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610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法的人间性及现实性践

    认识︰释尊一代教法,都是“善  说( svakkata [ (A) iii.285-11])”,经证如下︰   ─────────────  22 参阅〈阿含要略〉 p4-28  23 如《中 6 ...杂 25 经》〈大 2 〉 p.5c  30 参阅《杂 27 经》〈大 2 〉 p.5c; 《 S.22.116 》  〈 S 〉 iii.164   页156  nibbana-pa tta-...

    杨郁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0746570.html
  • 心、心所思想的產生過程

    Avguttara, i, p. 81. 4 Digha, ii, p. 306; Avguttara, i, p. 307. 5 Majjhima, iii, p. 287f. 6 ...Majjhima, iii, p. 214. 16 《中阿含》卷47(大1, 720c)。 17 《雜阿含》307(見法)(大2, 88b)。 18 《五事毘婆沙論》卷下(大28, 994a)...

    水野弘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5448003.html
  • 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

    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   ●中文名称:龙门石窟   ●英文名称:Longmen Grottoes  ●批准时间:2000年11月  ●遗产种类:文化遗产  ●遗产遴选标准:龙门石窟根据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I)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龙门地区的石窟和佛龛展现了中国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493~907年)期间,最具规模和最为优秀的造型艺术。这些详实...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53848696.html
  • 佛教四护卫禅

    两相无利;   (iii)我现在要面对的可憎相,虽然是苦,但比起地狱,饿鬼,畜生道之苦为轻;   (iv)我现在遇到的可憎之相,乃是宿业所带来的,所以更应力行制止现在的瞋念,以免造未来受苦的因。   ...不良,损害他的肝脏(起肝火),便秘甚至失眠等。   (ii)他因过去宿业与习气的影响,又起了瞋心,不知道如何去对治它。   (iii)他的瞋恨就像是不被接受的礼物,将会退回给他,就像是逆风扬尘﹐灰尘只会...

    法增比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4249264.html
  • 洛阳龙门双窟

    107有题记:“弟子』前利』州司』户参』军王』仲容』敬造』阿弥』陀像』一躯』供养』”。III式二龛,佛坐于有梗莲座之上。前89,圆拱龛,高22、宽16厘米。b型:一佛二菩萨。有的附有博山炉及供养人。分五式...」者神生净土面奉弥陀」现存眷属普蒙斯福」”。III式十一龛。佛座为复杂式束腰圆莲座,即比AaII式座在细腰部上、下各加一箍凸饰。菩萨腹前折出的小三角形两侧各有三道横向衣纹,暂名之为三横三角式。...

    温玉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15557995.html
  • 佛教中国化与藏传佛教(密宗)的形成

    子合,或由莎车,皆经槃陀、葱岭、阿富汗,入印度北之迦湿弥罗国。(东晋时法显出时经子合路,唐时玄奘则从莎车返。)  ii)西域于阗路:此路不经葱岭正脊,而自于阗入罽宾,较前路为快。  iii)西域天山路...

    彭 国 亮 撰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524462973.html
  • 蒙古、越南、老挝、柬埔寨20 世纪的佛教研究

    引进西方的文化及哲学体系。H,珠格德尔还撰写了(3·阿旺丹登的哲学观)一书,分析了蒙古哲学的背景和佛教哲学的适应环境,指出正由于落后的社会经济关系和知识水平,造成了蒙古佛教哲学的不发达的原因。III。...

    黄夏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61366530.html
  • 浅谈中国式佛陀之美的创造

    带钩上的立佛(武昌出土),都是常人的样子,面相还相当模糊,带有概念化特点。新疆依循米兰III号寺址出土的壁画“释迦与六弟子”(大约创作于公元三、四世纪之交)中,佛与弟子都是西域青年的形象。这样的佛陀...

    张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74970680.html
  • 青海乐都瞿昙殿壁画内容辨识

    之金刚部(梵vajra—kula)的标志;象,象征大力。  III.身黄色,三面三目六臀。左面白色,与主面一样流露出熙怡笑容;右面蓝色,作忿怒相。主臂之中左手当胸持梵箧,右手作与愿印。其余各臂,上左手...无法确认是大持金刚观音还是不空羂索观音。  III类似文殊金刚:秘密成就文殊(Guhyasā dhana Manjusrī)、Indian Iconography fig.80Nā masafigī ...

    谢继胜 谬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43971104.html
  • 缘起:传统的诠释是错的吗?

    分析,在缘起法中的行和行蕴中的行是有着不同的作用。  21. Bodhi 1993:300。  22. SN.iii.87:Budsir IV CDROM。  23. Gethin 1994:22。 ...的说法应该是:「从心理而言,我们的过去是影响我们现在的因素之一,而过去和现在,都会决定我们未来的因。」  26. MN.iii.203。Budsir IV CDROM。  27. ?ā?amoli 和...

    Michael S. Drummond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82571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