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08篇,用时15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观论颂’导读

    观论颂’导读  黄国达  本书归在‘妙云集’上编,是导师思想十分重要的部份,导师深入龙树中观论典,融贯原始佛教的空,透彻辨析大乘三系的空义,真确理解龙树中观学,摆脱了三论、天台、及禅宗的理路,可说是中国佛教千年来第一人。  笔者有幸于研读本,获得前所未有的法喜,对于般若法门的种种疑惑一扫而空,此后亲近宏印法师,并开始阅读‘妙云集’,因而对导师的思想有进一步的了解,对于佛法的各个层面...

    黄国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74549008.html
  • “自性”与“我”之定义

    印顺导师在《学佛三要》〈自利利他〉篇告诉我们:“菩萨这套长在生死而能广利众生的本领,除‘坚定信愿’,‘长养慈悲’而外,主要的是‘胜解空性’。”(第一五十至一五一页)又在《观论颂说:“缘起...、常有、独有。”(《观论颂》第二五三页)又解说为:“自性有三义:一、自有,就是自体真实是这样的……二、独一,不见相互的依存性,以为是个体的,对立的。三、常住,不见前后的演变,以为是常的,否则是断...

    庄春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10254306.html
  • 法空观初探--以《中论》“观因缘品”为主

    主要亦是有参考了当代佛教思想家印顺导师著之《观论颂》。  这颂主要是示出一切法皆是众因缘和合而生,属于因缘所生的法是没有自性的。所谓自性在导师所著之《成佛之道》有云:  自性是自体的,是本来...没有常,一、不变的自性可得,一切法皆诸因缘和合而生故。而《中论》<观因缘品>所述之四门不生与四缘不生就是为了破除以为因缘各有自性的不正确理论,这如导师在《观论颂有云:  一般人对缘生的见解,...

    释圆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72945071.html
  • 法空观初探

    括在一切法的定义了。笔者对于这首偈所给的定义现简单做个诠释,当然最主要亦是有参考了当代佛教思想家印顺导师著之《观论颂》。  这颂主要是示出一切法皆是众因缘和合而生,属于因缘所生的法是没有自性的。...正确理论,这如导师在《观论颂有云:  一般人对缘生的见解,生起不正确的错误,主要是以为有实在的法,从实在的缘生。本品观因缘,就是否定自性有的因缘生,深刻的通过诸法无自性空。[4]  以上,笔者...

    释圆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0046088.html
  • 佛教对生命之认识

    ?现在人多?这些从中观都可得到合理的解答。若我们要看近代人的作品,则印顺导师有三本书很可作参考。一是观论颂。一是观今论。(就是观哲学现代论,透过现代人的哲学,形上学来说明观。)一是性空学...。以图解表示如下:-t起而入的,不懂缘起,不能了解观,观是空的思想。印度大乘佛学有两派代表:一是世亲、无著菩萨、安慧、护法、戒贤论师乃至玄奘大师等,是印度的唯识学派。即是前者识变转依的解脱思想...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30651136.html
  • 试以道义阐述众生皆有佛性

    观论颂》,台北正闻出版社,民国八十一年八月修订一版。p.22。 註二 : 目前学界对于“中道”与“佛性”等相关研究颇多,本文碍于篇幅的关系难以详尽,本文仅以印顺法师之《观论颂》,《佛法概论....33b。 註六 : 印顺法师著,《观论颂》,页470。 註七 : 《中论》云:“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T.30, p.2。 註八 : T.9, p.624a。...

    明霭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64844970.html
  • 评《新雨》的〈谈龙树的哲学〉

    》第二章,作者自印,一九七八年四月再版,四三──九○页。   同前注,二一二页。   《中论》卷一(大正三十.一中)   印顺,《观论颂》,台北,正闻出版社,一九八八年六月十版,三三页。 ...,一九九三年一月。   可参阅拙著,已收入本书。   出自《大智度论》,转引自印顺《观论颂》,四七○页。   《杂阿含经》卷十(大正二.七一上)   印顺,《华雨香云》,台北,正闻出版社...

    温金柯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06540888572.html
  • 略谈真假方便

    之同异:般若是智慧,方便也是智慧。智论比喻说:般若如金,方便如熟炼了的金,可作种种饰物。”在《宝积经》说:“什么是方便?悲愿为方便,无所得为方便。这样的方便慧,是菩萨的般若。”又《观论颂》说...领悟佛教的真义。在《景德传灯录——弘辩禅师》里有一段对话说:“帝问曰:何为方便?对曰:方便者,隐实覆相,权巧之门也。被接中上,曲施诱迪,谓之方便。”又印顺导师在《胜鬘经说:“法华经亦名大方便经,...

    长清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72245047.html
  • 红炉白雪──一位“痴汉”的心

    这样。出家后不久,便接受师父的指导开始学习佛法,而最先系统阅读的书竟是导师的《观今论》与《观论颂》。从那时开始,便一直不断地拜读导师的著作,从中汲取思想的营养。导师以流畅的文笔,深入浅出的说理,...如《中国禅宗史》、《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等等,都不由地生起一种惊叹:导师的思想确实博大精深,确实是独具新意。但是,读懂一个人很难,就如在黑夜要读懂一颗星星,似乎离得很近却又是很远。这几天来,读...

    释圣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82854739.html
  • 《中论》思想略探

    184页,正闻出版社。  [5]印顺法师著《观论颂》(《妙云集》上篇之五)第31页。  [6]龙树菩萨造《中论》卷4,《大正藏》卷30,1564a。  [7]印顺法师著《妙云集》上篇之五《观论颂...  作者身振法师,中国佛学院讲师。  龙树观学在佛教,无论是从印度、西藏、中国,都引起过很大的影响。大乘观宗祖师龙树菩萨,是划时代的圣哲,他在佛教的光辉,愈久愈朗耀。龙树菩萨的主要思想,可...

    身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65341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