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信息>> 内地>>正文内容

培养僧才当务之急:访中国人民大学张风雷教授

       

发布时间:2006年04月03日
来源:佛教在线   作者:大公报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张风雷教授

大公报报道: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执行所长张风雷近日在接受大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现有四十余所佛学院,在二○○三年之前的二十五年间共毕业了七千余人,平均每所佛学院每年只毕业七人,这与中国作为佛教大国的地位和佛教所承担的繁重任务极不相称,与中国佛教协会提出的“要培养出一大批讲经弘法人才、学术研究人才、寺院管理人才、国际交流人才、佛教教育人才”的宏伟目标相距甚远。所以,中国佛教界的当务之急,就是加快僧才的培养。

张风雷介绍说,汉传佛教是世界佛教的主体,日本、韩国、越南等国的佛教均由中国传入。

历史断层造成人才匮乏而作为佛教大国的中国,由于历史的原因,大陆的佛教事业在上世纪中叶一度陷入低谷。直到改革开放后,中国大陆的佛教事业才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然而,这种历史的断层,却造成了大陆佛教后备人才的严重匮乏。

因此,早在一九八二年三月,中共中央十九号文件《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就明确指出:“有计划地培养和教育年轻一代的爱国宗教职业人员,对我国宗教组织的将来面貌具有决定的意义”。赵朴初会长亦强调指出:“我们今天培养的人才合不合格,将决定将来中国佛教事业的兴衰存亡,决定中国佛教的走向、命运、前途”,“称职、合格的佛教人才奇缺同佛教事业的建设与开展之间的矛盾,表明当前和今后相当时期内佛教工作最重要、最紧迫的事情,第一是培养人才,第二是培养人才,第三还是培养人才”。二○○三年九月,圣辉法师在中国佛教协会成立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上做的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指出:“培养佛教人才,提高四众素质,对佛教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佛教人才严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佛教事业健康发展的首要问题。因此,加快人才培养是本会刻不容缓的第一大事。”直到去年九月,圣辉法师在中国佛教协会第七届理事会佛教教育和文化工作委员会会议上,再一次“号召各级佛教协会和各大寺院,仍然要把培养人才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放在佛教工作的首要位置,将主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倾斜到佛教教育上来”。

不难看出,无论是中央还是中国佛教协会,对僧才培养和佛教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都有著深刻的认识。

佛教教育须走规范之路

中国佛教协会认为,中国佛教教育当前存在著八个方面的主要问题:一是教育任务繁重;二是教育观念陈旧;三是教育规模太小;四是教材极不统一;五是高级师资缺乏;六是生源参差不齐;七是毕业生去向无序;八是办学资金短缺。张风雷认为,办学经费并非制约佛教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而其他七个方面的问题,归结起来,实际上就是一个佛教教育的规范化问题。

张风雷说,与社会上正规化的教育相比,中国的佛教教育还存在著初、中、高级层次不清、衔接不紧、随意伸缩学制,存在著随意聘用师资、随意使用教材、随意开设课程、随意招收学僧的问题,这些都说明我们的佛教教育尚未真正走上正规化的发展道路。张风雷同时指出:目前我国还没有一所专门的宗教大学,即便是全国四十余所佛学院,其学历也未被政府的教育部门承认,这或许与佛教教育尚未走上正规化之路有关,而这种状况反过来也影响到中国佛教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此,张风雷呼吁大陆佛教教内应统一思想观念,推动佛教教育尽早走上规范化之路,促使早出僧才,多出僧才,出好僧才。

宗教理论研究方兴未艾

采访中,张风雷高兴地告诉记者:在国家政府和中国佛教协会的重视下,中国的佛教学术理论研究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好势头。全国现有佛教学的博士、硕士生二百多人,研究队伍达三百多人,其中高水平者有五十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大、中央民族大学以及复旦、南京、中山、武汉、吉林等一批各地名牌大学如雨后春笋般相继设立了宗教系,人大、北大、武大、南大的博士点已挂牌,复旦和北师大正在积极争取设立博士点。

据张风雷介绍,中国人民大学是教育部确定的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基地,国家“十一五”规划的佛教部分就是由“人大”研究所起草的,该所现有十二名专职研究员为骨干,并有十多名兼职研究员,其中包括木村清孝、未木文美士、菅野博史等三名日本学者,都是国际佛教学术的顶尖人物。该所每学期都要组织一次北京地区的宗教界中青年学者沙龙;每年出版六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和年刊《宗教研究》杂志等。

张风雷表示: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在中国举办,一定会对中国乃至世界的佛教事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作为一名从事佛教学研究者,他乐意为中国佛教事业的复兴竭尽心力。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