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问答>> 佛化生活>> 婚姻家庭>>正文内容

了幻法师答:如何处理好与朋友关系?

       

发布时间:2008年09月27日
来源:佛法与婚姻   作者:了幻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了幻法师答:如何处理朋友关系。
世间朋友有多种多样,有贤友、诤友、亲友、仁友、德友、挚友、善友、慈友、悲友,此数者为良友;另有邪友、佞友、贪友、假友、怨友、害友,此数者为恶友。良友是指“难与能与,难作能作,难忍能忍,密事相语,不相发露,遭苦不舍,贫贱不轻”(《四分律》卷四 一)。
良友的标准,依《尸迦罗越经》讲,必须具足五个条件:

一者见作罪恶,私往屏处谏晓诃止之。意谓见友人作罪恶之事,能暗中于无外人处,劝阻他,开导他,诃责他,使不作恶犯罪。
二者小有急,当奔赴救护之。意谓见友人稍有急难,能立刻前往救护,使不受害。
三者有私语,不得为他人说。意谓为朋友保持秘密,不传播朋友的隐私。
四者当相敬叹。意谓互相尊重,对方有优点、功德,能随喜赞叹。
五者所有好物,当多少分与之。意谓自己有了贵重的东西,能方便随分地分给朋友一些,不独占。

《善生经》中把良友分为四种,并详述了各自的特征。四良友是:
一者同苦乐之友。
其特征是:(1)、施之以己所宝(把自己珍爱的东西施舍给友人);(2)、施之以妻子利(把对妻子儿女有利的东西,施舍给友人及其妻子儿女);(3)、施之家所有;(4)、言忠为忍言(为人宽忍,说话忠信)。
二者利相摄之友。
其特征是:(1)、彼私不宣(不宣扬友人之隐私);(2)、已私不隐(不隐瞒自己的缺点、过错);(3)、面说善言(说人好话);(4)、还为弭谤(为人清除谤言,爱护友人的名节)。
三者与本业之友。
其特征是:(1)、以利业之(以财物帮助友人成就事业);(2)、以力业之(以行动帮助友人成就功业);(3)、纵欲谏之(当友人放逸时,就劝谏他);(4)、以善养之(用良好的德行来佐养友人。)
四者仁愍伤之友。
其特征是:(1)、教劝竖立以成其信;(2)、成其戒;(3)、成其闻;(4)、成其施。意谓用佛法教劝友人,树立正信,净持戒律,具足正念,成就布施等善行。

《善生经》亦把恶友分成七类。这七类恶友及其特征是:
一者畏伏亲之友。
其特征是:(1)、先与后夺;(2)、与少望多;(3)、畏故强亲(因为畏惧而来亲近,非真亲近);(4)、为利故亲(为捞好处而来亲近)。
二者美言亲之友。
其特征是:(1)、善恶斯顺(不分善恶,一味顺从,没有原则);(2)、有难舍离(见有困难相舍而去);(3)、外有善来密止之(见有善好之事从外来临,暗中作梗,阻止善缘善事之成就);(4)、见有危事便排挤之(在危难之中,不仅不援救,反而落井下石,尽力排挤)。
三者敬顺亲之友。
其特征是:(1)、先诳(事先大言不惭,骗取信任);(2)、后诳(事后大言不惭,夸饰于人);(3)、现诳(当面大言不惭,以求赏识);(4)、见有小过,便加杖之(表面敬重人家,可是见人家有小毛病,便大加指责和批判,无慈爱心)。
四者邪恶亲之友。
其特征是:(1)、饮酒时为友;(2)、博戏时为友;(3)、淫逸时为友;(4)、歌舞时为友。
五者邪教之友。
其特征是:(1)、以杀生之事劝化人;(2)、以盗窃之事劝化人;(3)、以淫邪之事劝化人;(4)、以欺诈之事劝化人。
六者面爱之友。
其特征是:(1)、说人往短(揭人家过去的隐私);(2)、阴求来过(暗中探寻或窥 视别人的过错);(3)、与之不宝(把没有价值的东西赠给对方,虚情假意,以求得别人的好评价);(4)、欲人有厄(希望人家有难有厄,诸事不顺)。
七者言佞之友。
其特征是:(1)、宣人之私;(2)、自隐其私;(3)、面伪称善(心里嗔毒,表面上都装好人);(4)、退则兴诽(当面说好话,背后诽谤人家)。
除《善生经》之外,《佛说孛经》中亦谈到朋友交往的问题,它把朋友分为四类,云:“有友如花,有友如称,有友如山,有友如地。何谓如花?好时插头,萎时捐之,见富则附,贫贱则弃,是花友也。何谓如称?物重头低,物轻则仰,有与则敬,无与则慢,是称友也。何谓如山?璧如金山,鸟兽集之,毛羽蒙光,贵能荣人,富乐同欢,是山友也。何谓如地?百谷财宝,一切仰之,施给养护,恩厚不薄,是地友也。”
以上对良友与恶友的划分与界定,连同前面对好夫妻与劣夫妻的说明,都可看作从正反两个方面,教导我们如何去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这些,既是我们为人处世的正道,亦是我们摄受众生的方便法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若能依法而行,必能自如地摄受父母,而有一个深厚的亲子关系;必能自如地摄受妻子和丈夫,而有一个温馨的夫妻关系;必能自如地摄受友人、同道,而有一个良好的朋友关系;必能自如地摄受与自己交往的每一个人,而有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那时,我们要用佛法感化世人,用佛法庄严众生,庄严国土,就不困难了。

标签:家庭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