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信息>> 内地>>正文内容

天下第一戒坛开光 佛教受戒仪式重现

       

发布时间:2007年09月01日
来源:千龙旅游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戒台寺晴雪禅境

  9月9日(农历7月28日)教界高僧大德、四众弟子、社会知名人士将在北京戒台寺为戒台寺复建千佛阁、五百罗汉像重塑、戒台殿戒坛佛像安放举行隆重的祈祷开光法会。

  戒台寺从2006年开始修缮,主要殿堂经过近一年进行了的装修、彩绘,焕然一新,山门殿、大雄宝殿和戒台殿内装饰一新,钟鼓楼两侧竖立起两座9米高的汉白玉旗杆,为国内最高的汉白玉旗杆,堪称一宝。

  戒台寺始建于隋代开皇年间(581-600),原名慧聚寺。明代英宗皇帝赐名为万寿禅寺。因寺内建有全国最大的戒坛,又称为戒坛寺。清代乾隆皇帝于乾隆十八年(1753)到寺进香时,曾作题为“戒台六韵”诗篇。戒台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戒台寺戒坛可以传授中国汉地佛教最高等级的菩萨戒,因此成为中国佛教的最高授戒寺庙之一。又因戒台寺拥有辽代道宗皇帝亲笔抄写的金字《大乘三聚戒本》,所以,从辽代至元代中期,戒台寺一直被视为北方律学的中心。戒台寺自辽代修建戒坛后,一直深受历代朝廷重视,很多住持均由朝廷选派。不少戒台寺名僧被委以各种官职,有多位皇帝到此进香礼佛。特别是自明代起,戒台寺开坛授戒须要有皇帝的敕谕,戒台寺直接处于朝廷的监管之下。

  戒台寺自隋代创建以来,从辽代开始进人兴盛时期,或由朝廷拨款,或由僧人募资,对寺院进行了多次整修和扩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57年10月28日,北京市政府公布戒台寺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北京市政府投资对戒台寺进行了大规模整修。1982年12月25日正式对外开放。1996年12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戒台寺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复建后的千佛阁

  千年古刹戒台寺:

  戒台寺坐落在北京西部的马鞍山麓,始建于隋代开皇年间,始称“慧聚寺”。寺内有建于辽代的戒坛,辽代法均大师在此设坛。戒台寺的戒坛与福建泉州的开元寺、浙江杭州的昭庆寺的戒坛合称“全国三大戒坛”。戒台寺的戒坛居三大戒坛之首,有“天下第一坛”之称。戒台寺在辽代时,由法均大师主持进行大规模的修缮,契丹族崇尚东方,故重修戒台寺时,寺庙坐西朝东,戒台寺的基本格局一直延续至今。明英宗赐名为万寿禅寺,因寺内建有大戒坛,民间通称为戒坛寺。又因乾隆皇帝曾作“戒台六韵”诗,故俗称戒台寺。寺占地面积4.4公顷,殿宇总面积8392平方米。主要建筑分布在南北两条轴线上,南侧是中轴线,依次有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千佛阁、观音殿等。北轴线主要建筑有戒台殿、牡丹院、真武殿。

  戒台寺建筑布局形成南北两条轴线。南轴线为寺内主要殿堂,北轴线由地藏院和戒坛院两大部分组成。南轴线上有: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千佛阁(1965年落架,此后木构件散失)。2003年通过设计论证,2004年起正式复建。南宫院、牡丹院、上院与下院、方丈院与东西静室、观音殿等建筑。北轴线上有:大钟亭、地藏院、后花园、明王殿、五显财神殿、戒坛大殿、五百罗汉堂、大悲殿等建筑。在众多建筑中戒坛大殿最具特色。

  戒坛大殿

  戒坛殿是寺内最具特色的建筑,辽代法均大师创建,重檐录顶式,高大宏伟。上下檐间有风廊环绕,殿顶有高达5米的铸铜鎏金宝顶,浑圆的宝顶与方形录顶相互对应,寓意天圆地方,大殿高20余米,面阔进深各五间,长宽26米。此殿是我国古建筑中的杰作,凝聚了无数建筑艺术大师和著名工匠的智慧和心血,戒坛殿在明代时由著名建筑设计大师蒯祥设计重建。明正统六年(1441)蒯祥以木作所官身份参与戒坛大殿的重建工程。

  殿顶正中藻井极精美,分为上下两层,几条金雕卧龙盘於井壁,藻井最深处一条龙头向下,象徵蛟龙灌浴。方形的井口内壁四周雕有许多小天阁,阁内雕有小佛龛,龛内有木雕漆金佛像。藻井上层的穹隆顶正中上倒挂木雕团龙,龙头居于藻井中心,俯视下方。团龙四周的穹壁上还雕有八条“升龙”,合为“九龙护顶”。殿内有巨大的品字形汉白玉戒坛,分为三层象征须弥山。

  戒坛是高3.5米、正方形的三层汉白玉台座。底座边长约11.3米,三层石台外围雕镶着113座戒神。原来石龛外还有24尊身高一米的戒神,环列戒台四周。戒台最上层中央是释迦牟尼佛像,像前原置雕花沉香木椅十把,上首三把为授戒律师座;左边三把,右边四把,是受戒证人座。称“三师七证大师座”。戒师开坛必须有皇帝敕命。佛教徒受戒,行仪十分隆重。

  知幻大和尚灵塔

  位于戒台寺马鞍山上,塔坐北朝南,九层密檐塔,最下为塔基,每边宽3.9米,高0.9米,八角形须弥座高5米,宽2.2米,塔身有门窗,为汉白玉万字纹门窗,每层均有斗栱二翘五踩,转角斗栱上有云纹,莲花瓣,全高约16米。塔铭为“大明僧录司左讲经兼万寿寺开山第一代住持钦依筑坛主知幻大和尚之灵塔”。

  明代戒台寺开山祖师。俗姓刘,讳道孚,字信庵,别号知幻(1401—1456),世代为江浦望族,父刘仲贤,母沈氏。七岁拜京城灵谷寺庆叟为师,聪慧勤奋,终日研经拜佛,十余年后即识大义,通涅磐,名振天下。宣德帝召师到紫禁城讲经说法,演瑜伽,,左右参朝,翼翼勤慎,始终如一。帝赐西服茜衣。大师常在文华殿楷书大字,宣德帝俯案视之,盛赞“高僧书法胜中书”。宣德四年(1429)大师离京到江南遍历名刹,在观翁指导下游五台,见文殊,顿悟梵音精妙,眼前空华遍界,逐自号“知幻”。

  景泰丙子年(1456)夏六月十日,饮食讫,沐浴更衣,生堂别众。曰:“昔本不生,今亦不灭,云散长空,碧天浩月”。师端然而逝,时值酷暑,师遍体异香馥郁,颜面如生。景泰帝遣官谕祭,公候以下前往吊唁。荼毗得舍利若干,建塔于寺之南,为实心九级密檐塔。额题:大明僧录司左讲兼万寿禅寺开山第一代主持钦依筑坛知幻和尚之灵塔。

  孚公大师俗寿伍十有五,僧腊四十有九,手度缁流数万,门弟子比丘约千余辈,皆修禅秉律,分作人师。大师著述有定制戒本,戒牒之文,偈颂诗章若干篇,博学多才,光大法门,为出家人之豪杰。

  戒台名松

  戒台以松名,寺内古松经过历代僧人精心培育,饱经千年雨雪风霜的磨砺,形成奇特的造型。或主干横卧,宛若苍龙;或老干舒缓,枝叶婆娑;或似腾龙,直刺青天,最著名的有抱塔松、卧龙松、自在送、活动送、九龙松等“十大名松”。

  恭亲王奕与戒台寺

  恭亲王奕(1833—1898),道光皇帝第六子。道光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丑时生,幼年聪慧,与四哥奕詝(后来的咸丰皇帝)共同读书。道光皇帝有九个皇子,奕詝与奕深得他的宠爱。道光二十六年(1846),秘密立奕詝为皇储,同时封奕为恭亲王,两道谕旨秘藏在立储盒内。三十年(1850)正月,道光皇帝崩。奕詝继位。咸丰元年(1851),奕詝遵先皇遗旨,封奕为恭亲王。

  咸丰十一年(1861),咸丰皇帝在热河驾崩。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统领朝政,慈禧深感政治危机,甚至有杀身之祸。慈禧利用奕成功地发动了宫廷政变,彻底剪除了顾命八大臣,消灭了政敌,从此中国最高统治权落入慈禧手中。奕的功绩受到慈禧的青睐,授奕议政王大臣、军机处行走、宗人府宗令、总管内务府大臣、统领神机营。此时的奕集军政、外交、皇室事务大权于一身,地位仅在慈禧太后一人之下。权力日益膨胀的奕成了慈禧的心腹大患,对慈禧的统治根基构成极大的威胁。光绪十年(1884)春,慈禧借清军在中法越南战争中失利之名,借机撤销奕的一切职务。失去权力的奕深知慈禧的狡诈与阴狠,为躲避杀身之祸,他以养病为由离开政治漩涡,躲在西山戒台寺不问政事隐居长达十年之久。

  恭亲王奕在戒台寺期间,居住在北宫院。奕在院内遍植牡丹,因此后人又称北宫院为牡丹院。牡丹院坐北朝南,大门悬挂奕手书“慧聚堂”匾额。牡丹院分前后两进。迎门是一座假山石堆砌的花坛影壁,院内东、南两侧房前有回廊相连,西侧为靠山花坛。两院之间以木质垂花门相连。后院正房5间,东西配房各3间,均为硬山式,青砖灰瓦。均以回廊相连。在戒台寺隐居期间,他表面上是游山玩水,颐养天年。但内心却是时刻关注政局的变化,自认为是蛟龙卧浅滩,因此为一棵松树题名“卧龙松”,抒发内心的郁闷同时也企盼卧龙再度腾飞。

  戒台寺牌坊

  北京地区现存牌坊数量众多,但绝大多数是木结构建筑。石牌坊、琉璃牌坊因加工制作难度大,造价昂贵,故历史上建的很少,而彩绘仿木结构的石牌坊更是不多见。在门头沟区戒台寺的古香道上,至今仍耸立着一座明代彩绘仿木结构石牌坊。

  戒台寺石牌坊位于戒台寺东大约500米处。横跨古香道,因此既可看作是过街牌坊也可看作是山门牌坊,它是戒台寺寺外最重要的附属建筑。牌坊坐西朝东,与戒台寺遥相呼应。

汉白玉旗杆

标签:戒坛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