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76篇,用时7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论原始及部派佛教的“

    论原始及部派佛教的“”说   作者:陆沉   提 要:本文探讨与分析了原始及部派佛教的“”说,尤其从心识与五蕴、与十二处、与十八界、与心所、与其他诸法、与四缘的联系上,指出“”说存在的局限,而正是由于这些局限,才必然导致更为严密、周详,尤其非心理主义的唯识学的“八”说的出现。   ...

    陆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75749039.html
  • 论佛教的“四句推捡

    显然是指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和意识之“ 。“是“六根对“而起的,具体是:眼根对色尘起眼识,耳根对声尘起耳识,鼻根对香尘起鼻识,舌根对味尘起舌识,身根对触尘起身,意根对法尘起意识,图示如下:  六根: 眼 耳 鼻 舌 身 意  尘: 色 声 舌 味 触 法  :眼识 耳识 鼻识 舌识 身识 意识  如果说“六根是“一念心的寓所,那么“便是“一念心的表征,...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052938337.html
  • 从科学的角度对自性的思考

    和应答性机体反应的依据。   在“的刺激下,通过“,引起“,这是常人精神态下的主观感觉,这是“有物的主观感觉。若让“的兴奋性淡化,“的刺激兴奋不起来,不会引发“...过程引起经络感觉的出现,是以躯体感觉为主的。而六祖顿悟无生法门,是淡化以“为条件,降低“的兴奋性,扩大了意识阈,从而获得与自古以来的遗传信息沟通,因而顿悟引发智慧的开发。   参考文献:...

    黎泽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40551263.html
  • 草木间感受 茶韵禅机

    意识(法),最后在心里所意会到的就是我们常说的茶韵。茶韵产生的流程正是佛法中“六根(生理)对“(物理)的摄受而产生“(心理)的过程。   关于茶韵的描述不胜枚举,但大都停留在感性的认知。如清代学者梁章钜在《归田琐记》中把武夷茶的韵用“香、清、甘、活四字来概括。这无非从色、声、香、味去记录官能感受,并非真正的茶韵。他又说“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这“悠然心会、“难与君说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21011384410.html
  • 十八界

    差别、体性、原因等意义,但也可以认为是含有这些意义的要素。即把藉着感觉、知觉才能成立“认识的要素,依根、境、加以分类而成为十八界。此即六根加上境的十二处,再加上眼识至意识的。如原始经典上所说的“缘眼与色,而生眼识乃至“缘意与法,而生意,“是缘根与境而生的。缘感觉与知觉而产生的“认识,其要素有十八种。  有些经典把以上的六根、境、加上触、受、爱,而成为六六,用以说明...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40742965.html
  • 佛教心灵环保有利于世界一体化的健康发展

    四中说:“随何等心从因缘生,见彼诸心皆由他力而有。⑴此说表明,人任何心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因缘。而因缘泛指内在的因素和外在的条件,所谓“他力,义指外力。因此,佛教相应地提出了“和“的学说。所谓“,是指“眼、耳、鼻、舌、身、意,前五识属外在的感官,意识又名心识,既受前五的主导,也反而主导前五。所谓“,是指外在的“色、声、香、味、触、法,属于所与之对应感知的...

    圆持

    |佛教心灵环保有利于世界一体化的健康发展|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03173889.html
  • 阿赖耶识——小宇宙 第八感

    “含藏识,潜藏着由一到七的行为所积存的一切结果,并逐渐成为产生七等的根源。   佛法还说,一,会与死同时消灭,但“末那,“阿赖耶识决不会消灭,从无限的过去一直延至未来的永远。这...唯识学派,所指为“为识宗,也成为“法相宗”。是中国的佛教宗派之一,缘于古印度大成佛教的瑜珈宗。应主张“万物为而的名。它是从其表层部分向深层的五、七、八的方向深入扩展。它是一边把握识别...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14949570.html
  • 唯识学的现代诠释——评林国良《成唯识论直解》

    分别介绍了《成唯识论》的学派源流、传统学术范畴、现代学术解析以及唯识学的历史和现状。在正文部分,作者没有按原论的十卷分章,而是根据论述的内容分为“论破我执与法执、“论第八、“论第七、“论前...“感觉机制,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作者没有把“根简单地说成器官,我想此中是有深义的。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作意、受、想、思等遍行心所,解释为“注意、感受、概念、意志,其中“受、想、思与结合...

    燧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44549995.html
  • 《佛说天地八阳神咒经》之疑点

    何八为经,八阳名为纬,经纬相交,以成经教,此为谤法和乱法,坏人善根。其目的无非乱人知见,阻人参研真正之经教。  疑问之七:“云何名八?眼是色识、耳是声识、鼻是香识、舌是味识、意是分别,六根是。此乃颠倒说法。只要稍研佛法,就会晓得色声香味触法尘被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所分别而产生,即十八界,怎么能说六根是呢?  疑问之八:“即知两眼是光明天,光明天中,即现日月光明如来;两耳是声闻天...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60452767.html
  • 以契经看阿赖耶

    :  契经所谓的“,指的是“,除此“再也没有其它的分析。因此,对于唯识学派在“之上再安上第七、八的说法,便被许多坚持世尊原来说法的佛子们认为这是世尊所说的“异我邪见。不过...之作法,便成为了各宗派之间的趋势,当然,唯识学派的第七、八的学说发展,便也似乎成了理所当然。【关于犊子部的补特伽罗之说,还是在讨论(见‘俱舍论’)】  如果说,世尊以实际的体悟观察,而把“的...

    净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92654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