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4篇,用时48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谈菩萨的“四摄”行()

    谈菩萨的“四摄”行()  同事:即是随顺、同行、同利等,谓亲近众生同其苦乐,并能随顺众生的根性而示现各种爱好,使众生能够共同得到利益悟入佛道。也就是说修菩萨道的人,要能够经常深入社会各阶层中,与社会各行各业的人相接近,了解他们的生活所需要的东西,和他们成朋友与他们共同工作,在这种契机契缘的情况下,自然而然的就教化了众生。所以“同事”就是说菩萨在教化众生时,不但要以布施、爱语、利行方便法门,...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45865890.html
  • 智慧如文殊菩萨的全知麦彭仁波切简纪

    的教诫,均授予你,从此应以讲、著、辩方便,善巧弘扬,使宝贵的佛法,能在世间成为永久的光明。”于是麦彭成为法主,同时蒋扬上师赐以白度母的绘像、祈请住世文、与身语意的所依,以及班智达长耳帽。其后,蒋扬...此等皆是与生俱来。早在一千多年前,莲花生大士曾授记他将成为“弘扬大圆满的太阳。”在雪域藏地诸教派,共称全知麦彭仁波切是文殊菩萨化身。  全知麦彭仁波切从小就异于常童。六、七岁时已能背诵《戒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44949997.html
  • 四摄法与菩萨道的关系—以《华严经·十地品》为主(上)

    、同事  因应众生不同的根性和习气,与其共事或作修行助伴,除了布施、爱语、利行方便法门,更进一步与其同行,随其所乐。所谓“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以慈悲、智慧,与众生同行所好之事,...一切恶,断贪、嗔、痴、憍慢等而安住于忍辱柔和之中。  、利行  利行也就是利益众生的行为,菩萨以身、口、意业种种善巧方便之善行,利益众生,使其欢喜信受佛法,即是利行。凡利益众生之事,皆尽力而为,以冤...

    印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364369414.html
  • 佛教趣谈

      据《杂阿含经》(九二三)说,如果以方便来调伏众生,而众生却无法得到调伏,就当“杀”之。当然,这个“杀”并不是用刀枪去杀害众生的肉体,而是永远不再对那些众生进行教化。在佛教看来,没有了佛法的...端庄的整体感觉上。这表现在服饰上,主要是衣。佛教所谓的衣,指的是袈裟。第一种袈裟,佛教称之为“僧伽黎”,用九条乃至二十五条布制成,是比丘托钵乞食或应召入宫等重大活动时所披之袈裟。在中国,由于...

    恒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8362679602.html
  • 保唐无住的禅学思想探究

    ,故名善巧。”[28] 佛智是体,方便是用,《净名经疏》卷方便有自行、化他、自他。“自行方便”指佛及四十一位菩萨所证的不思议二谛之理;“化他方便”指菩萨不断烦恼,平等照了界内、界外的种种法门;“自他方便”指前二方便的圆融论。无住禅师的方便说,一无为方便,二广大方便平等方便方便互为融摄,与自行...

    道坚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15252224.html
  • 《阿含经》中的佛陀

    教育方法。  “世尊为无上调御丈夫”,意思就是“佛是最伟大的教育家“,佛的教育方法如何呢?佛说“我亦以方便调御丈夫,何等为?一者一向柔软,二者一向粗涩,者柔软粗涩。所谓一向柔软者,如所说...:“如来粗涩教”以“批评、警诫、甚至惩罚”为主;而“如来柔软粗涩教”是“软硬兼施”。这教育方法是根据学人的不同根性而采用的,其中有十分丰富并深奥的教育心理学原理,佛在本经最后还强调指出“然如来法中...

    释法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03250792.html
  • 时轮金刚生起次第初修指要

    方便。一是无视所生烦恼、继续住心于所缘;其二一生烦恼立起对治;其令烦恼自解脱。要体察自己适于用什么方法去对治大小掉举。如果心虽安住而所缘境甚明,则应象睁大眼睛瞪视目标一样专注于它,使极显明,如...无法摆脱,孤立无助,希求快乐却无力控制苦因,而苦果都是从苦因中产生出来的,苦因和烦恼都是从无明中产生。要以这样的见地和发心持续不断地努力去破除无明,则能趋于基果无别之法界而具足法身的教化事业。为使...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5384485122.html
  • 大乘根本加行论

    皆应先着力解决信的问题,祛除疑惑,生起正信,坚固净信。生起、坚固正信,略有方便:  一、亲近善知识。善知识,指能引导、帮助人修学佛法的师友,这种人起码须解了佛法,具正知见,有德行、有修持,与自己...基地,如乘修定以持戒为加行,神通禅以四神足(欲、念、精进、慧)为加行,天台止观以具五缘、诃五欲等为前方便,法相宗菩萨道五位中以资粮位后、见道位前的煖、顶、忍、世第一四位为加行位,等等。本文所言大乘根本...

    佛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3585738929.html
  • 略谈学习佛法的技巧

    很难完成。当然,对上根器者例外。  、修观  按照通常的说法,修禅定有方便法门。第一种,修止(定);第二,内观;第三,止和观交替修习。一般所说的禅定指前两。其中的修观,简单说就是分析和观察...所说的定境有:刹那定、近行定和安止定。其中,“近行”的意思是接近,接近固住不动的定;“安止”的意思是固住不动的定,指心与目标合一;而刹那定是行者在日常生活中达到的刹那间的定境。简单说,近行定指内心...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14949569.html
  • 少林文化渊源、内涵及研究现状

    接人。参学之人根机各不相同,曹洞宗在接引参学之人时提出了“路接人”之说,即方便设施:“鸟道、玄路、展手。”所谓鸟道,通俗地说,鸟之行空,了无踪迹,曹洞宗教导参禅者要像鸟之行空那样,不着痕迹,无所...反复丁宁风格的接引方式及曹洞宗风主要体现在:一、渗漏。“渗漏”,在曹洞宗语汇中所指的是执滞于某种东西或方面,主要是指参学之人往往执滞于见解、情识、言语三个方面。渗漏具体指见渗漏、情渗漏、语渗漏...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92259105.html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