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世界每年仅需要300亿美元来消除饥饿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世界粮农组织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光说不做的时刻已经过去 – 需要采取行动

  2008年6月3日,罗马 – 粮农组织总干事雅克·迪乌夫今天指出,光说不做的时刻早已过去,迫切需要采取行动,他向世界领导人发出每年提供300亿美元的呼吁,以便重新启动农业,避免粮食冲突带来更多的威胁。
  在为了缓解当前世界粮食危机而召开的罗马首脑会议开幕式上,迪乌夫博士发表的充满激情的讲话,他指出,2006年世界军火上开支为12000亿美元,而仅一个国家一年便可能浪费1000亿美元的粮食,世界肥胖者的过量消费则达到200亿美元。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向有良知的人民解释,我们每年无法找到300亿美元,使8.62亿饥饿的人民能够享有最基本的人权:即食物权和生存权?”迪乌夫博士问道。
  “这笔数额就是我们驱除地平线上正在出现的粮食冲突这一幽灵所需的资金,”他补充说。


增加贫穷国家的产量

  “从结构上解决世界粮食安全问题的办法在于提高低收入缺粮国的产量和生产力,”他补充道。这需要有“新颖和想象力丰富的办法”,包括“拥有财政资源、管理能力和技术的国家与拥有土地、水和人力资源的国家之间建立伙伴关系”。当前的世界粮食危机已经“在不同的国家造成了悲惨的政治和社会后果”,并可能进一步“危及世界和平与安全” 迪乌夫博士说。
  但这次危机本质上是一个“早就预测的灾难”,他指出。尽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在1996年曾庄严承诺到2015年将世界粮食饥饿人口减半,但是自那时起援助发展中国家农业计划的资金不仅没有上升,反而大幅下跌。

战胜饥饿计划

  在2002年召开的第二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上制定的战胜饥饿计划需要大约240亿美元资金,迪乌夫博士回忆说。“发展中国家与粮农组织合作,确实制定了有关政策、战略和计划,要是这些国家获得适当的资助,这些政策、战略和计划本将能够保障世界粮食安全,”他说。
  不过,他继续说:“今天的事实不言自明:在1980年至2005年期间,对农业的援助从1984年的80亿美元(2004年基准)降至2004年的34亿美元,按实际值计算下降58%”。他还指出,农业在官方发展援助中所占的比例从1980年的17%降至2006年的3%。“但遗憾的是,只有通过媒体报道,让富裕国家的人们坐在家中收看到世界遭受苦难的情境时,国际社会才作出反应。”迪乌夫博士批评道。


社会、政治动乱

  总干事说,他早在去年9月便提醒公众舆论注意由于饥饿造成的社会和政治动乱危险,在12月,他曾呼吁提供17亿美元,通过促进农民获得种子、肥料、动物饲料和其他投入物,帮助克服危机。
  尽管有广泛的新闻报道及与成员国和金融机构的书信往来,但这些呼吁被置若罔闻。“只有当穷人和未能享受富人盛宴的人走上街头表达不满和绝望时,才开始作出最初的粮食援助反应。”迪乌夫博士说。“重要的是要认识到光说不做的时刻早已过去,”他强调。“现已到了该采取行动的时候了”。
  今天世界上有8.62亿人得不到充足的食物,总干事说。但是当前的粮食危机超出了传统人道主义范围,因为它也影响到发达国家,它推动了通货膨胀。

果敢的决定

  “如果我们不立即作出当前情况所急需的果敢决定,生产国为满足本国人民需要而采取的限制性措施、气候变化的影响及期货市场投机,将使世界处于危险境地,”迪乌夫博士警告。现在需要可持续和可行的全球解决办法,以缩小全球粮食供求差距,他指出。否则“一些国家即便有财政储备可能也买不到粮食”。
  总干事指出,国际政策层面上存在的矛盾和扭曲对当前的危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没有人明白如何能在发达国家建立一个640亿美元的碳市场以抵消全球变暖,但却找不到资金来防止每年1300万公顷的森林被砍伐,”他说。


粮食与燃料

  同样难以理解的是,在2006年有110-120亿美元补贴被用来将1亿吨谷物从人类消费转向“主要用于满足车辆燃料的需求”。令人费解还有,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对防止从新城疫到口蹄疫等一系列重大跨国界动物疾病方面却一直没有进行重大投资。
  但基本矛盾在于经合组织国家正在导致世界市场扭曲,仅在2006年便花费3720亿美元扶持其农业。“粮食不安全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迪乌夫博士最后说。“它是在面临人最基本的需要时的一个优先次序问题。这正是政府确定资源分配时作出的选择。”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