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原创】我和儿子的一次对话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龙泉之声   作者:鲁西贤堂/投稿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今天看作家安白女士的博客里的文章《过年,与乞丐的一次对话》,突然想起和我儿子的一次对话。现摘录《过年,与乞丐的一次对话》原文如下:

腊月二十二 ,离年已经很近了。赤峰步行街张灯结彩,人来人往,手里提着大大小小采购的货物袋往家奔,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这节日的忙碌和喜庆。在红旗剧场门前,一位老人跪在那里乞讨,头深深地低下,双手合握,白色的小盆里有零钱,身上穿得破烂不堪。我路过扔进去一元钱。第二天又上街,一样的场景再现眼前。我停下来,于是有了以下的对话:

我:“大爷,多大岁数了?”

乞丐 :“六十六了。”

我:“哪的家?”

乞丐:“山东沂蒙山区”。

我:“家里几口人啊?”

乞丐:“有老伴”。

我:“没有儿女吗?”

乞丐:“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都成家了。”

我:“儿女们不管你们吗?”

乞丐:“管,也困难,我们那里受灾。这边的人好,要点钱好过日子”。

我:“不回去过年吗?”

乞丐:“要几天再回去过年。”

我:“跪多长时间了?”

乞丐:“一天了。”

我问不下去了,不知道怎样表达此时的心情……

请大家发表看法!

(腊月二十六)

去年,我儿子高考,我回家陪他,中午去吃饭时,在巨野大隅首的热闹处,烈日炎炎下跪着一个老人,脏兮兮的脸上全是汗水。儿子紧走几步,弯腰在那老人面前的破碗里放进去五元钱。正当他立起身的时候,不远处又传来一声呻吟,循声望去,还有一位老人跪在那里,汗水浸透了破旧的衣衫,嘴角还有下巴的胡须上丝丝扯扯地挂着白沫,儿子过去又放在他面前五元钱,还加了一包奶。当时我问他:“你也听说过这些人有儿有女,他们出来全是给儿女们要钱的,他们的儿女过得相当好的,为什么还要给他们钱呢?”儿子说:“那就更要可怜他们了!”我惊奇地问:“为什么?”儿子说:“假设他们没有儿女,我们县委的那些大大小小的官员们每天都从这里上下班,难道没有一人看见?难道没有一次看见?难道这些老人不是他们的公民?这些被高层人物看不到的人,我们这些平民不去可怜谁又去可怜呢?假设他们有儿有女,年轻时被儿女所累,到了该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那些儿女们还忍心让他们的父母长跪街头,岂不是天下最可怜的人?我们不去可怜他们又去可怜何人呢?”

是呀,儿子说的不无道理!

我接着说:“现在蒙人的太多了,人们真的辩不清真假,很多真正可怜的人,被那些蒙人的人所累,也得不到可怜了。”儿子反驳说:“不对,是现在的大多数人缺少可怜之心、恻隐之心、施舍之心了,是他们拿着现实中的这些现象掩盖自已的吝啬之心罢了。”

我想,儿子说的也不无道理!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