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信息>> 内地>>正文内容

净慧法师在第十三届生活禅夏令营开营式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05年07月22日
来源:柏林禅寺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弘扬感恩文化 落实人间关怀

——净慧老和尚在第十三届生活禅夏令营开营式上的讲话

( 2005年7月20日)

  今年生活禅夏令营所要表达的主题是:弘扬感恩文化,关注心灵环保,落实人间关怀,促进社
和会谐。这是一个大题目,更是一个大目标。我想,我们佛弟子,我们青年人,应该立志高远,更
该应脚踏实地,在具体的生活、学习、工作和做人的实践中,一点一滴地落实这个大题目、大目标
的每一个当下,这样,这些目标才不致落空,才不致成为空泛的议论。
   感恩在佛典中称为报恩。报者回报、报答,恩者恩惠、恩德、恩情,有很实际的内容,语词的
含义凝重有力。为了和主流语言接轨,套用“感恩”一词以类比“报恩”的传统语意;而“感恩文
化”的提法,则是我今年 5 月云南之行在玉溪市“释迦感恩文化苑”受到的启发。我觉得将佛陀的
一代教法中有关入世善法的内容用“感恩文化”或“报恩文化”来加以概括,未尝不是一种协时契
机的新思考,值得认真探索。 
   中国传统的“推恩”、“恩惠”思想,多强调上对下的施恩,佛教的报恩思想多强调横向的彼
此相互成就、相互感恩。我们提出弘扬“感恩文化”,主要是想就落实“生活禅”觉悟人生、奉献
人生的宗旨谈感恩文化,以及怎样落实感恩文化的理念才能在关注心灵环保的实践中见到效果 。
   关于感恩的思想,十几年来我说了很多话,也做了一些实事。 2003 年柏林禅寺隆重举行万佛
楼落成庆典时,正式提出将“感恩、分享、结缘”六个字作为庆典活动的指导思想。从那以后,这
三年来,我在许多场合多次讲过这六字方针,并将这六字方针运用到寺院管理和个人德行修养方面,
有时也建议社会成功人士借鉴这六字方针的理念,用于企、事业的实际运用中,推动人际关系、事
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最近在一次面对成功人士的讲座中,讲到“在生活中落实禅的安心法门”时,
加上了“包容”的精神,具体化为“八个字、四句话”,作为生活禅感恩文化的具体内涵,这就是:
    1. 以感恩的心面对世界;
    2. 以包容的心和谐自他;
    3. 以分享的心回报大众;
    4. 以结缘的心成就事业。 
    感恩者报四恩:报父母恩,报众生恩,报国家恩,报三宝恩;以此心面对世界及天地万物。 
    包容者修四行:即菩提达摩大师在《二入四行观》一文所说的四行,即报冤行,随缘行,无所
求行,称法行;以此心此行包容一切,和谐自他,理顺关系。 
    分享者行四摄:即布施摄,爱语摄,利行摄,同事摄;以此心此行,分享成就,回报大众,赢
得朋友,赢行人心。 
    结缘者结四缘:即结人缘,结善缘,结法缘,结佛缘;以此心此缘创造善因善缘,成就善因善
果,创造和成就世出世间一切大事因缘。 
    怀抱四种心态:感恩、包容、分享、结缘;面对四件大事:世界、自他、大众、事业。一切从
感恩出发,这就是感恩文化的要义;生活在感恩的世界,一切从心地开始,一切从根本做起,一切
从做人做事的具体言行做起,这就是感恩文化的要求。感恩文化的理念落实在人生修养中,成就道
德品行,圆满建功立业。感恩文化的理念落实在家庭生活中,父慈子孝,家庭和睦,事业兴旺。感
恩文化的理念落实在社会生活中,人心向善,社会和谐,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感恩文化的理念就
是菩萨的理念,出家众成就这些理念,就是在成就菩萨精神,就是落实四弘誓愿的大菩提心。总之,
感恩文化的理念是生活禅觉悟人生、奉献人生宗旨的具体体现,是善用其心、善待一切思想的实际
运用,是优化自身素质、和谐自他关系的言行要求。 
    国家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非常英明,非常及时。我从佛陀的教法来体会,深深感到和谐
是生命内在的要求,必须从内心的和谐做起,必须从生命的和谐做起,必须从善待天地万物做起,
必须从人的内心净化、向善向上做起。只有这样,社会和谐才有基础,才有保障。因此,从佛教的
立场来看,人的内心要和谐必须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做起;家庭要和谐必须从慈悲孝敬、友爱尊
重做起;社会要和谐必须从感恩、包容、分享、结缘做起;我们僧团要和谐必须从养成僧格、融入
僧团做起。在感恩文化理念的落实中,心灵环保有依托,社会和谐有内容,人间关怀有目标,僧团
建设有保证。 
    第十三届生活产夏令营今天举行开营,承蒙各位领导拨冗莅临指导,各位护法居士护持见证,
全体营员、义工 和授课 老师不辞辛苦、不避酷暑,前来参与、成就这一期一会,分享生活禅,分
享感恩文化。趁此因缘我讲了以上一些观点,非常诚恳地祈望各位不吝赐教。预祝此次活动圆满成
功,在座各位法喜充满,六时吉祥。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