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发愿实修>> 烦恼对治>>正文内容

淫欲即是道,是我执使淫欲进入恶道

       

发布时间:2005年09月20日
来源:《大智度论的故事:文殊师利的故事》   作者:龙树菩萨原著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在《文殊师利本缘经》里,有以下一段说明:

  文殊师利禀告佛说:“尊者呵!我上辈子经过了无限漫长的时间。当时有佛名叫师子音王。佛与众生的寿命都长达十万亿那由他(那由他等于千亿)岁。佛靠三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来救度众生。该国的国名叫做千光明,国境里种植许多树,全都成了七宝,从树里会传出无量清净的法音:空、无、相、无作、不生、不灭,和无所有的音。众生听了,从内心开始理解,以至得道。当时,师子音王佛最先聚集群众说法时,就有九十九亿人证得阿罗汉果,菩萨们也一样。所有菩萨都领悟不生不灭的法,然后得到安详的境界,进入各种法门,看见无量诸佛,也向诸佛恭敬供养,经常救度无量无数的众生,获得无量的陀罗尼门和各种无量的三昧。开始发心,新进入道门的菩萨,为数多得几乎算不出来。佛住的地方庄严无量,那种情状嘴巴说不完。有时候,佛教化结束,就进入涅槃了。佛说的法停留了六万年,只是从树林里传出的法音,却再也不曾出现了。

  “当时有两位菩萨比丘在世。第一位名叫喜根,第二位名叫胜意。喜根是法的体验者,身体动作实在诚恳,不忽视世间法,同时,也不分善恶。喜根的弟子很聪明,喜欢佛法,爱听法的深刻意义。喜根师父既无称赞特别寡欲知足的情形,也不赞叹行戒的头陀(不贪着衣食住的实践者),只知专心宏扬诸法实相很清净。他曾向一群弟子说:‘一切诸法不外是淫欲、瞋恚和愚痴的表现。诸法的相,即是这种诸法时的真实相,其间毫无障碍。’他用这种方便教导弟子,让他们进入一相智了。那时有许多弟子,走进人群里,既不生气,也不会懊悔。因为内心不会懊悔,才能对众生表现坚强的忍耐;由于对待众生的耐性极强,才能对法表现很强的耐力。在真实的法里,好像一座山峰一样不会动摇。”

  “另一方面,那位胜意也是法的体验者,他很清净守戒,实践十二种头陀行,获得四禅、四无色定(觉悟的最高境界)。但是,胜意的门徒,资质拙劣,其中不乏要分辨什么是清净,什么是不净,此时,内心还一直在摇动。有一次,胜意走到一个聚落里,到了喜根的一位弟子家去。坐在坐禅的地方,竭力称赞守戒、寡欲知足、实践头陀行,到寂静地方静静地打坐等问题,相反地,他却诽谤喜根,恶言恶语:‘他说法教人,却让对方陷入错误的见解里。这是说淫念、瞋恚、愚痴等无碍,跟这些息息相连的相。这是混杂闭塞的做法,不够纯粹清净。’这位弟子的资质卓越,马上得到了对法的坚强耐力。他向胜意说:‘尊者呵!这种淫欲之法到底叫做什么相呢?’胜意答道:‘淫欲是烦恼之相。’那位弟子问:‘淫欲的烦恼是在里面呢?还是在外面呢?’胜意回答:‘淫欲的烦恼既不在里面,也不在外面。如果在里面,就不一定需要等待外面的因缘才会发生。如果在外面,等于什么都没有,不可能来困扰我们。’喜根那位在家弟子说:‘如果淫欲既不在里面,也不在外面,或者也非来自东西南北四方,四方的中间与上下任何地方的话,纵使到处找寻真实之相,也不可能得到。这个法就是不生不灭。如果没有生灭之相,那就是空,我无所有。这样的东西怎会困扰世人呢?胜意听了,心里既多欢喜,也不能回答。他只好从座上起立,透露一句话:‘喜根常常欺骗许多人,引人走入歧途。’”

  “这位胜意菩萨也不曾学过音声陀罗尼。一听到佛说的话,立刻欢喜雀跃,一听到外道的话,马上会愤怒。如果听到三种不善(贪、瞋、痴),不会原原本本地欢喜或快乐;如果听到三种善,就会原原本本地欢天喜地。如果听到佛说生死即世间的事情,他会马上忧愁,一听到涅槃,他会立刻欢喜。”

  “胜意从那位喜根的在家弟子家里,来到密林之间,走进一间精舍。他向一群比丘说:‘你们必须要明白,喜根菩萨不断在撒谎,欺骗世人,让许多人进入邪恶里。因为他正在说明淫欲、瞋恚和愚痴的相,以及一切诸法无碍,有连系等相。’此时,喜根的心里寻思:‘因为胜意太生气,才会被恶业覆盖着,将来必定会陷入重罪里。我想现在要说极深妙的法。即使现在得不到,到后世也会缔结佛道的因缘。’

  这时候,喜根召集一群出家人,专心说出下面的倡语:

  淫欲即是道。愤怒与愚痴也一样。
  在这三件事情里,存在无量诸佛之道。

  倘若有人从道上别离淫欲、瞋恚、愚痴,根本把那些当做另外的东西。
  那么,他等于远隔了佛,无异天地之隔。

  因为道和淫欲、瞋恚及愚痴,属于同一法,彼此平等。
  如果有人听了上面的话觉得惶恐,那么,他距离佛道就非常遥远了。

  淫欲之法不生不灭,不会让人心烦。
  倘若有人一直在考虑自己,此时,淫欲才会开始进入恶道。

  看来有与无之法彼此不同,那是没有脱离有与无。
  如果知晓有与无是平等,才会圆满地超越有与无,成就佛道了。

  从这首偈语开始,共计说出七十余首诗偈了。当时,有三万诸天子,领悟了不生不灭之法,获得安宁的境界。又有一万八千位声闻,由于不执著一切法,才会全部得到解脱。

  “此时,胜意菩萨当场陷身在地狱底下,尝到无边苦楚,长达千万亿年。之后,出生到芸芸众生里;但在七十四万世代期间,一直受尽诽谤;在无限漫长期间里,不曾听到过佛的名号。接着,罪孽逐渐减轻,到了好像能够听到佛法时,他去出家修道了。但他放弃戒行。这样一来,在长达六万二千世代期间,他经常舍弃戒行。在无量世代期间,他做了出家修行者,虽然没有弃戒,但有资质迟钝笨拙。”

  “相反地,喜根菩萨目前在东方,经过十万亿位佛居住的地方,终于成了佛。这个地方叫做宝严,这位佛名叫光逾日明王。”

  文殊师利说:“当时的胜意比丘,就是我自己。我仔细察过那时饱尝的无量苦恼。”

  文殊师利又说:“如果有人不想寻求三乘之道,饱受许多苦恼的话,就决不要指责诸法之相,心里怀有瞋恚。”

  佛问文殊师利说:“你听到许多诗偈,得到了哪些利益呢?”

  文殊师利答说:“我听了这些偈语,就能断尽许多苦恼,世代相传,得到资质卓越的智慧,才能了解深妙大法,巧妙地说出深刻的意思,终于能在一群菩萨里鹤立鸡群而为智慧第一。”

  (卷六,《大正藏》一○七页上段——一○八页上段)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