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2篇,用时36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问:《地藏菩萨本愿经要是什么,如何受持此经?

    《地藏菩萨本愿经心要如下:1、通过世间之孝,发起广度众生的大愿。这里含摄很多义理,如众生同体、一即一切、平等不二等。2、相信因果真实不虚,世间法相,皆因果造就,如是因,如是果。大修行人亦不昧因果,指于因果自在,不为因果所缚。3、认识“一切唯心造”,是作佛是是佛,是心造业是心受报,三恶道皆自作、心造、自受,非本来面目。4、读诵经典、礼拜忏悔、持念名号、庄严三宝、...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073877803.html
  • 静品禅诗

    直指人心的一种大智慧,当年禅宗六祖惠能是一个目不识丁的粗汉子,因听人家讲念《金刚经有所悟才出家访师的,后来得了五祖的心印,成为南宗开山之祖。对于佛经上的文字来说,他一窍不通,但他空如镜,一悟之后,...

    郑晓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14054339.html
  • 修到梅花伴醉翁--乙酉年禅七随笔

    …”而呼吸,步履开始轻柔,绷紧的肌肉开始放松,紧缩的慢慢舒展,平静下来。自此,每支香都在微笑中开始,在微笑中结束,秒秒微笑。微笑地享受疼痛,微笑地在疼痛中背诵《心经,微笑地在疼痛中体悟对《心经...并不是马上静坐,而是吃茶,通过吃茶慢慢平息奔腾的热情血液归于平静,这既是动静间的缓冲也是补充体能的阶段,更是交流的时刻。稍挽起长袖的两名护七师父各拎着一把大铜壶迈着丁字步从东西两边开始倒茶,他们...

    刘文莉

    |四祖寺|禅七|

    http://www.fjdh.cn/bnznews/2006/02/2016233108.html
  • 谈谈有关初期禅宗思想的几个问题

    问题。东山法门以一行三昧为中心,以守自为方法,这些都是道信所创的规模。但弘忍更导入《起信论思想,而加以发展。《起信为其时很流行的一部有关止观的书,它将一行三昧提到止观中很高的地位,又详细组织了一套为其依据的理论。弘忍将守自落实到真如门,正是采用了《起信之说(见《宗镜录卷九十七)。因此得弘忍再传衣钵的净觉,在所撰《楞伽师资记的自序里,就明白提出《起信真如门的一番解说作为禅法的...

    吕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51165903.html
  • 谈惠能的“顿悟成佛”说

    法门,乃以《金刚经为宗经。他说:“若欲入甚深法界,及般若三昧者,须修般若行,持诵《金刚般若经。即得见性”;“若大乘人,若最上乘人,闻说《金刚经开悟解,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般若之智亦无大小,为一切众生自”。惠能将般若之智视为自,自性及本性,并与佛性等同。悉源自《金刚经之说,依据这一佛性学说,惠能得出如是结论:“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知万法尽在自,何不从自心中顿见...

    刘保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33642433.html
  • 关于六祖思想中“执”与“破执”的浅要探讨

    有情无情,悉皆蒙润。诸水众流,却入大海,海纳众水,合为一体。众生本性般若之智,亦复如是。”由这些《坛经中六祖的言语可以看出,强调“自性”、“本心”是六祖思想的根源。  事实上,这种坚定的“自”的...重坐禅。就如其在《坛经中所言:“若大乘者,闻说《金刚经开悟解。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慧观照,不假文字。”又如:“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这些语句都反应出慧能大师不重文字,他...

    肖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41364747.html
  • 金刚经与中国佛教

    实践此经之教法  在中国各宗祖师心目中,《金刚经的教法是佛法的核  。依之修持,可以破除封惑,直证菩提。如天台智顗《金  刚般若经疏即云:  体者,“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是经之正体  也。...闻法  ,不生信。(中略)若大乘者,闻说《金刚经  开悟解。(注11)  这是六祖慧能的开示,其实也是他本人的经验谈。但是  ,诚如他所说,  75页  《金刚经是“最上乘法,为大智上根人说”...

    蓝吉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4847384.html
  • 天台智顗《摩诃止观“一念三千”说研究

    说,亦是智顗由宗教经验所建构出的宇宙图式。  “一念三千”说,是智顗在《摩诃止观第七章〈正修止观〉中的“观不可思议境”,所提出的止观观心解脱论,是说明吾人当下之一念阴识之,即含具由“十法界”、“十...  第三节 《法华经、佛、众生三无差别之妙法 90  第四节 小结96  第四章 “一念三千”说之根源─《妙法莲华经法师功德品  “六根清净”之不可思议宗教境界 99  第一节 “一念三千”说之...

    赵东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20155987.html
  • 《金刚经与中国佛教

    说明:  善知识!若欲入甚深法界,入般若三昧者,直须修般若波罗蜜行。但持《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卷 ,即得见性,入般若三昧。当知此人功德无量(中略)。此是最上乘法,为大智上根人说法。小根智人若闻法,不生信。(中略)若大乘者,闻说《金刚经开悟解。[10]  这是六祖慧能的开示,其实也是他本人的经验谈。但是,诚如他所说,《金刚经是‘最上乘法,为大智上根人说’,因此,除了他本人之外,后世佛教徒依《...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50457590.html
  • 禅宗对佛教人文精神的张扬

    翻译,名道众生。具修自利利他之道,名道众生。又复此人解会中道,从其所会名道众生。(卷十四)僧肇在《注维摩诘经中也解释说:   菩萨,正音云菩提萨J垂。菩提,佛道名也;萨埵,秦言大众生。有大入...众生即是佛。”“我自有佛,自佛是真佛”等等,在《坛经中可说俯拾皆是。同时惠能在说法中,还两次引述《菩萨戒经中的“戒,本源自性清净”说,...

    楼宇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52359469.html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