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净土宗>>正文内容

净界法师:三法印之涅槃寂静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19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净界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三法印之涅槃寂静
 
                                       净界法师

       那么,我们修行无常无我以后,最后的结果这很重要,涅槃寂静,这个是解脱道的一个很重要的相貌,就是寂静相。我们把它念一遍。

  三、涅槃寂静。

    涅槃者,寂灭、离系、无生义。谓行者明无常、无我之理,生起我空之观慧,内除三毒之烦恼,永脱三界轮回之苦,而证得不生不灭、永恒安乐之涅槃,唯此涅槃境界才是真正究竟永离苦恼,寂静安乐,故名涅槃寂静。

  那么涅槃它有寂灭的意思,有离系,这个系就是烦恼,烦恼会系缚我们,让我们觉得很躁动不安,不得自在。有无生意思,它本来就是不生不灭的,他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不生不灭。那么也就是说,这怎么来的呢?就是我们修行人透过无常无我两种的智慧,去照我们的身心世界,照见五蕴皆空,那么这个空当然不是大乘的究竟空,是小乘的我空,五蕴里面没有一个真实的自我。那么这个时候,内除三毒的烦恼外脱三界轮回之苦,而证得不生不灭,永恒安乐的涅槃。

    所有的烦恼都一定有一个对立的思考,一定二元法二分法。如果我们还是活在二分法的世界,有一个我,有一个你,那我们就很难避免造业,造生死业。人生没有我跟你的差别,就是有很多很多的因缘互相的碰撞,如此而已。就是有无量的姻缘,那么彼此互相的碰撞,从佛法的角度彼此互相增上。让这个因缘不断的蜕变,往好的方向走,但是这个因缘当中没有一个自我,就是有很多很多的妄想,那么妄想当中彼此先互相增上,把妄想的部分慢慢减少,把这个善根的心慢慢的增加,最后那个心变成法,清净法身,变成寂灭涅槃,如此而已。从头到尾都没有一个自我在里面,所以这个自我意识消除了以后烦恼也没有了,生死的业力也没有了,生死的果报当然也没有了,那么这个涅槃就是我们真正的皈依处了,永离苦恼,寂静安乐故名涅槃寂静。

  涅槃寂静,我们把这四个字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什么叫涅槃寂静?可能有些人还听不是很懂。

    佛在世的时候,北印度有一个国家干旱,长时间没有下雨,当然这个时候,在古时候的农业社会是很严重的,所以这个国王就召集大臣来讨论看怎么办,有智慧的大臣就说我们应该找那个修道人来祈雨,这个天不是我们可以决定的,只有用修道人的这个修行的功夫来跟天沟通才有办法,国王就答应了,就把所有的修道人包括佛弟子,包括外道都请来,那么这个时候佛陀也答应了。

    佛陀派出了迦旃延尊者带了几个大阿罗汉到了北印度去参加了这个祈雨的法会,当然外道也参加了,浩浩荡荡好几十个人,就共同的主持这个祈雨的法会。当然这里面有大阿罗汉,三明、六通、八解脱大阿罗汉,这个阿罗汉一入定,龙王肯定要买帐的,所以这个龙王就乖乖把雨下下来。

    但这有一个问题,这个雨下得这个多人在祈雨,不晓得这个赏金要赏个谁呢?不知道谁有这个功力把这个雨给下下来?那国王又发愁了。大臣说,我们可以测试一下,有一个有智慧的大臣说,我听说一个修行人,一个有很重要的功德,他有一个寂静的力量,我们来测试一下谁有寂静的力量,谁就是一个这次祈雨的大功臣。所以这个时候,这大臣就安排了两个饭局。

    第一个请所有参加祈雨的修道人到一个马房里面去吃饭,这个饭很粗糙,环境也很嘈杂,这个外道就非常生气,把他骂一顿。那么这些大阿罗汉寂静的走出来,什么话都没有说。

    那么第二次又在皇宫里面请大家吃饭,环境非常好,饭菜也做得特别精致。那么外道就赞美有加,那么阿罗汉吃完以后也是寂静的走出来,后来国王就把这个钱赏给了阿罗汉,因为他心中有寂静的力量。

  所以阿罗汉的心他是如鸟飞虚空,踪迹不可得。我们一般人的心,在唯识学上说就像那个强力胶,我们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会取,会把那个境,会把那个心跟境粘在一起,有那个强力胶,叫做取或者叫住。圣人的心他看到外境的时候,他看得到但是他无住,他是寂静的,就是这个涅槃寂静乐。

    佛法修学概要——120

------------------------------------------------------------------------------------------------------

更多净界法师佛学内容推荐

------------------------------------------------------------------------------------------------------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