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信息>> 内地>>正文内容

文明眷顾下的求索——山西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纪实(上)

       

发布时间:2008年03月25日
来源:山西新闻网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山西省公安消防总队总队长李济成检查文物建筑消防安全工作


忻州五台山僧人进行灭火演练

  山西是我国地上文物建筑大省,为保护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不受火灾侵害,山西省立足于防,防消结合,立法保障,建章立制,部门协作,大力开展加强文物建筑消防安全保护工作。

  一、仰视与思考

  山西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宝库”,现存各类文物建筑近2万处,其中木构建筑有18118处,是我国现存木构建筑最多的省份,特别是宋辽金以前的木构建筑占到全国同期同类建筑的72.6%,全国目前仅存的5座唐代木结构标本性建筑,山西就占了4座。这些古建筑中现存唐代以来彩塑12712尊,数量居全国第一。据统计,山西省共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71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28个,世界文化遗产2处。这些地上文物古迹和依附于这些古迹的彩塑、壁画、石刻,构成了中国古建筑史上独一无二的标本体系,形成了山西独特的省情。

  当我们穿行在这些古迹中间,领略这份荣耀的同时,更多的,感到了压力和责任。

  近年来,山西曾发生过三起影响较大的古建筑火灾。1998年临汾市尧庙发生特大火灾,烧毁砖木结构建筑一座、泥塑9尊,直接经济损失450多万元;2002年11月,宁武县小石门悬空寺失火,直接损失10万元;2004年5月11日,稷山县大佛寺大佛殿因雷击起火,直接经济损失25万多元。人为纵火和雷击引发了这三起火灾。事实上,除了这两个因素,文物古建筑还存在其他诸多的火灾隐患。

  山西省现存的文物古建筑大多是砖木结构,耐火等级普遍低于4级,这使得它们脆弱而不堪一击。位于山西朔州市的应县木塔,距今已有950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高大的木结构佛塔,经历了近千年的风雨侵蚀牞这座纯木结构的建筑,可燃系数是正常木料的148倍!一点小小的火苗足以使其化为灰烬。

  由于历史原因、现实条件和技术手段的限制,山西的文物建筑普遍存在火灾荷载大、防火间距不足、消防水源短缺,消防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在全省271处国保级单位中,已建有消防设施的只有27%,省保级文物建筑单位只有10%建立了消防设施。许多文物建筑地处偏远,人迹罕至,连基本的消防水源都不能保证。

  而近年来文物建筑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又使得文物建筑的消防安全环境更加复杂,火灾隐患存在的方式更趋隐蔽,非传统消防安全问题日益突显。仅在2007年“五一”期间,山西省入境旅游人数就达1354万人次,其中五台山最多时日人流量达到11万人次。随之而来的是用火、用电的持续增多,火灾荷载的持续增大。在蓬勃张扬的现代文明冲击下,文物建筑愈发显得脆弱。

  每一处建筑都是一段悠久的历史,烧不得,也烧不起,文物建筑一旦发生火灾,必将造成国家资源和古建筑“标本”的严重损失,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甚至成为影响对外形象和社会稳定的焦点性问题。面对祖先留下来的丰富遗产,山西省公安消防总队总队长李济成说,就像时刻坐在火山口上,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否则“上对不起古人,下对不起来者”。

  历史不可倒流,文物不可再生。正如公安部常务副部长白景富给山西消防部队的题词“确保古建筑消防安全就是保护珍贵历史文化,功在当代,荫及后人”,面对曾经辉煌的历史文明,我们需要仰视,更需要思考和实质的行动。

  二、防患于未然

  文物建筑消防安全保护工作,得到了山西省各级党委、政府和省公安厅党委的高度重视。韩国“第一国宝”崇礼门发生火灾后,山西省省长孟学农、分管副省长张建民第一时间做出批示,要求加大防范力度,严防类似火灾在山西发生。省委常委、山西省公安厅厅长杜玉林专门召集消防部门领导,就落实消防安全防范措施提出了要求。

  文物建筑消防安全工作,最关键的还是要立足于“防”。近年来山西各级在“防”字上可谓下足了功夫。

  硬件不硬,安全系数就不高。消防基础设施的薄弱问题,是山西文物建筑的“硬伤”。为此,山西省各级政府加大了投入,利用物防手段,提升文物建筑自身防控火灾的能力。曾几何时,平遥古城还是一个电线乱拉乱接、消防通道不畅、消防供水系统不完善的局面,随着2005年以来当地政府投入1.5亿元资金对古城实施消防改造,古城已建成了完善好用的消防管网和排水系统,铺设了地下电缆,消防安全系数和整个城市形象有了很大提升。应县政府投资了6000多万元对应县木塔周围建筑进行了彻底改造,打通了消防通道,改善了安全环境。洪洞县政府投资180万元用于国保单位广胜寺周边环境的整治。地处偏远的文物建筑单位,如平顺县大云院,则在50米高的山顶,建立了一座500立方米的水池,并引入8个室外消火栓,完善了消火栓系统,保证了消防水源。位于太原市中心地带的崇善寺,是明洪武年间的佛教寺院,但长期以来毗邻居民生活区,乱搭乱建、用火用电等问题严重威胁着这座古刹的安全。2006年,太原市政府一次性投入专项资金750万元,搬迁了与崇善寺相邻的50户居民,打通了10米宽的消防通道,使崇善寺的消防安全基础环境得到了很大改观。

  随着消防水源、消防通道、周边环境等问题的解决,一批重点文物建筑的火灾隐患得到整改消除。2005年以来,山西各级政府每年投入5000多万元用于对文物建筑消防基础设施的更新和维护。十一五期间,政府还计划投入4亿元对105处国保单位实施修缮保护,其中86处国保单位的消防设施问题将得到彻底解决。届时,271处国保文物建筑中将有超过66%的单位具备完善的消防基础设施条件。

  对于山西而言,要全面完成对文物建筑消防基础设施的改造,还需要投入更多的经费。事实上,加强文物建筑的消防安全,不只是钱的问题。文物建筑大多年代久远、存在先天性隐患、难以按现有规范重新设计和规划,只有向管理要效益,向制度要安全,才是最现实的出路。这就需要着眼于人的因素,落实人防措施。

  为此,山西省各级消防部门按照公安部61号令《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积极督促文物单位树立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建立健全了防火巡查等各项防范制度,明确各岗位职责,做到责任自负、隐患自除,对于一些重要的部位和一时难以整改的重大隐患,则严格落实死看死守措施,定人、定岗、定责,严防火灾事故发生。严格的制度和有序的管理,使得文物建筑整体抗御火灾的能力有了明显提升。

  加强消防宣传教育,是落实人防措施的另一个重要手段。山西消防部门面向文物管理者、僧侣和群众,普及消防安全知识,规范用火用电行为,开展了一系列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消防宣传教育活动。忻州市消防支队是驻扎在五台山脚下的一支专业化队伍,为确保五台山建筑群的消防安全,支队官兵深入寺庙发放宣传资料,组织僧侣进行消防演练,并规定在重要的文物古建筑范围内禁绝一切户外用火,禁绝燃放烟花爆竹。支队还印制了古建筑消防安全手册,随寺庙门票免费发放给游客,提醒游客应注意的消防常识,并在手册背面印制了英语译文,方便了广大游客。此外,山西消防总队还与新闻单位密切协作,开展了“消防宣传进文物建筑百日行”、“火红卫士大运行”活动,加大了消防宣传力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科学技术就是战斗力,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为山西文物建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机。2004年8月,“全国古建筑消防安全研讨会”在山西召开,来自中国消防协会,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公安部天津、四川、沈阳、上海消防科研所,12个省市公安消防总队和同济大学、武汉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和学者共120余人紧紧围绕“古建筑消防安全”的主题,研究困扰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的技术难题,共同探索、交流文物建筑防火技术与管理经验牞为山西省的文物建筑消防安全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此后,山西省大力开展消防科技研究和创新,2007年,召开了消防科学技术大会。将文物建筑消防科技攻关作为重中之重,针对全省部分文物建筑电气线路老化、开发利用中普遍存在用电量增大等问题,在认真督促整改和规范电气线路的基础上,山西消防总队联合有关单位研制开发了适用于文物建筑的漏电火灾报警系统,依托电力线载波技术,集监视与控制为一体,当电路处于异常状态时可迅速传输声光报警信号,准确及时地显示故障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并切断电源。这套系统的应用,使预防和控制文物建筑电气火灾这一难点问题取得了重大突破。此外,山西消防总队还以介休绵山古建筑群为试点,推广应用了智能化消防巡检系统等一些新技术新措施,从技术上遏制了文物建筑火灾的发生。

标签:古建筑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