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信息>> 内地>>正文内容

大云寺佛祖舍利 出土44载终解密

       

发布时间:2009年01月20日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44年前,在甘肃省泾川县城郊大云寺遗址,出土了稀世罕见的佛祖释迦牟尼14粒真骨舍利,比1988年陕西扶风法门寺的佛骨舍利早发现了23年,而因当时正值中印边境关系紧张时期,周恩来总理亲下指令低调保护,使得这一惊世发现在国内尘封数十年之久。近日由泾川县政府投资过亿元人民币重修的大云寺一期工程完工,当地拟从甘肃省博物馆迎还佛骨舍利供奉故里以带动旅游产业,千年名刹古泾州大云寺有望重现昔日辉煌。

 1964年12月的一天,在当时的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城关公社水泉寺村,有村民在村庄附近的河川地里平整土地。相传早年这里曾有一座寺庙,坍塌后只剩下地中间一堆废弃的断垣残壁和瓦砾。

村民平地挖出舍利金棺

 村民乔碎成在铲除瓦砾时,用力过猛,插入地中的铁掀竟陷了进去,他觉得奇怪,再用力一翻,一个黑乎乎的洞口露了出来,像是一座墓室,他趴在洞口仔细瞧,里面似乎还有东西,就喊了起来:「哎呀,我挖出古墓了!」大家过来七手八脚把洞口挖大,发现洞里像是有一个石斗样的东西。两村民跳进洞去一前一后把它抬了出来。

 阳光下人们才看清,原来这是一个石函。石函上刻有花纹和铭文,揭开涵盖,里面有一口鎏金铜匣,铜匣下面压着一枚鎏金铜钥匙。石函由质地坚硬的灰色大理石制成,方形覆斗顶,长50.5厘米,宽49.5厘米,高42.5厘米。顶上正中刻一方框,框内刻有铭文:「大周泾州大云寺舍利之函总一十四粒」16个字。函身四周铭文有建塔官员和僧众的姓名,纪年为「延载元年」(公元694年)。

 县文化馆的官员闻讯赶来,经论证后他们拿起鎏金铜钥匙,一层一层轻轻开启。首先揭开鎏金铜匣,鎏金铜匣内为银椁,银椁里面显现一方金棺,金棺内置琉璃瓶,瓶体白色透明,长颈,圆腹,平底形,瓶高2.6厘米,腹部直径2.1厘米,口径0.5厘米。内装白色晶体佛祖舍利14粒。舍利形如米粒,质似珍珠。这些出土宝物除石函外立即被悉数运往甘肃省博物馆珍藏。至于为何舍利出土后一直对外界密而不宣?时任泾川县文化馆馆长张怀玉,给记者讲述了他亲历的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一则未发出的新华社消息

 1965年9月,张怀玉因事专程到省博物馆珍宝馆,一位刘姓专家从保险柜中取出金银棺及舍利瓶,向他解说了已被列为国宝保存的佛舍利之珍贵价值。随后专家又从盒子里拿出一张纸,上面写着「新华通讯社……」。张怀玉问这是怎么回事,刘姓专家说,这是一则未发出的新华社消息。由于中印边界发生冲突,两国关系紧张,周恩来总理知道了甘肃泾川发现舍利石函的事,考虑到中印关系,指示暂不发放这个消息,担心如果登报,一定会有人来访,不利于国际关系。

 本报记者采访时,从泾川当地整理出来的大云寺资料中发现,直到2004年之前的40年间,国内竟没有一家省级以上媒体对此作过片言只语的报道,近几年来又由于当地政府对大云寺开发的定位还有疑虑因而有意低调宣传,以至于现今除了博物馆的少数管理和研究人员外,很少人了解泾川大云寺地宫佛祖舍利和金银棺的惊世发现。如果有人偶尔提及,还会被人们当成是误把陕西扶风法门寺的故事讲错了。

 据史料记载,公元601年,隋文帝杨坚颁下诏令,在全国30个州建30座舍利塔,供养舍利。于是,时称泾州大兴国寺的泾川大云寺,便兴建了供养14粒舍利的舍利塔和地宫。武则天登基称帝后,在隋代大兴国寺原址上兴建了泾州大云寺,并把原塔基下的石函、舍利瓶和舍利取出,改用硫璃瓶盛装后依次放入鎏金铜匣、金银棺椁之中,最后再将其放入地宫,建塔供奉。

郭沫若一语保「石函」

 1971年9月19日,79岁高龄的著名史学家郭沫若陪同柬埔寨王国首相宾努亲王来兰州参观,在甘肃省博物馆里,郭老一一鉴定了泾川金银棺、佛舍利等珍宝,由于没有看到刻有铭文的石函而无法判断舍利出处及时间,故说道:「舍利石函、贵在石函。」,因为郭老这一句点评,当时尚留在泾川县的舍利石函很快也被运到了省博一起保存。

武后敬《大云经》 建寺奉舍利

 公元690年,武则天登基称帝。在男尊女卑的时代,武则天称帝受到各方面的反对和阻挠。武则天对以「净光天女」下凡即位故事为主题的《大云经》极为崇敬,当年7月将其颁行天下。10月,又敕令两京(长安、洛阳)和诸州各建一座大云寺,珍藏《大云经》,并总遣千名僧人,到各地升高座讲解《大云经》。

 甘肃的泾州大云寺,当时便在隋代大兴国寺原址上兴建,并把原塔基下的石函、舍利瓶和舍利取出,用琉璃瓶盛装14粒佛祖骨舍利再配以石函,于公元694年重新瘗葬放入地宫,建塔供奉,这比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要早180年。

 大云寺及金银棺当年精美绝伦,其鼎盛之光我们今日难以想像。遗憾的是,明洪武年间的一场水患,使泾州城全城覆没,也淹毁了文书档案。该城自商周至明代的辉煌历史记载瞬间化为乌有,这不仅使大云寺、金银棺缺失史料,也使明代以前的安定郡、泾州治所泾州故城所有史料全无。

亮相国宝展 11亿保险费

 多年来,大云寺的这套石函、金银棺椁和佛祖骨舍利,曾多次参加国家文物局主办的3至8世纪中国艺术和中外文化交流展览「走向盛唐展」等大型文化展览。

 2006年秋,包括内地15个省市近50家文博单位213件文物精品的「中华的文明──世纪国宝展」在北京举行开箱仪式,金缕玉衣、舍利子、秦陵石胄等数件备受关注的精品文物都在今次展出。据透露,那次展出国宝的保险额高达11亿元人民币。

每人单独参观限时30秒

 在展厅里有一间十分神秘的小屋,每位参观者排队进入,每次限进一人,每人只能停留30秒。其实,即使你进入小屋,透过落地磨砂玻璃上那个一尺见方的透明玻璃窗,也只能看到一个小琉璃瓶而看不到瓶里的东西,因为按照有关宗教规定,装在小瓶里的佛教至高无上之物──14粒佛祖释加牟尼真身舍利,是不可以拿出来展示的。但是,仍然有不少人满怀崇敬和虔诚进入小屋。

唐制金棺银椁 为舍利宝函之最

 佛教传入中国后,建塔瘗埋佛舍利的习俗开始在中国流行。不过,按照中国的习惯,印度用罂坛盛放舍利的方式逐渐改变,改以中国式的棺椁供奉。这一变化从北朝经隋代到唐初方告完成。现已发掘的纪年最早的舍利塔基,是河北省定县发现的北魏太和五年(481)塔基,舍利盛放于琉璃钵、瓶和铜钵之中,再置于石函内,埋于塔基夯土中。

武则天「三最」造宝函

 泾川大云寺塔基瘗埋的金棺银椁,是当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一组,埋于唐武则天延载元年。武则天动用了当时中国制作袖珍金银器工艺水平最高的工匠,选择了当时最珍贵的珠玉宝石,凝炼了一个时代的最高智慧,镂金雕银,做成鎏金铜匣、金银棺椁,塔基内建地宫,内置刻有铭序的石函。全套容器共有内外五重之多,金棺座长7.1厘米,重108克,银椁座长10.5厘米,重349.5克。这组金棺银椁,表现出盛唐金银细工的高度工艺技巧。

 大云寺地宫的这套舍利石函和金银棺椁,第一次完整地反映了这种变革,在佛教考古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才有郭沫若强调「舍利石函,贵在石函」的那句话。

中国现存佛舍利

 今天仍传于世的佛舍利,在中国内地安奉的除泾川以外还有八处。

1.江苏南京阿育王寺舍利。中国建寺安奉舍利,以金陵(今南京)阿育王寺塔最早,该塔建于三国时期孙吴赤乌十年(247)。

2.江苏镇江甘露寺舍利。唐末长庆年间(821─824)润州刺史李德裕在京口(今镇江)北固山甘露寺创建一石塔,将金陵阿育王塔孙权安奉的部分舍利移置此塔。

3.浙江宁波阿育王寺舍利,该寺创建于东晋义熙元年(405),藏有佛舍利。

4.河北正定县(宋)宁志寺舍利。舍利塔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五年(481)。1969年发现了宋太平兴国二年(977)重建静志寺舍利塔的地宫。

5.陕西耀县(隋)神德寺是隋文帝仁寿四年(604)为供养舍利而建,1969年发现舍利塔基石函内置3枚佛舍利。

6.现安奉于北京八大处的第二处灵光寺的佛牙舍利,这颗佛牙在我国已传近1,600年。

7.陕西临潼(唐)庆山寺舍利。塔建于唐开元二十九年(741)。1985年于地宫内发现银椁,内置金棺,棺内有2瓶舍利。

8.1984年4月3日,4枚佛指舍利在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真身宝塔地宫中被发现。

标签:罗汉寺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