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信息>> 内地>>正文内容

“达摩影石”的秘密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5日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少林寺里有一块神奇的石头,名叫“达摩影石”,又称“面壁石”。石头上隐约有达摩影像,据说达摩面壁9年,精诚所至,影像透入石中。这块石头乃少林寺一宝,吸引了历代游人,都要在游览嵩山时,对面壁石作一番考察,探索其中的奥妙。

《登封县志》对面壁石的描述是:“达摩在少林寺五乳峰上的石洞里面壁九年,影入于石,所以叫面壁石。石长三尺有余,白质黑纹,如淡墨画。隐隐一僧,背坐石上,露其侧颔,衣褶仿佛全有。”还说达摩面壁的岩洞石壁上有一凹槽,高1m,宽60cm,是刻取影石以后留下的痕迹。

清人姚元之在《竹叶亭杂记》中对面壁石的描述是:“河南少林寺后殿西壁前设供桌,供一石,高凡二尺强,上下宽五七寸不等。石面似平,凸凹实不平也。石质似净,黄黑实不净也。即之,一粗石,了无异处。向之后退至五六尺外,渐有人形。至丈余,则俨然一活达摩坐镜中矣。谛视,腮边短髭若有动意,与世所画无纤毫差。盖传者实真像也。”

明朝著名旅行家徐霞客1623年在《游嵩山日记》中写道:“下至初祖庵,庵中供达摩影石,石高不及三尺,白质黑章,俨然西僧立像。”

三家描述不尽相同,有坐像,有立像,有背影,有正影,石质颜色也有差异。于是有人推测说他们看到的不是同一块影石,而是三块。

明代进士袁宏道早在1609年参观过始祖影石后指出“石白地墨绘,酷似应直像”。这里的“墨”是黑色的意思,“绘”应指花纹,并不是人工用墨画上去的意思。袁进士在同时所作的《达摩影石》诗中有“以刀刻影影愈彻”、“如虫蚀木偶成文”两句,分明告诉我们拿刀子刻影石,越刻花纹越显,证明影纹并不仅在石头表面。关于影纹的成因,袁先生的看法是天然生成的,他形象地比喻虫吃木头,留下的虫迹偶尔也像文字。

最认真的是河南提学副史魏校。他亲自考察过达摩影石,“本职亲至其处,见洞石与影石形类不同,已不其妄。魏老先生实地察看,命石工微凿其痕验之,则其怪诞不经辩说而自破。”魏老先生实地察看,命石工微凿,也只证实“洞石与影石形类不同”,也并未指明影石的花纹是画上去的,魏校办事认真的精神应该肯定,但他下文修改志书、收缴影石则是大可不必的,姑妄任之可也。

在地质学家看来,面壁石的真相并不难识别。达摩洞所在地的五乳峰南坡由古生代寒武纪岩层组成,生成年代距今约5亿年前后。洞凿于白云岩乃浅海环境沉积生成的。单层厚约20cm,倾向北,倾角平缓,几近水平,岩石洞横切层理开凿,洞壁凹凸不平,可见横列的层理面,没有一处平面可供“投影”。白云岩色呈灰黑,与白色相去甚远。三尺余长的面壁石显然是岩层层面或片理面。由此可知,面壁石不会来自达摩洞,魏校是对的。

其实面壁石的岩石出处,三百多年前已经由一位老和尚告诉袁宏道了。“涧中自有此石,能为水树云影”,也就是说河沟里就有这样的石头。少林寺前少溪河中,多有白色滚石,是从南面玉寨山上滚来的。这种岩石叫石英岩,它是距19亿年时滨海沉积的石英砂岩经变质形成的(古元古代嵩山群罗汉洞组)。这种岩石有时含有杂质或后期热液的灌入,偶尔也可以看到暗色影纹,显出“水树云影”。那位老和尚已明确告诉我们,面壁石就是一块“奇石”,犹如收藏家珍藏的那种天然生成的“观赏石”,那位老和尚和袁宏道的天然生成说是可信的。

如今少林寺陈列的是复制品。原来的那块在1928年少林寺大火中毁掉了。少林寺被烧时,大火被一场大雨熄灭。烤热的面壁石猛然见雨,碎裂成数小块,被人们当作圣物捡拾净尽,从此消失了。

我们不必过于认真地去研究面壁石的真伪。面壁九年传说和面壁石,是佛教文化的组成部分。它生动形象地表述了达摩首传的禅宗教义。禅宗修行的方法首先要静心,修壁观,也就是要面壁静坐,抛弃一切杂念。修行者必须静坐敛心,专注一境,久之达到身心轻安、观照明净的状态。禅宗号称“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面壁九年而身影入石的故事成为体现这一切的楷模,它是僧人们终生修行的最高目标,最高境界。如今,这个故事已经被人接受,成了坚忍不拔、刻苦进取的最形象的比喻。敬爱的周总理,在青年时代就借用面壁的典故,写了著名的诗篇:“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抒发了他立志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奋斗终生的豪情壮志。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