人”时,托开...上早将明心见性的要义,暗暗含藏在修法内了。请试看它的修法:念佛时要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请问这都摄六根,不即是一切放下吗?一切不放下,能六根门头紧闭,将见闻觉知都摄在一句佛号上吗?这净念相继四字,...

    元音老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32342415.html
  • 阿姜查:森林中的法语(七)

      佛陀希望我们放弃对五蕴的贪着,放下它们,不要再与它们纠缠不清。  如果了解事物的实相,我们就不会演出兴奋、得意、悲伤与流泪等戏码。  当一个人觉知时,他就会自动出离与放下重担。  有疑惑者与没有...与禁制,迷信世俗行为模式的效力。这三者相互连结,彼此互通,是三种根本烦恼。从看见身体的本质开始,放下,消除疑。疑消失后,就不再有摸索。这三者皆适用于色、受、想、行、识等五蕴。  让我们用八正道来做说明...

    阿姜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82242083.html
  • 当生命陷落时:与逆境共处智慧(2)

      ◎般若:(看到自己非常在意的执着心态)因为有般若智慧,五种波罗密就变成了去除防卫心的方法。每一次的给予,每一次的持戒、忍辱、精进、禅定都好像放下重担一样。前五种波罗密可以提供我们一些轨则,智慧波罗...重担就会很快地轻松起来。  ■十三、扩大慈悲的圈子(精华语摘)  只有在开放、不评断的空性中,我们才会承认自己的感受。  只有在开放的空性中,  我们才不会卡在自己的现实观里。  这个时候我们就会看见...

    比丘尼佩玛·丘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34754458.html
  • 略论明心见性--元音老人

    善为人解粘去缚,即令学人放下重担,打开悟门也,如马祖见有人堕在前答‘即心即佛’处,故于有僧更问‘如何是佛’时,又答‘非心非佛!’...请问这都摄六根,不即是一切放下吗?一切不放下,能六根门头紧闭,将见闻觉知都摄在一句佛号上吗?这净念相继四字,含义深广,留待下面来详加解释,今只从文字的表面来讲,以清净心,继续不断地念佛,不就是教人用佛念...

    元音老人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04776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