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问答>> 汉传佛法>> 禅宗教理>>正文内容

月溪禅师答:所问的都非佛性,究竟是什么境界?

       

发布时间:2007年07月21日
来源:月溪禅师问答录   作者:月溪禅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问:所问的都非佛性,究竟是什么境界? (南京法一和尚)
  月溪禅师答:照和尚所问的种种境界,与外道、儒家、道家及佛法的小乘、中乘相同。佛法是明心见性的,非从装作得来,止妄念是小乘的断六根,灭一念是二乘的断一念无明、修十二因缘、婆罗门的断爱念、先天道门断妄念、清净归无极、老子的清净无为。婆罗门将心来比明镜,妄念来比灰尘,但是灰尘拭了又来,思想灭了又起,譬如饱不思食,饥则思饭,有饱必有饥,饿时思食亦是妄念,如要断绝妄念,除非死了方可以;老子以少思寡欲、不摇精神为养生之道,但是他的清净的痕迹,就是根本不清净了,譬如黑白二色,说白是净、黑是染,但是黑白皆是色,本无染净之别;如王阳明主张“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为良知,为善去恶为格物”,无善无恶是空无所有,同一念不起,知善知恶是思想起,善恶起时究竟从内而起抑从外而来?若说内起,善恶二者何是汝心?若说外来,何干汝意?孟子道性善,荀子言性恶,杨雄谓人之善恶混,韩愈说人性有善有恶及可以善可以恶三种,三者所说之性,皆见闻觉知之性,非佛性;书经云:“道心惟微,人心惟危,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中者,亦认空为有;中庸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未发之中亦空无所有;宋儒朱子等主张“去人欲之私,存天理之正”,此儒家各派论心之大要,无非是改恶迁善及空洞无极之旨而已,前念已灭,后念未起,全以外道之中道及庄子之放达为注脚,中道的见解,便是不着二边,不落有无,在正中间之谓,昔有一外道名曰大慧,当日与佛辩论时,大慧主张非有非无、亦有亦无、空、有、非空非有、亦空亦有,佛即告谓:此等皆系骑墙而不落二边的话,盖佛性本是如如不动的,是绝对的,而大慧所说乃相对的。

标签:月溪禅师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