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宗派法门>> 综合其他>>正文内容

阿罗汉所证空性为何不能引发大悲心?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22日
来源:摘自智悲论坛   作者:益西彭措堪布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以下引号中的文字皆引自《定解宝灯论新月释》。】


  从因上讲:

  “证悟的智慧不会无因无缘的产生,只有在菩提心的基础上,修法无我空性,功德才会生起,俱生我执、法执才会断除。”

  “若无相似的菩提心,修大圆满、大手印等密法,也修不上去,反会造业。”

  也就是说,所谓由证悟空性而引发的无缘大悲菩提心是通过世俗相似菩提心为因,证悟空性,然后才引发的。

  而阿罗汉没有世俗菩提心这个因,因此也不可能证悟大空性,他证悟的空性也不可能成为菩提心的因。

  从果上讲:

  “真正圆满的法无我空性要破完四边,而声缘阿罗汉还只是破除了一部分的有边,大乘中观自续派抉择出的一切诸法在胜义中都是无实有的单空,就已经超出了声缘阿罗汉的空性。”

  “因此虽然一法与一切法的究竟自性都是同一法界本性(但应注意这不是从能证的众生方面,而是从所证的法界本性上来说的)....”

  可见如果说“阿罗汉证悟的空性和佛菩萨证悟的空性,并没有本质区别”,那也是从胜义的角度来说的。从能证的角度看来,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因此其有证悟而引发的悲心的程度也是有相当大的区别。

  从过程上讲:

  “小乘弟子对轮回极端厌离害怕,以猛厉出离心为助缘,追求自我解脱,等到证悟了圆满人无我空性,解脱了烦恼时,目的就已达到,而再无前进的动力,裹足不前。”

  “大乘种姓的佛子们依靠教理及上师所传下来的殊胜窍诀等,抉择了胜义谛的正见,然后精进修行,可以证悟圆满法无我空性,获得究竟的佛果。”

  因此小乘弟子虽然由于证悟部分空性而引发部分悲心,但是都被起寻求自我解脱的目的所覆盖。最后没有能够依悲心而升起要承担救护一切众生责任的决定,就已经丧失了动力。因此要引发菩提心也就变得困难了。

  来自:智悲论坛 > 学会课程 > 闻思A学习专区 > 阿罗汉所证空性为何不能引发大悲心?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