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信息>> 内地>>正文内容

齐晓飞在全国佛教寺庙文物保护培训班开班典礼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08年03月23日
来源:世界佛教论坛网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尊敬的一诚会长、董保华副局长,
  各位法师、各位学员:

  在举世瞩目的全国两会胜利闭幕之际,在迎春花刚刚开放的时节,我们把大家请到养怡山庄,来参加由国家宗教局、国家文物局和中国佛教协会共同举办的“全国佛教寺庙文物保护培训班”的学习。在这里,我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并感谢大家的支持与合作!

  举办这样的培训班,对我们来说还是第一次。我们办班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帮助各寺庙的管理者增强佛教文物保护意识,紧密配合与积极参与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提高佛教寺庙文物的保护水平。

  去年8月,国家宗教局和国家文物局联合下发了《关于积极做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的通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是国务院于去年4月份,向全国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国务院为此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由国家文物局具体实施。国家宗教局是成员单位,我本人就是领导小组的成员。我们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利用好祖国的文化遗产,对于维系中华民族血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进民族团结,振奋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维护文化多样性,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开展文物普查,是文化遗产保护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没有普查,就无法掌握文化遗产的分布和现状,无从开展保护,所以普查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性工作。 开展文物普查是全面了解国情国力的重要途径。开展文物普查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开展文物普查是加快文物事业发展的迫切要求。因此,我们要站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以对国家、民族、对历史和未来负责的态度,充分认识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重要意义和紧迫性,确保这次文物普查工作顺利开展。许多佛教寺庙作为文保单位,本身是文物,本身就是普查对象;有的寺庙虽不是文保单位,但存有不少可移动文物,所以,大家都要紧密配合并积极参与普查工作。

  佛教作为一种宗教、一种哲学、一种价值体系自从传入中国之日起,在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过程中不断学术化、艺术化和社会化,深刻的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价值观念和心理素质。美国学者克罗伯给“文化”下过一个非常有名的定义,他说,“文化由外显的和内隐的行为模式构成;这种行为模式通过象征符号而获得和传递。”也就是说,文化本质上是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通过符号和载体来表征。在我们为中国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引以为豪的同时,我们是否设想过,佛教文化也是需要有载体来表征的?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佛教建筑,如果没有佛教法器,如果没有佛像、佛经、佛乐,没有唐卡和罗汉图,我们的佛教文化在哪里呢?没有文化载体就没有文化,而佛教文物正是佛教文化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载体。一座千年古寺,它的声誉首先是通过其深厚的历史、古老的建筑、珍贵的藏品为人们所认知。汉传、南传寺庙是这样,藏传寺庙也是如此。 每一座寺庙都是一座艺术的宝库,都藏有大量珍贵的佛教文物;建筑本身也都是历史悠久、宏大壮观,堪称藏式建筑的杰出代表和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具有极强的文物价值。

  佛教文物作为历史的物质遗存,不仅具有很强的宗教价值,还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是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重要物证和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佛教文化作为中华文化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至今仍有十分强的生命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中国人注重保护自己的文化。保护、管理、利用好祖国的文化遗产,对于维系中华民族血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进民族团结,振奋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推动人类文明进步,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热爱佛教文物、保护佛教文物、珍惜佛教文物,是各级政府宗教部门、文物部门和佛教界的共同职责,也是一切政府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应尽的义务。我们知道,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积贫积弱,被动挨打,很多国宝级的佛教文物都被西方国家掳走,流散到国外。今天下午我们要组织大家去北京美术管参观敦煌展览。敦煌是佛教的圣城,堪称中华佛教文物的宝库,但是,这个宝库中的一大部分文物已经不在敦煌,也不在中国,而是流散到世界各地了。二十世纪的前二十年间,外国学者纷纷来到这里进行掠夺性考察,把珍贵文物运回自己国家,致使莫高窟的数百件壁画和塑像,藏经洞里的数万件文书,近千幅唐宋佛画,现今分散收藏在英、法、俄、日、美等十多个国家的四十几家博物馆和研究机构中。一个民族的文化遗产遭到如此严重的肢解,这在世界近现代史上是非常罕见的。一个国家的文物,是一个国家文明最为形象的浓缩,它代表着一个民族的历史与智慧,也承载着一个民族的荣辱与尊严。敦煌永远都是中华民族的一个痛!

  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那时国家很弱。但我们要认识到,现在国家强大了,如果我们这代人还没有把老祖宗的东西保护好,那就是千古罪人。我认为,当前我国佛教文物保护的形势不容乐观。客观的讲,大部分寺庙对佛教文物的保护意识是比较强的,寺庙负责人也很重视这项工作。但是,还有少数地方对此重视的不够,对文物保护还不够专业。甚至有的寺庙根本搞不清自己有多少文物,都是什么级别,有的寺庙将文物和杂物一起放在仓库里,乱七八糟的一堆,不管不问,任其“自生自灭”。请大家务必充分认识到寺庙文物保护工作形势的严峻性,努力做好这项工作。

  2002年10月,国家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提出了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十六字方针。遵照这十六字方针之“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要求,我们不仅要把各个寺庙的佛教文物保护好,还要古为今用,要充分发挥我们寺庙文物的社会文化效用。为此,我们准备借举办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的机缘,筹办“中国佛教寺院文物展”活动。我们将组织动员全国各重要佛教寺庙积极参与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的“中国佛教寺庙文物展”的筹办工作。这也就是我们办这次培训班的第二个目的。

  大家知道,2006年4月,我们和中国佛教协会共同在浙江成功举办了以“和谐世界,从心开始”为主题的首届世界佛教论坛。这是中国佛教史上的第一次,也是建国以来召开的最大规模的宗教国际会议。有37个国家和地区共1000多名佛教人士、学者出席,在海内外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在座的一些法师都出席了。这次会议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好评,极大地团结和凝聚了海峡两岸佛教的积极力量,体现了我们党和政府对宗教的包容、尊重,展示了中国的大国风范和中国社会亲和、开放的形象。可以说,首届世界佛教论坛重新确立了我们华人佛教界在亚洲及世界佛教界的地位,增强了中华文化和中华佛教的凝聚力、感召力,真可谓“大中国有佛!”

  经中央批准,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中国佛教协会和香港佛教联合会,定于今年北京奥运会之后的11月上旬在江苏无锡,以“和谐世界,众缘和合”为主题,举办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这是今年中国佛教界的一件大事、喜事。海外佛教界对第二届论坛也充满了期待。面对大家的期盼,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为此,我们和中国佛教协会在广泛征求意见,积极策划,精心安排,并在总结首届论坛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力争把第二届论坛办得更实、更细、更深、更好,更有特色,更有成效。目前,各项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有条不紊的进行中。

  论坛不光是论,还要让人家看,要有意识地展示佛教文化、中华文化。经过反复策划,我们除了参照首届世界佛教论坛的做法,要拍摄第二届论坛的宣传片、要组织 “佛教摄影展”之外,还将组织“中国当代佛教艺术展”、“中国佛教陶瓷艺术”展等一系列展览,特别是要举办“中国佛教寺庙文物展”。元月9日、10日,我们在国家宗教局组织召开了四场专家座谈会,专门就这些配套活动听取意见。2月19日,我们又一次召开筹备文物展的专题座谈,研究展品的收集、展览的内容、形式设计等工作。关于举办“中国佛教寺院文物展”活动,受到国家文物局领导的肯定和高度重视。我们认为,在论坛期间,举办一次全国规模的大型佛教文物展览,有助于烘托论坛气氛,有助于充分展现中国佛教历史的悠久,展示中华佛教文化的底蕴和魅力,展示中国的文化大国形象,同时通过全国各重点寺庙的联合办展,也有利于全国佛教界共同参与论坛这项活动,有助于展示我们各寺院的风采。能否成功举办“中国佛教寺庙文物展”,与在座的各个寺院息息相关。我们希望大家献计献策共同努力,共襄盛举。我们相信众缘和合心想事成,我们一定会把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办得更加精彩,更加殊胜,更加圆满。

  借此机会我还想告诉大家我们还有一个梦想,就是要借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的东风,借成功举办“中国佛教寺庙文物展”所奠定的工作基础,推动中国佛教界在首都建设一座足够规模、有现代化水平的中国佛教文物馆,使之成为一个可以长久、固定展示中国佛教文物、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目前,全国有近2000多家博物馆、艺术馆,几乎各行各业都有了专业的博物馆,但作为信众最多,历史悠久的中国佛教,却还没有一个象样的博物馆,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因此,需要我们大家,政府部门、佛教界乃至各个与佛有缘的方面,齐心协力,共同努力而为之。

  各位法师、各位学员,这次培训只有短短的几天时间,要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是不现实的。不过,有国家级的文物专家的精彩讲座,又有国家文物局特别安排的参观考察项目,虽短短几天也不失为一次颇有意义的文化之旅,我想这几天的培训学习足以唤起和增强我们大家的文物保护意识和推动相关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当然,佛教文物保护培训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培养佛教文物保护人才,更多的要靠我们地方各级宗教部门、文物部门、佛教协会和各寺院本身。各省、市、自治区宗教部门要认真履行公共服务的职能,积极为培养寺院文物保护人才创造条件,引导各寺庙加强文物保护队伍建设,形成人才梯队,做好寺庙文物保护和修复传统技艺的传承工作,逐步确立资质认定、持证上岗的管理思路,并采取适当方式对各级文物管理骨干等进行岗位培训,使他们具有更加全面的素质与合理的知识结构。各寺院要主动创造条件培养文物保护人才,根据各寺院自身不同的情况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可以选派人员到高等院校、各级佛学院、各种文物保护培训班进修学习。总之,人才培养的成功与否关系到文物保护工作的成败,希望大家能够真正重视起来,认真抓好这项工作。

  我们这次办培训班,很想尽量多的安排寺庙参加,但山庄的接待能力有限,所以还有很多寺庙没有来人。机会难得,请大家珍惜时间,认真学习,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祝大家在养怡山庄身心自在,六时吉祥!

标签:讲话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