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信息>> 内地>>正文内容

齐晓飞:关于佛教慈善话题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09年03月06日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2008年11月20-21日,由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中国佛教协会、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主办的“灾难危机与佛教慈善事业暨第二届宗教与公益事业论坛”在福建厦门南普陀寺讲堂举行。国家宗教事务局副局长、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齐晓飞关于此次论坛的书面致辞如下:

  一、大灾大难中的中国佛教慈善事业

  2008年,是中国极不平常的一年。中华民族遭遇到南方雪灾、汶川大地雪的大灾大难,也受到拉萨打砸抢烧暴力事件的干扰;但是,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神七的上天,又无不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信心与力量。四川加油、中国加油、多难兴邦、大灾大爱等激动人心的语录,仍然回响在我们的耳旁。

  在这大灾大难面前,全国佛教界人士以及其他宗教界朋友,本着患难相恤的慈悲精神,积极组织抗震自救及灾民赈济,或亲自前往灾区参加医疗救护,灾后重建等志愿者救援行动,或抢运粮食、药品、帐篷等急需物资送往灾区,或踊跃献血、捐款捐物。在座的素全法师、明海法师、道坚法师,都曾亲自前往救灾。港澳台及海外华人佛教界也迅速行动,台湾法鼓山、慈济、佛光山等倾力支援,充分体现了“法乳一脉,血浓于水”的法谊亲情;国际佛教友人也伸出援助之手。全国三大语系佛教寺院及海外华人佛教界纷纷启建消灾祈福法会,祈愿罹难者往生安养,灾区人民早日重建家园。截至2008年6月下旬,全国佛教界为地震灾区捐款捐物折合金额近4亿元。在这次四川赈灾中,我们看到了佛教界的身影,听到了佛教界的声音,佛教界在世人面前树立起慈悲济世、无私奉献的形象。

  2008年是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一个关键年。在大环境方面,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指出要“积极发展社会福利事业。鼓励和支持慈善事业发展。”5?12汶川大地震对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是一剂催化剂,社会各界对于中国慈善公益事业发展的关注度大大提高。

  今年7月份两岸佛教慈善志业论坛在台举办;10月份,国际慈善论坛在北京举办;11月1日、2日,“2008中国全球公益慈善论坛”与“中国慈善事业发展论坛”相继开幕……我们十分高兴地看到,大家已经开始接受和习惯慈善行为和慈善理念。这样的大环境为我们讨论这一话题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为宗教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土壤。

  为了推动佛教慈善事业的更好发展,以5?12大地震佛教赈灾为契机,共同探讨佛教从事慈善公益事业的现状与模式,发展与走向,问题与不足。今天,中国佛教协会、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联合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在厦门南普陀寺,共同主办“灾难危机与佛教慈善事业”研讨会,是非常有意义的。

  二、宗教从事慈善事业的意义

  佛教界积极投身赈灾救难的慈善事业,有其优秀的传统、深厚的基础和长久的累积,并非从天而降。佛教界乃至宗教界在参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方面有自身特殊的优势。

  首先是有深刻的信仰基础。“宗教是慈善之母”,宗教的慈善活动是其信仰实践的组成部分,是宗教信仰的外化与物化。所有的宗教,都有着济世助人的主张。如佛教主张“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道教主张“齐同慈爱、济世利人”;伊斯兰教主张“两世并重、两世吉庆”;天主教、基督教主张“作光作盐、荣主(神)益人”,一个真正的基督徒,不仅要“爱上帝”,而且要“爱邻人”。宗教为慈善活动提供了深刻的信仰基础,慈善又使宗教的社会关怀找到了由以落实的途径,从而彰显出自身的社会价值。

  其次,有悠久的慈善传统。

  第三,有较高道德感召力与社会公信度。由宗教组织举办慈善活动,基于一种内在的信仰,是一种责任性、非功利性的慈善活动,有利于避免寻租,克服腐败,实现低成本运作,更容易得到社会大众的信任与认同,在某些时候比世俗慈善组织的同类活动更有号召力。

  另外,我国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的需求诸如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医疗和康复、教育等诸多方面的缺口很大。佛教参与公益慈善事业有很大的空间。

  三、中国佛教慈善事业的经验与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佛教界发扬服务社会、行善济世的优良传统,在扶贫济困、帮学助残、救难赈灾等方面做了不少事情,取得了很大成绩,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地方的佛教慈善事业逐渐从自发走向自觉,从零散走向有序,陆续成立了慈善机构。

  据统计,截至2006年6月,在民政部门正式登记注册的各级佛教慈善团体有60多家,其中省级机构10余家,地市县级机构有40余家。此外,因各种原因未进行注册的各类佛教慈善机构的数目会更多。这两年慈善公益事业逐年升温。各地佛教组织和团体,纷纷成立慈善团体、功德会,数目已经远远不止这些。

  从这里可以看到我们的佛教慈善事业的快速发展。但是从中我们也看到不少问题。比如,这些基金会、功德会,有的是在民政部门注册合法的,有些则没有注册;在制度上、规范性上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需要解决。因此从整体而言,我们仍处于起步阶段,在慈善事业和社会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方面,不能与海外的慈善团体组织相比。

  因此,这次研讨会对于把握好今年慈善事业发展的大好契机,认真总结佛教界慈善事业的理念、历史和现状,分析其意义和不足,展望未来方向,宣传佛教慈善事业有重要意义。

  四、世界佛教论坛的议题深化

  此次研讨会将有助于深化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的分论坛议题,丰富论坛内涵。这次研讨会是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的配套活动之一。2006年,我们成功举办了首届世界佛教论坛。首届论坛共有世界37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位佛教人士和学术界、商界、政界有关人士出席,在海内外、教内外都产生了积极的反响。在座有许多老师和法师都是见证者。我们举办论坛的目的就是要为世界佛教徒搭建一个对话、交流、合作的平台。

  为了把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办得更有内涵、更有品位、更具影响力,进一步丰富和深化论坛的议题,一年以来,我们已经先后举办了一系列配套活动,如“汉传佛教讲经交流会”、“佛教外语交流会”、“佛教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讨会”、“科学视野中的佛教”等等。我们也希望以检讨我们的教界在这次灾难中的慈善事业为契机,对佛教慈善事业有更深入的体认,为论坛的讨论作更广大深厚的铺垫。

  这次研讨会也将有助于推动“世界佛教论坛研究课题”项目的研究。为了促进中国佛教的健康发展,建设人间佛教,发挥佛教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国家宗教局委托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与联合灵山书院设立了以中国佛教现状研究为主题的“世界佛教论坛研究课题”。其中人间佛教研究和佛教慈善公益事业研究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的讨论对于课题来说,会是一个很大的推动。

  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社会的和谐,需要多方力量的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交流和学习。这次研讨会上,我们既邀请了在宗教慈善领域研究有素的专家学者,也邀请了有代表性的佛教界的功德会、慈善团体的法师,同时还邀请了中华慈善总会、信德公益和爱德基金会的朋友们。我们希望能够在这同一个话题上,彼此交流和分享经验,领会国家政策法规,探讨宗教慈善的理论和价值,展望宗教慈善事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同时,我代表主办方向会议的承办方南普陀寺表示感谢。在近代佛教史上,南普陀寺为佛教文化交流、佛教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太虚法师、弘一法师都曾在此驻锡。1994年12月,妙湛老和尚“勿忘世上苦人多”的悲愿促成这里成立了国内第一家佛教慈善机构――南普陀寺慈善事业基金会。今天,我们在这里探讨“灾难危机与佛教慈善事业”,也算是对妙老、对曾经在这里弘法利生的高僧大德的最好的纪念了。

  正是有了上述的种种因缘,促成了今天研讨会这个成熟的果子。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这次会议推动佛教慈善理念和实践的健康发展,结出更丰硕的善果。最后,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标签:慈善|思考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