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8篇,用时17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凡夫具足圣人法

      临济宗善资禅师上堂:“几夫具足圣人法,凡夫不知。圣人具足凡夫法,圣人不会。圣人若会即同凡夫;凡夫若知,即是圣人,然则一致,各相互陈。”  这段话头主题在宣示“无别”或“一体”。但这是...也就是“破旧立新”,旧的破完,自需创新。所以成成圣只在一念之转而已。无论从意识入手或从思维入手都是古今参学者可以采撷的方法也。禅师最后所说“一致,各相互陈”,用浅白话说:不可误以佛学过于神秘,不可...

    黄炳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93254218.html
  • 云山海月不关情

    末那等七识,如同不肖的子孙,不能和自性相契,因此一时捐弃于性海之中,好比婆子的抛舍婴儿。如此一番的认知、否定,自性的功用,便能舞棹弄桡,肯定地显现出来。但是真正的禅悟应该是一体、色空一如的世界,...

    依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11352137.html
  • 陈绍常:众善奉行—佛教思想与企业的和谐发展

    就是要人们做到“动静和谐”,因为这个和谐是一个统一的过程,佛教讲不离两边即为“中道”,一体,是为不二。天台宗讲圆融,认为世间与出世间一体的,所谓一切资生产业皆是佛道,所以动静一如,不一不异,都是...

    陈绍常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85971315.html
  • 李通玄的东方智慧论──《新华严经论》札记

    不移,不随他教;与道冥符,寂然无为。”[2] 所谓“同一真性”,便指如来藏佛性;“等一”,即指众生与佛一体同源。   李通玄没有从理事...进修故。普见一切众生所有心量,皆从如来大智而有。一体,同一智慧,无有二性。(卷22)   自心与一切众生心一体无二。以此能知一切众生心故,以自心众生心无二故,乃至知一切佛法深密理趣智亦尔。以自心无...

    潘桂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2549237.html
  • 佛教建筑的使用与管理——以紫竹林精舍的设计与使用为例

    以其设计最为突显。尤其以佛位是整体空间的轴心,强调“分别为胜”,因此要具独特的个性,表现要有宽阔、深遂的感觉。再者,西方宗教透过光表达神坛神圣,而佛教的理念是佛与众生平等,在设计上要表现出一体的...负责人白省三、高山青、丁清彦、王宗仲先生的重视、关心,给予法师们很大的精神支持。建筑过程中,现场监工、承包商、法师们发现问题,“三门”都派专案负责人孙立庆先生补图说明或亲至现场解决。  4.落实监造权责...

    悟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90657220.html
  • 楚山绍琦的参究念佛及其影响

    如果人们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便知心佛一体,了无所得;否则,仍是处于迷惑之中。  第三,通过参究念佛,达到最终得觉悟。绍琦认为:“居士与此果能信入,则与从上佛祖所证所得更无差别,复何、迷悟、得失之可...一边,只是反复思索“这个念佛的究竟是谁?”长期坚持下去,最终究会达到一体、迷悟无间、得失无别的纯粹开悟境界。  那么,为什么要参“念佛的是谁”这个公案呢?绍琦认为:“夫格外真机,难容凑泊,初参之士,...

    王公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61058905.html
  • 僧宝正续传(1)

    且而育。师儿时趣尚超卓。稍长泊然。不旨从俗。屈首受书。至性相近习相远。遽曰。一体。以习故差别如是。我知之矣。去家走成都。依鹿苑寺青泰为童子。乞名惟照。志始生之异焉。十九得度具戒。泰尝使之受起信论于...虚空碧玉盘。好拈掇。更须看。翻来覆去黑漫漫。以拂击禅床下座。又曰。山堂。今日已开炉。点淡寒云雪未铺。拨火任君谈冷暖。不知谁解唤司徒。古求人向热灰里。诸佛行道火焰中便见。刹刹尘尘皆同自己。心心念念尽合他...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64052821.html
  • 大足石刻禅宗《牧牛图》管见

    由是杰之思想,禅净习合。杰云:"夫弥陀光明,遍照法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一体,机感相应,诸佛心内,众生尘尘,极乐众生,心中净土,念念弥陀。"他在与禅僧交往甚密的同时,又与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居士唱和...自吹。山北山南皆自得,二作俱离。拍手笑嘻嘻,乐以忘疲,逍遥物外且何之。若说无心即是道,犹欠毫厘。十双忘。无相大圆融,不立西东,人牛何处杳无踪。子夜赤轮浑不照,八面玲珑。魔佛总成空,消融。冰沙发...

    胡良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14462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