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信息>> 内地>>正文内容

玄奘名字在印度家喻户晓 取经处如今是大学

       

发布时间:2007年03月17日
来源:国际在线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2006年2月12日,玄奘纪念堂竣工典礼当天,纪念堂大殿内举行法会


玄奘纪念堂大殿前的玄奘雕像

  据国际在线报道:今年是“中印旅游友好年”。历经半个多世纪风雨的玄奘纪念堂,春节前终于在印度东北部比哈尔邦的那烂陀修缮竣工。从玄奘法师西行印度取经至今已经过1000多年,他在印度留下的印迹依然清晰可见。

  玄奘纪念堂艰难落实 孙悟空脸谱当镇碑物

  玄奘纪念堂是上世纪50年代由中印两国老一代领导人周恩来总理和尼赫鲁总理共同商定修建的。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玄奘纪念堂并没有完全竣工,而且无人管理。从2000年开始,中印两国政府将玄奘纪念堂的完善修复纳入了两国文化合作执行计划。印度方面拨出3000余万元卢比专款,对玄奘纪念堂大殿内部进行了初步装修。

  中国政府于2005年重启了已搁置近50年之久的玄奘纪念堂工程。2006年11月19日,也就是“中印友好年”即将接近尾声的时候,一个由26人组成的中国工程代表团抵达印度,对纪念堂进行最后的修复。

  玄奘纪念碑是中国政府捐建玄奘纪念堂完善工程项目中最有意义的礼物之一。然而,那烂陀的雨季却给工程队安放重达10吨的玄奘纪念碑带来不少麻烦,因为基于天气的考虑,纪念碑地基在设计的时候比普通的地基高了点,但同时也增加了立碑的技术难度。

  一开始,印方的工程负责人要求把石碑地基周围的地面填高,但填高之后,如何竖立碑身却成了问题。中方施工人员认为使用从国内带来的吊装带,在碑身1/2以上处横腰捆绑,当纪念碑被吊起后,吊装带会越来越紧,这样就可以把纪念碑立起来了。但印方建议用钢丝绳竖向捆绑碑身,将碑体吊装于纪念碑底座。结果,中方采纳了印方的建议,碑身虽然竖起来了,但碑底无法入槽。

  中国工程团团长王健经过思量后,果断做出决定,将纪念碑的4个底角各挖一个直角豁口,将吊装带卡到4个底角,同时在碑身1/2以上处横腰捆绑,安装结束后,将挖掉的4个底角再用石粉补上。这个方法果然很奏效,整个纪念碑碑身不仅没有滑到,反而正正当当地矗立在了底座上面。

  按照中国人的传统,纪念碑的底座下面要埋藏镇碑之物。工程队队员们搜遍了从国内带来的全部行李,只找到了一枚孙悟空京剧脸谱和两元六角的硬币,于是队员们把这两样东西放在了碑座下,既象征孙悟空在取经的路上永远辅佐着师傅,也象征着中国工程组一行26人于2006年到此施工。在中印两国工人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捐建印度玄奘纪念堂工程终于在2006年12月26日全部完工。

  中学课本有取经故事 玄奘在印度家喻户晓

  随着玄奘纪念堂的落成,印度又增加了一处重要的旅游景点。印度有关部门发现玄奘不光意味着过去,更是一块吸引游客尤其是中国游客的金字招牌。印度官方旅游网站最近推出了中文网页和各种佛教圣地游产品。

  从纪念堂的修复可以看出,印度人对于玄奘大师的重视程度。玄奘这个名字在印度几乎家喻户晓,只要是上过中学的印度人,大都知道这位中国高僧。不过,印度人把玄奘念成“HIEUNTSANG”。如果直接用汉语拼音的XUANZANG来问印度人,他们通常会不知所云。

  卡普尔先生是记者的邻居,也是退休多年的政府职员。当记者问他是否听说过玄奘时,老人毫不迟疑地点头说,小时候上10年级(编者注:印度中小学学制从1年级到12年级)的历史课时,就知道了这个中国人。卡普尔说,玄奘是一名伟大的旅行家,曾经在古代到过印度。

  辛仁杰是印度尼赫鲁大学中文系的研究生,他第一次看到玄奘的名字是在中学的古代印度史教材上。辛仁杰记得教材上说,玄奘为了学习佛教来到印度,最后返回中国时带走了几百卷经书。玄奘将这些经书翻译成汉语,为佛教的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辛仁杰告诉记者,他家离那烂陀不远,村里的人不管有没有文化,都知道玄奘是一名中国的高僧。由于专业关系,辛仁杰还试着阅读过《西游记》。

  印古城居民崇拜猴王 据说就是孙悟空原型

  其实,玄奘在印度留下的不仅是他求法的故事,还包括他在《大唐西域记》里所描绘的那些佛教遗迹。近些年来,印度政府一直致力于玄奘文化遗迹的修复和挖掘工作,使得不少被历史蒙上灰尘的遗迹,又重新焕发出光彩。

  玄奘在印度求法的旅程中曾到过婆罗尼斯国,也就是今天印度北方邦的大城市瓦腊纳西。瓦腊纳西是印度神话中的猴王哈奴曼最受崇拜的地方。当地人普遍认为,这位来自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的大神能够消灾除难。曾有人据此推测,《西游记》里孙悟空的原型就来自印度的哈奴曼。至今,在瓦腊纳西仍能见到不少哈奴曼庙。每年的哈奴曼诞辰节(印历正月十五、公历3月),人们都会去庙里向哈奴曼塑像的头上涂珠红、擦油,并供奉各种祭品。

  建于公元前三世纪的大菩提寺是印度比哈尔邦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玄奘在《大唐西域记》里详细记载了这座宏大寺院的全貌,后几经战火,大菩提寺屡遭破坏。1880年,当时的印度孟加拉邦政府根据《大唐西域记》的记载,对该寺进行挖掘、修整,并复原了金刚座及全部殿堂。

  记者2005年曾参观过大菩提寺,并见到了那棵著名的菩提树。当年,释迦牟尼佛祖就是在这棵树下大彻大悟、得道成佛。如今,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每每来寺里朝拜,都会走到树前端详一番,这棵树也成了全世界佛教徒精神的寄托。

  玄奘取经处现在是大学 校园里到处是年轻僧人

  公元631年,玄奘先后巡礼了几处佛迹之后,便来到了向往已久的那烂陀寺。那烂陀寺是当时印度最著名的佛教学府。从公元5世纪起,铄迦罗迭多等王在这里建立了多座寺庙。它的遗址在今比哈尔邦腊吉季尔西北不远的巴拉冈。

  经过1197年到1203年的两次战火,那烂陀寺被夷为平地。直到1915年,考古学家们才根据《大唐西域记》的记载进行挖掘,发现遗址十多处,大多为砖砌方形建筑,十分壮观。无论讲堂、膳堂都能同时容纳千人以上。僧房栉比,不计其数,每间面积都有近二十平方米。

  今天,在离那烂陀废墟不远处,印度政府在风光秀丽的莲花湖畔建起了一座新的那烂陀大学。记者曾多次访问过这所大学。和印度其他综合性大学不同的是,新那烂陀大学是一所宗教学府。学生都是来自比哈尔邦和印度其他邦的年轻僧人。大学里没有高楼,建筑风格古朴典雅,非常安静,适合学生们安心读经。新那烂陀大学实行的是公费教育,而且没有固定的毕业期限,学生只要修完规定课程就可以毕业。平日里,学生们大多是在自学佛教经典,校园里看不到老师。

  玄奘在那烂陀寺一共学习了5年,其间,他不分昼夜钻研佛经,并学习了语言、声明学、因明学、音乐、医学等学科。大约在公元637年,玄奘离开那烂陀寺,开始到印度南方巡游和学习。唐贞观十三年,玄奘周游了东西南北中五印度之后,返回那烂陀寺,这时他已经学成名就了。(孙宝纲为中国玄奘研究中心副主任)

  新闻链接

  玄奘帮印度发现了历史

  玄奘是中国唐代著名高僧,通称三藏法师,俗称唐僧。公元627年的秋天,玄奘以“随丰就食”的名义离开长安,开始了西去“求法”步行5万里的孤征。

  在印度学者眼中,玄奘与印度历史已经紧紧捆绑在了一起,是玄奘帮助他们发现了曾经拥有的辉煌。很少有人知道,印度这个名称就是玄奘大师定名的。玄奘在《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释名中写道:“详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旧云身毒,或曰贤豆,今从正音,宜云印度。”

  玄奘撰写的《大唐西域记》详细描述了1300多年前印度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印度历史研究中具有坐标的意义。

  印度许多重要历史遗迹的发现和挖掘,都是按照《大唐西域记》提供的线索进行的,如今印度的考古工作者仍然在《大唐西域记》的帮助下,进行着卓有成效的工作。

  今年初,印度考古工作者按照玄奘的记述发现了古那烂陀大学的主校门。

  2006年6月,印度东部奥里萨邦的考古学者也是依靠《大唐西域记》,发现了重要的佛教宝塔和其他一些佛教遗迹。印度学者们称,这些研究成果将改写古代阿育王时期的部分历史。

标签:玄奘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