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14篇,用时26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的正知正念

    的一种分别,我们有生命就有分别。  段  我们年前在讲这个「」的时候,有一个关键的字,就是「食者,蚀也」的「蚀」。有吃一定有被吃,一定有消磨,这就是我们当时所讲的重点,离开了这个重点,你是无法...粗重。将注意时时放在呼吸,饮食自然不会起欲贪;呼吸不好,不免会贪着饮食一时的快感,吃完后有口腔的满足感,但一下下就变成身心的负担,而开始昏沉。  是由粗而细,由细而粗,你看到饮食粗重会导向六根粗重...

    张大卿 弘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62048807.html
  • 与生命的延续和流转

    与生命的延续和流转   明 远  一、的概念  "彼云何名为抟食?彼抟食者,如今人中所,诸入口之物可食啖者,是谓名为抟食。  "彼云何名更乐食?所谓更乐食者,衣裳、伞盖、杂香华、熏火及香油...有想、无想天,以识为,是谓名为识食。"  《增一阿含》255经(P332)  这是四部阿含中唯一的集中而详细地解说""的一经。抟食,就是通过人的口腔吃下去的食物,包括饭面鱼肉之类。更乐食(其它...

    明 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92050601.html
  • 如本法师答:佛教有所谓的“”,其意义如何?

      如本法师答:(梵语catvara aharah),指长养有情生命之段、触、思、识等种食物。   (一)段(梵语kavadimkarahara),欲界以香、味、触三尘为体,分段而饮瞰,以...。于第六意识思所欲之境,生希望之念以滋长相续诸根者,此即成实论所谓以思愿活命。如人望梅止渴,精神食粮等。   ()识食(梵语vijnanakarahara),有漏识由段、 触、思三之势力而增长,...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6581512572.html
  • 范古农答:何谓十想观。

    问:何谓十想观。   范古农答:一无常想。二苦想,三无我想,不净想,五一切世间不可乐想,六起想,七不净想,八断想,九离想十尽想。此法继前九想观修之,断烦恼尽,成阿罗汉。

    范古农

    |范古农|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07132812758.html
  • 佛教的生命观

    多少,大致就可以知道我们一生之后将要到哪里去。  二、""与生命的延续流转  《增一阿含经》中说:  "彼云何名为 ?彼 食者,如今人中所,诸入口之物可食啖者,是谓名为 。"  "云何名更...  "彼云何名为识食?所念识者,意之所知,梵天为首,乃至有想、无想天,以识为,是谓名为识食。"  通过以上解释,对""作了明确的界定。""中的" ",就是通过人的口腔吃下去的食物,包括人的...

    释中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03350794.html
  • 佛教的食物

    。彼佛告诸比丘。说如此妙法。夫观食有九事。种人间。五种出人间。云何种是人间。一者揣食。二者更乐食。三者念食。者识食。是谓世间有种之。彼云何名为五种之。出世间之表。一者禅食。二者愿食。三者念食。者八解脱。五者喜食。是谓名为五种之。如是。比丘。九种之。出世间之表。当共专念舍除种之。求于方便办五种之。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人间由翻译的不同也叫段、触食、思食、...

    明一法师

    明一|食物|世间|出世间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10/16390218329.html
  • 《杂阿含经》(Samyuktagama-sutra)导读

    指示止观道理,为修禅者所专习;②论述小乘佛教的基本教义。首先详释五蕴、六处、缘起、十二顺缘等学说,以阐明无常、苦、空、空、无我之思想。此外阐述了四谛、、八正道、念处、七觉分、禅、十八界、因果...。《杂阿含经》与南传《相应部经典》大体相应,但后者无论在经典内容还是经文编排方面都比前更有系统性。有的学者认为此经有受大乘思想影响的痕迹。《长阿含经序》记《杂阿含经》有分十诵,但现存刻本品目均不全,...

    魏道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3747207.html
  • 帕奥禅师答:段、触食、思食及识食这四个与名色法有何关系?

    问:段、触食、思食及识食这四个与名色法有何关系?修行缘起法时如何观此? 帕奥禅师答:在这里我要举例来说明。佛陀开示说:──「一切众生依靠。」这里所谓的「」是指「因」而言,而不是指食物。「」就是种因。段是指类色法,即业生色、心生色、时节生色与生色。在此佛陀强调在这类色法中的食素,它是五蕴界众生赖以存在的主因之一。然而食素不能单独生起,因此与它俱生的其他色法也都包括在段...

    帕奥禅师

    帕奥禅师段食触

    http://www.fjdh.cn/fjask/2009/12/09005395886.html
  • 《阿含经》戒律内容与衣食制度考察

    多诸恶人以为伴党,相破坏故,莫令恶人于僧中住,而受众名。映障大众,别为二部,互相嫌诤  2.1.饮食的种类  2.1.1.  在《阿含经》中经常提到,《中阿含经》所说的为:抟食粗细,更乐食,意念,识食。《杂阿含经》是:抟食,触食,意思,识食。现在通用的是《杂阿含经》的名称。而《中阿含经》的名称略有不同,可能是翻译上的问题。  A抟食,又称为段食、揣食、见取、粗抟食。“如今...

    常 耘 法 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63163782.html
  • 佛教的人生欲望观

    身份感的需要。第五定向的需要,指认识与理解,理智地确定自己的取向,为理想、目标而行动和献身的需要。   佛学对人的需要、需求、动机意义上的欲,有不少说法,主要者有、三欲、五欲、六欲、六、七、九食诸说。   ,谓种食物。(梵语ahara),为牵引、滋养、持续之义,指养育和维持生命所需要的食物。佛学分为世间、出世间两大类,食属世间的各种众生维持生命所必需。《杂阿含》第378经佛...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94151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