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548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永余法师佛学讲座-「生命的智能」

      14日,国际佛光会中华总会新店第三分会与新店禅净中心,礼请新庄择善寺监寺永余法师讲演「生命的智能」,100多位信众听永余法师娓娓道来,为什么智能非常重要,因为有智能才能约束、调整、观照自己的心念,才不会伤害他人,也伤害自己。   我们要有正确的价值观,有是非善恶的价值观、有因果业报的价值观、有责任担当的价值观。价值来自于自我定位,要做凡夫俗子或有品行品德的人。   永余法师鼓励大家...

    佚名

    |讲座|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03/07104621402.html
  • 错位的财神供养偶思

    不会灵验。   不要说你穷,佛子没有贫穷的,因为你拥有凡夫俗子不具有的才华智慧,因为你有凡夫俗子不具有的精进力,把这些施舍给你的企业和社会,让你的才华智慧给别人带来财富,你还愁换不来金元宝人民币和...

    jingxuan 2007-3-9

    财神|财富|布施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4/1533568768.html
  • 达真堪布答:堕胎的罪业通过忏悔能消除吗

    ,以后不再犯。简单地说,忏悔就是认错、改错。人不可能没有错误,不承认错误才是真正的错误,才是大错特错。 除了佛以外谁都会犯错,十地菩萨也会犯错,何况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了。佛讲两种人一样可以解脱,...成为登地菩萨以后也会犯戒,也会有烦恼,但是这个时候与凡夫也不一样。登地以上的菩萨生起的一些烦恼,犯的一些错误,就象在水上画画一样,当时有点乱,过后就没有了,不留痕迹。凡夫俗子生起烦恼就象在泥地上画画...

    达真堪布

    堕胎的罪业通过忏悔能消除吗

    http://www.fjdh.cn/fjask/2010/01/14390997133.html
  • 十项流入错误之法

    (七) 若不在般若空性上力学精修下真功夫,一切所作所为皆属生死轮回边事。   (八) 若不粉碎世间八法之念,一切所作所为皆会成为世间法的装饰品。   (九) 对一般凡夫俗子,若心有所求,则会顾忌...

    冈波巴大师 著 张澄基 译

    |错误|修行|

    http://www.fjdh.cn/article/2010/09/1911571578.html
  • 青朴修行地——藏传佛教最著名的隐修地

    凡夫俗子都将这里当成修身悟法圣地的原因了。寂护、莲花生等高僧大德先后在这里修行,留有众多圣迹。   在藏传佛教前弘期结束时,有许多经卷都被埋在这里,后弘期早期不少掘藏师在此掘藏。所以,青朴与桑耶寺共...

    【佚名】

    |西藏|

    http://www.fjdh.cn/bnznews/2006/10/0628065886.html
  • 谈情说爱,大慈大悲

    爱,喜欢获得别人的感情;更有一些人,他们喜欢发挥爱心,博爱社会大众。可是“爱”与“恨”是对难兄难弟,几乎常形影不离,爱得不好,会成为恨,因为社会上一般凡夫俗子所讲的情爱,往往仅局限于男欢女爱,而不能...正是放在心上,刻骨铭心。这也说明了人类对爱的体会,是随着年岁的增加而日渐成熟的。 又有人说:凡夫俗子的情爱是从红颜到白发,从花开到花谢,比较贪恋于男女之欢。如果情爱能够随着我们人格的递增而日益...

    星云大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50952631.html
  • 问:遭受他人辱骂时,我该怎样做?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要自己能忍,他最终会感到惭愧的。 有人辱骂我时,应当想众生都是受业力的牵引而不能自禁的,况且他会受到因果报应,何必还要去伤他呢? 有人辱骂我时,应当想凡夫俗子都在受着...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8/19544388103.html
  • 问:佛和菩萨有什么区别?

    佛,是“佛陀”的简称,也有译作佛驮、浮陀、浮图、浮屠的,在梵文中,其意为“觉者”、“知者”、“觉”。“觉”又有三层含义。自觉、觉他(使众生觉悟)和觉行圆满,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 佛教认为,凡夫俗子,上述三项都缺,毫无觉悟可言;声闻(闻听佛陀言教而觉悟者)和缘觉者(因...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150778180.html
  • 中道实相观

      中道实相之意义   中道即实相,实相即中道,如来不住苦乐两边,常行中道。禅宗祖师云:“有佛处不得住,无佛处急走过”。儒家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一般人无不生活在喜怒哀乐之中,无时不在明暗、动静、苦乐、祸福、得失、是非、善恶、美丑、欣厌、取舍 等两边中讨生活。都是生存在虚妄不实的梦境中,从未与中道实相碰过头、见过面,故称为凡夫俗子。   简单说,实相就是指吾人当前一念...

    中台世界

    |止观|中道|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12/2122366796.html
  • 把慈悲用在生活之中

      《大智度论》卷二七云:“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简单的说,所谓大慈悲心,就是要让众生离苦得乐。大慈悲心不是佛陀和那些大菩萨们才有,我们凡夫俗子,人人本来都有一颗大慈悲心。这跟孟子以梁惠王“不忍见其觳觫”、一般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说明人人心中都有“仁”的根苗,想法是一样的。只不过凡夫的慈悲心容易受到自我蒙蔽,一不小心就落在自私自利的圈套里;所以,我们要...

    圣严法师开示

    |圣严|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1/2218327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