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162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教胜地游览之文殊院:川西著名佛教圣地

    石刻、玉雕、脱纱、彩塑等工艺精湛的佛像200余尊。照壁上飧刻的“文殊院”三个金字系康熙年间该寺慈笃海月禅师书写,院内的文殊菩萨代表智慧之神,吸引着香客们前来烧香祈祷。交通:16、55、64等公共汽车...

    佚名

    |文殊院|佛教|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08/09113927416.html
  • 藏传佛教寺院里的老僧侣们享受美好的晚年生活

    下寺、临近寺院里55岁以上的老年僧侣都可以在这个特殊的养老院中免费用餐、取药。 嘎桑洛色自幼学习经文、汉语、唐卡绘制,18岁出家,曾就读于中国藏传佛教的最高学府——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还曾游览过...

    佚名

    |佛教资讯|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4/14561137801.html
  • 中国第四届因明学术研讨会闭幕式上的总结发言

     参加这次会议的汉、藏因明专家、学者共有71人,其中汉族学者26人,藏族学者55人。共收到学术论文38篇,其中汉文论文20篇,藏文论文18篇。从上面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自2006年杭州国际因明学术研讨会...

    祁顺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140538855.html
  • 活佛转世制度创始人

    冈波巴祖师为杜松虔巴认证 : “你已切断和现象之间的羁绊, 永远不再入轮回“.   55 岁时杜松虔巴如老师冈波巴的预言, 来到西康的冈波乃囊地区, 在此修习梦瑜珈而得到开悟, 从此了知日与夜,...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74343221.html
  • 辩经制度和它的来源

    走向了正规化的道路。这一时期桑普寺辩经院培养出了一大批因明学和佛学方面的人才,其中专讲《正理彻悟论》的有255人,专讲《正理庄严论》和《大合理论》的有55人。第二件大事是桑普寺第四位主持恰巴曲桑论师(...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42449944.html
  • 经导对中国佛教礼忏的影响——以梁《高僧传》为中心的探讨

    , P.543a.  注8:T.14-474, P524b.  注9:T.50/2059, P.407a.  注10:T.55/2145, P.9b  注11:T.55/2147, PP.175a,...----------------------------------------------  注25:T.55/2145, P.9a.  注26:T.55/2145, P.21b,P.32a.  注...

    释道昱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91759657.html
  • 民间慈善家”无相法师

    予以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此后,无相法师与慈善结对助学活动结下了不解之缘,至今已捐资19.55万元,帮助74名贫困学生免遭辍学厄运。   祥符禅寺在无相法师的主持下,积极践行“人间佛教”愿誓,...

    陈若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70560643.html
  • 妙华法师印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而编辑的《丹心颂神州》画册中,妙华用墨香和心香交融一体的作品,真心祝愿太平盛世中,妙华法师修炼成优秀的宗教教职人员,为宗教积极适应于社会主义社会作出贡献。同时也祝愿他积极的参加政协工作,...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61462311.html
  • 原始佛教“正法律”的法理学研究

    ---------------------------------------  绪论 13-20   1 世俗法律与原始佛教“正法律” 20-55   1.1 世俗社会之“法律” 20-35   ...35-55   1.2.1 “正法律”概述 35-42   1.2.2 “正法律”的产生 42-46   1.2.3 “正法律”的目的 46-50   1.2.4 “正法律”的作用 50-55   2 ...

    杨荔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435662872.html
  • 关河的禅法——中国大乘禅法的肇始

    叙述了当时的情形:  陈慧的谓安候“宣敷三实,光于京师。于是俊人云集,遂致滋盛。”(大正33,页9)  康僧会的谓安世高“译安般之秘奥,学者尘兴。”(大正55,页43)  稍后东晋的谢敷在其亦谓“于时隽又归宗,释华崇实者,若禽狩之从麟凤,鳞介之赴虬蔡矣。”(大正55,页44)  安世高以安般为主的禅法,不但盛行于当时,亦留传于后世,这可由历代《安般经》注解之数目得知。除上述陈慧及康僧会曾为此经作...

    赖鹏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34964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