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085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身是维摩不着花──黄玉阶之宗教活动

    寺派与大谷派, 均供奉阿弥陀如来 ( 注  51)。 黄玉阶与本愿寺派来往密切,明治三十三年三月担任台北真宗  本愿寺檀家  106页  总代嘱托 ( 注 52)。 明治三十四年四月,本愿寺置别院...台北别院奉  迎其开山亲鸾圣人的肖像(御真影)来台,黄玉阶率领台湾信徒二十  名在台北车站迎接 ( 注 54)。 明治三十七年二月,本愿寺又推举黄  为军人优待金评议员 ( 注 55)。  2.东和...

    李世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23370921.html
  • 敦煌四二八窟新图像源流考

    ,再让我们考察一下南北朝时中原卢舍那佛像的发  展状况。 五世纪初,佛陀跋陀罗在建康译出《大方广华严经》  后,学者皆竞相学习,讲解作疏者甚众。(注 51 ) 慧皎  《高僧传》〈僧诠传〉提到「释僧诠...成立。 而《十  地经论》和《华严经》在思想上几若手足, 北方地论宗的流  行,自然也造成华严思想研究的风潮。(注 55 ) 这些背景自  然都促进华严教主卢舍那佛像的制作。 《洛阳伽蓝记》即有  两...

    李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40171067.html
  • 俱舍论释题

    有的为了一颂的差别  ,分裂为四。学派分裂的动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为思  想集团的分化  51页  。照说,僧伽是以和合为本的﹕在事方面,以六和为原则﹔  在理方面,以一理为共证﹔在所宗承的上师...不错的﹗  四、本论的组织次第  一、本论的组织  一部伟大的作品,是有他的严密组织的,不是杂乱无章  的,所以关于本论的组织,不可不知  55页  道,如果明白了一论的组织,其内容也就可以知道了。本...

    演培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41971083.html
  • 明末《物不迁论》的诤辩——异议者澄的佛学思想分析

    「空」,是则无常即「空」,「空」即无常。无常与「空」一  有为法,故皆属生死,非「涅盘佛性」也(注51)。在此他视「佛性  」不属于《般若》「空义」,且贬「空义」为「有为」。但镇澄依然  视两者为不同...无去来」即不应等同《涅盘》的「实性常住」。否  则将误解了「二宗」的思想(注 54 )。  他即以如此的区分,便可《楞严经》的「妙真如性」(注55)和  《圆觉经》里的「圆觉妙心」(注56),皆视如《...

    江灿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42971094.html
  • 明末净土宗莲池大师云栖袾宏之佛化儒道及其逼近耆那教与反驳天主教(2)

    不得为利养恶心故, 通国使命,军阵合会,兴师相伐 ,杀无量众生。 而菩萨尚不得入军中往来,况故作国 贼﹖ ( 注 51) ...无轮回 ,叔子何能托前生为某家子﹖明道何能忆宿世之藏母 钗乎﹖羊足化虎。 邓艾 ( 注 55) 为半。 如斯之类...

    王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43171096.html
  • 明太祖与僧道——太祖的宗教政策

    的变化。一方面因思念马皇后,重  用高僧使诵经荐福。(注50)一面又猜忌群臣,遂以神道设教  ,以神仙征应谕众,表示自己是得天命真符的天子。(注51)  当时朝廷屡次访求通晓天文历数奇验者,封官...  ,州三十人,县二十人。男子四十以上,女子五十以上,方  得出家。(按﹕洪武六年十二月规定女子四十以下不得为尼  冠,二十年规定民年二十以上不得为僧)且限三年一给度牒  。(注55)二十岁以下愿为...

    朱鸿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43371097.html
  • 天台龙象 台湾高僧──斌宗法师(1911~1958)的生平与思想

    是以台中瑞成书局才再三请求出版斌宗法师《  心经要释》 ( 注 51)。  白圣在斌宗法师《佛说阿弥陀经要释》一书序文中说斌宗「教契  天台,行归净土……文辞显畅,论理清彻,净土教义,阐发无遗」  (...、咒:斌宗法师在《楞严义灯》说:「秘密即不  露的意思」 ( 注 55), 他在<关于楞严真伪问题的商榷>中说:「  楞严所载的咒语,是佛教密宗(真言宗)的特色,在本经关于灌顶部  份有三四处之多,...

    尹章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50571195.html
  • 宗密传法世系的再检讨

     页51  知禅宗历史诸人的面前,去冒险「人身错认」。  宗密在「禅门师资承袭图」中,指出慧能是南宗的第六  祖,荷泽神会是第七祖。(注34)胡氏对宗密这一说法,也  不能相信。他的理由是这样的﹕(注...译本见  「道安法师七十岁纪念论文集」(台北﹕大乘文化  出版社,民六十五年排印本),  页55  第一○九—一三一页。有关对胡氏研究的批评,见  于第一二六----一二七页。  (注 7)﹕见胡着「...

    冉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91471334.html
  • 印光大师——儒佛会通的净宗始祖

    ,〈印光法师嘉言录〉,页1542。  [51] 同注24,页2011。  [52] 同注41,卷上.页192。  [53] 同注52,页202。  [54] 同注52。  [55] 同注52,页193...法。其一定者,曰诚,曰恭敬。此二事,虽尽未来际诸佛出世,皆不能易也。而吾人以博地凡夫,欲顿消业累,速证无生,不致力于此,譬如木无根而欲茂,鸟无翼而欲飞,其可得乎?」[注51]对于言行不一,「诚在笔上,...

    陈秀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93271357.html
  • 吴智和:明代僧家、文人对茶推广之贡献(1)

    校尉,余当削发  为龙泓僧人矣﹗』」(注51)上二则有关许次纾记事,可想见  其人之于茶实近乎痴迷。而「茶栈」作者屠隆(长卿)也擅于  此道,善别各地名茶之色、香、味,由采、焙、藏,以至水  品、烹点...山翁野老隐流禅伯,班  荆偶坐,谈尘外事,商略四时树艺,樵采服食之故。性嗜茶  ,着茶类七条。所至携茶灶,拾堕薪,汲泉煮茗。与文友相  过从,以诗笔自娱。」(注55)煎茶七类,实际上虽祇有七则  ,...

    吴智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53471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