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63篇,用时2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教是如何传入英国的?

    巴利文、梵文佛教的发掘、整理、注释和翻译工作为主,涌现了一批著名的巴利文学者和梵文学者,建立了一些佛学研究组织。1881年戴维兹(T.W.Rhys Davids)在伦敦成立的巴利圣典协会(Pali ...为化学家,在缅甸出家受戒。1808年他回到英国,计划成立教团,宣扬佛法,可惜没有成功。1984年斯里兰卡佛教徒在伦敦创立伦敦佛教精舍(London Buddhist Vihara),成为欧洲第一所...

    佚名

    |两岸|佛教|英国佛教|上座部佛教|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7/07432387191.html
  • 我国启动《新编大藏经》工程

    的大藏经达几十种之多。它们不仅收录了千余年来汉译佛教,还集纳了中国历代僧俗学者撰写的佛教著作,既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佛学体系,也是中华文明的优秀遗产。   “遗憾的是,这些大藏经均无标点,也没有一部...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带标点的大藏经编纂工程正式启动。这部预计3亿字300余册的汉文版《新编大藏经》全部完成后,将比目前收经种类最齐全的日本《大正藏》的内容多出近一倍。   所谓大藏经,即所有佛教经籍...

    佚名

    |我国我国启动《新编大藏经》工程|

    http://www.fjdh.cn/bnznews/2006/12/1011527177.html
  • 佛教文学刍议

    他们在宣传和扩大佛教影响力的时候,非常注重利用文学手段来为其服务。这样,佛教与文学的关系就更加密不可分,随之亦产生了“佛教文学”的文化系统结构。   佛教文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佛教文学,一是区域佛教文学或国别佛教文学。   佛教文学,又称佛藏文学,是指印度佛教文学,由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及其弟子所创作,主要是古代印度的产物。它广泛吸收了古代印度民间口头文学创作和宗教经典创作的成果,如《...

    普 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52469972.html
  • 不说破

      从本质上说,宗教所有关于本体论和信仰经验的表述都是不可言说的言说,对经典的崇拜和传播永远无法摆脱言意关系的悖论。中国化的佛教——禅宗由于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就在逻辑上消解了言意的悖论,而将言说的客观效果与主观意愿统一于“不说破”的原则上来。  “不说破”是个否定式的表达,谈到“不说破”,首先要弄清什么是“说破”。这是佛教的一个固定概念,佛经中有两种用法:在佛教中谓以言说破除...

    蒋 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53454007.html
  • 印老著作对于学佛者的启蒙──永远的导师

    回应欧日学者之不同看法。其顺应世界性佛教研究脉动之心意甚为明显。   或许有部份学者认为,印老由于不具备佛教语文的能力,因此认为其学术著作,难登国际佛学学术殿堂。其实印老早在一九七三年,以《中国禅宗...菩萨,印公老人真乃一位尽形寿为众生为佛教献身的“永远的导师”啊!   印老对于台湾佛教学术思想的影响与贡献  印老曾说,他出家以来,在修行、学问、修福──三类出家人中,是著重在“学问”(闻思)。检阅印老...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33557498.html
  • 赵朴老挽吕澂先生

    百科全书,又利用余暇自修,精通英、日、法、德、梵、藏等各国语言,得以解读、校勘梵、藏佛教。先生在佛学领域中可称得上是一位通才,无论是印、中佛教史,还是佛教各派各类学说,他无不委曲通晓,而对于佛教文献的...1989年,一代哲星吕澂归化于常寂光中,享年94岁。  83岁高龄的赵朴老在中国佛教协会所在地——北京广济寺亲自为吕先生主持往生回向法会,并做挽联曰——     智慧照幽玄,称名不愧今鹙子;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23859872.html
  • 日本佛教界的重镇——日本佛教大学概况

    文化史研究,和从历史的角度研究佛教诸现象的佛教史等三个领域。  这三种专攻在课程上完全清楚划分是从三年级起。  选修的科目除了佛教语文外,还有宗教史、哲学、伦理学、东西比较哲学,印度哲学、中国哲学...日本佛教界的重镇——日本佛教大学概况  杨德辉译  十七世纪初期以江户增上寺为中心,  所创设的净土宗的学术机构“关东十八坛林”,接著在明治元年二八六八),于京都知恩院山内开创的近代教育机构“劝学院...

    杨德辉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00266179.html
  • 佛陀的教育观

    技巧。圆满了这些就是阿罗汉,就是佛了。   在西方,谓佛陀为超人,虽不正确,倒可理解。   在佛教中,关于阿罗汉的素质有许多描述。如:有价值的、应供的、没了贪痴的自由人、不再执著、没有分别心、...的一面,但如从佛教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会发现它有三大弊端。   一是竞争原则: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受教育者回到社会上时更具竞争力,竞争就得超过别人、突出自己,甚至打败别人。   二是职业原则:教育...

    本性

    |教育|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09/2239291211.html
  • 大乘非佛说?

    思潮,这种思潮无意中也影响了佛教,老师传承于上一代的圣典,再传诵给弟子们时,也很可能另外讲授一些时代中流行的学问,传了数传,时代的产物与佛教的界限,便会自然消失,所以这是加入的新材料。如《阿含》中...  佛法是永恒的,“佛佛道同”的,但流传于世间的佛法,是由释尊的成佛、说法、摄僧而流传下来,这是历史的事实。但近代以来,南北传佛教接触的频繁,双方再一次引出了“大乘非佛说”的论诤,主要围绕大乘经典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54651494.html
  • 佛教教育应以“五明”为本

    佛教的先贤们在语言学上有显著的成就之表现。他们从各种不同方言的佛教翻译成各种不同文字,来适应不同地区的人们阅读。这就是运用语言学去弘扬佛法的最佳例子。   (三)医方明(Cikitsa^vidya...佛教教育应以“五明”为本   高永霄   、在这个急激转变的宇宙世界之太空时代中,科学已经无疑地被充分利用为拓展人类智识的范畴,故不论在社会科学和应用科学方面,其进步的...

    高永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92364461.html
上一页1234567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