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162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玄奘与韩半岛佛教

    佛教的发展及其与中国的交流 54-60 第一节 韩半岛早期佛教的传播 54-55 第二节 韩半岛中期佛教的发展 55-57 第三节 与中国佛教的交流 ...

    朴均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05959756.html
  • 五代宋敦煌归义军节度使曹元忠与五台山文殊信仰

    莫高窟兴建了大量的洞窟,其中第61窟和第55窟即是曹元忠本人发心营建的功德窟。这两个洞窟是姊妹双窟,毗邻而建  ,均为大型洞窟,其中第61窟为莫高窟最大型洞窟,建成于950年前后,第55窟则建成于...

    沙武田教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25761003.html
  • 《父母恩重经》的历史发展与文化诠释

    No.68  梁 僧佑 出三藏记集 第55册 No.2145  隋 阇那崛多 起世经 第1册 No.24  隋 费长房 历代三宝纪 第49册 No.2034  隋 法经等撰 众经目录 第55册 No.2146  隋 彦悰 众经目录 第55册 No.2148  唐 般若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第03册 No.159  唐 玄奘 本事经 第17册 No.765  唐 玄奘 辩中边论 第31册 No....

    姚孟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32862189.html
  • 道安

    作用很大。僧祐在《出三藏记集?道安传》中说:“安……序致渊富,妙尽玄旨,条贯既叙,文理会通,经义克明,自安始也”(《大正藏》第55卷,第108页)。道安通过自己的著述,创立本无宗,它在我国佛教思想史上...种不易于翻译的情况,即古代特有的时俗不易译得适合于今时;佛说的微言深义不易译得使凡愚也能理解;传译的人都平庸,一般不易译好。(见《摩诃钵罗波罗蜜经钞序》,《出三藏记集》第八卷,《大正藏》第55卷,第...

    方立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04942242.html
  • 魏晋南北朝时期印度观音经典向中国的传播(上)

    1]“《无量寿经》一卷(或云《阿弥陀经》)……天竺沙门鸠摩罗什以伪秦姚兴弘始三年至长安,于大寺及逍遥园译出。”《出三藏记集》卷二,《大正藏》第55册,第11页上。又见《出三藏记集》卷二,《大正藏》第55册,第14页上。  [2]“《无量寿经》 (鸠摩罗什、求那跋陀),右一经,二人异出。”(《出三藏记集》卷二,《大正藏》第55册,第15页上。)又,隋法经《众经目录》记载:“《无量寿佛经》一卷(一名《...

    李利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52754544.html
  • 东晋道安思想析论(3)

    正》55-80上。 (注110) 〈比丘尼戒本所出本末序〉,《出三藏记集》卷第 十一,《大正》55-80上。 ...四分律含注 戒本疏》四卷,与唐怀素《四分律开宗记》十卷。 (注112) 〈增一阿含序〉,《出三藏记集》卷第九,《大正 》55-...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4946288.html
  • 从数息观论中国佛教早期禅法

    〉云:“夫安般者,诸佛之大乘,以济众生之漂流也。”(《大正藏》册55,页43上)此即赞美诸佛以安般六门化导众生,令众生摄心入禅定,除诸阴灭诸欲,开启智慧。另如《达摩多罗禅经》从内容来看著重于次第修行之...------------------------[18] 参见注6。[19] 《大正藏》册55,页43上。[20] 如康僧会〈安般守意经序〉中,将数息配以初禅,随息配以二...

    陈英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3745815.html
  • 石头宗诸师之 “心性”思想(2)

    62条。   [55] 参《祖堂集》卷6(《高丽藏》册45,页275中)。这些偈颂,未被正式收入《祖堂集》中,可见作者是将它们视作次要的补充文献来看待的。   [56] 《五灯会元》中的...一律采此作法。这样的作法,是可以再商榷的。   [73] 公案如下:“问:如何是正问正答?师曰:不从口里道。”(同注55,页272下)。   [74] 公案如下:“师每上堂示诲云:...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94951950.html
  • On the Duality of culture and Nature

    ·期刊原文On the Duality of culture and NatureBy David R. LoyPhilosophicaVol. 55 (January 1995)pp. 9-35 ... Duality of culture and Nature Philosophica, Vol. 55 (January 1995) AbstractMuch of the Western ...

    David R. Loy

    |english|buddha|buddhism|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172972393.html
  • 《四分律》的翻译诸问题述考

    》卷第2,51—52页。  [14] 慧皎《高僧传》卷第二,67页,汤用彤校注。中华书局,1992年10月第1版(以下所引《高僧传》系同一版本,不详注)  [15] 《大正藏》卷55,517上。  [16] 《大正藏》卷55,814上。  [17] 《大正藏》卷49,70下—80中。  [18] 《大正藏》卷50,254中。  [19] 《大正藏》卷55,155中。  [20] 《大正藏》卷55,...

    宗性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403871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